
新鲜出炉的油糍让人垂涎欲滴。
油糍,是故乡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诱惑远方的游子去品尝。久别家乡多年了,每逢想起家乡阳春市石望镇交简村,我就静静地思念。“油糍碌碌,金银满屋”。我最喜欢家乡的美食——油糍。这是一道“会说话”的美味,也是馈赠亲友的佳品,承载着舌尖上的乡愁与传承,也承载着当地独特的民俗文化。
油糍又叫煎堆、空心大圆饼、油镬,是家乡的传统小吃,已有1000多年历史。它是用糯米粉与糖水按照一定比例揉合成粉团,将其塑形成大小不同的圆形,下锅放入油中制作而成。唐人王梵志有诗赞曰:“贪他油煎追,爱若波罗蜜。”
油糍以“外脆内糯、甜香四溢”而著称,风味独特,色泽金黄,外形浑圆,中空,表皮薄脆清香,而又柔软粘连,内馅香甜可口,有团圆甜蜜、富有富足的寓意。
想起童年时期在家乡过春节、闹元宵的温暖记忆。大年初一、闹元宵的早上,大人就会开油镬、煎油糍,盛满小孩过节的所有快乐。油糍,让人难以忘记,让人喜爱,更让人快乐。这份美好的记忆,一直烙印在我的脑海中,让我时不时念起。
今年元宵炮会(农历正月十六)和中秋假期,我久别多年回到家乡,应邀到三胜村参加节庆活动。村民金婵大姐是油糍制作技艺大师。在金婵大姐家里,我看到一箩箩、一篮篮油糍,让人垂涎欲滴。迫不及待尝一口,只觉风味独特,让人回味无穷。
在现场,金婵大姐亲自制作油糍,以糯米粉、糖水、花生油为主要原料,按祖传比例调配,确保外皮酥脆与内里软糯的平衡口感。糖水的熬制需精确控制甜度与浓度,以赋予油糍均匀的甜香。然后,将调配好的粉料揉搓成光滑的面团,手工捏制成象征“团圆美满”的圆形或其他寓意吉祥的纹样。煎制时,需严格把控火候,运用“压、按、淋、滚、煎”五道核心技法。“压”使面团摊薄成饼,“按”助其定型,“淋”热油促表皮金黄,“滚”确保受热均匀,“煎”至内外层次分明。全程依赖经验判断油温与时间,成品需达到“薄如蝉翼、外脆内糯”的标准。
据悉,煎油糍制作技艺已入选阳春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正在传承、保护、延续、发展中。我和八方客人充分体验了油糍制作技艺,金婵大姐还给每位客人赠送油糍礼品,让大家满载而归、心花怒放。
在交简村,每逢春节、元宵节时祈福,老人贺寿或是建房上梁、新居进宅、婚庆嫁娶、小孩出生满月、男孩出生点花灯,总是少不了油糍,因其承载着村民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一枚小小的油糍,凝聚着土地的馈赠、手艺的坚守,更象征着团圆的美好寓意。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