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高新区漠南中学的所在地,旧称“打尚岗”(又称“厮打岗”“相打岗”“打上岗”)。阳江人称“打石仗”为“打尚”,“打尚岗”就是这种陋习的“战场”之一。“尚”是“石仗”两字的合音,称为“打尚”“较石”“

打尚岗的故事

□ 关 象

2025-11-25 来源:阳江日报

现在高新区漠南中学的所在地,旧称“打尚岗”(又称“厮打岗”“相打岗”“打上岗”)。阳江人称“打石仗”为“打尚”,“打尚岗”就是这种陋习的“战场”之一。“尚”是“石仗”两字的合音,称为“打尚”“较石”“较尚”,《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较者,较量也。“较尚”是较量之习尚,故亦称之为“打尚”。新中国成立前,每逢端午节,平冈各村“打尚”队伍就会齐集平冈圩东边的打尚岗小山坡,列队“打尚”。据老辈人说,端午节这天上午,拜完神吃过粽子饭,各村便以铜锣声召集,男性精壮村民即携带“飞砣绳”赶往祠堂门口或指定地点集合,点兵列队,高举队旗,由长者鸣锣开道,浩荡出征。“飞砣绳”是一种“打尚”用的府绳,长约一米,中间一段分叉为两股,便于装石头。打“飞砣”时先挥动绳子,在空中抡圆一两圈,然后借助离心力,将绳中的石头猛力甩出,飞射出去,颇具杀伤力。阳江本地有歇后语“无尾飞砣—一去不回”,非常形象。

平冈埠场等地“打尚”时,分为上方和下方两个阵营对峙,双方旌旗猎猎,“战场”上石块瓦片飞射,飞砣呼啸。人人奋勇争先,如此敌进我退,敌退我追,直至有一方溃不成军,大败而逃,另一方则锣鼓声大作,鸣鞭炮鼓劲,乘胜追击“敌人”至预定的界限为止。乡民们迷信认为胜者为福,故双方的看“尚”者成了啦啦队,为各自的队伍呐喊助威。《阳江县志》对平冈打尚岗的“打尚”习俗有载:“相打岗在县西十里,相传五月五日乡民竞斗其中,以胜者为福,死者归葬之……先期数日,岗上瓦石无端飞至以待斗者。及期,傍岗诸村,分班角胜,至死乃已。男女往观者至千余人。”“打尚”时,双方六亲不认,打死也不用偿命,打过以后都不记仇。俗以为越打越发,不打五谷不丰、六畜不旺。因“打尚”易致伤亡,又破坏生产,新中国成立后,只打过几次,日渐式微,加上政府采取强制措施加以制止,这一陋习归于消亡。

打尚岗还是雷电多发区,听老人说有一年“打尚”时,遭遇雷雨天气,被雷电打死两人。天公似乎以此种惩罚告诫人们:不要再保留这种野蛮陋习了。1983年,我在原林场宿舍(现在漠南中学“恒隆楼”以北位置)居住时,一天午后天气昏暗,下着稀疏的粗大雨滴,我站在二楼房间窗口边往外望,突然一团炫目火光紧接霹雳一声巨响,把十米开外的一棵桉树拦腰劈断,这个“独头雷”(这场雨仅此一个雷)让我吃惊不小,后来此树与周边的几棵树一齐枯死了。20世纪80年代运动场北边(现漠南中学“毅志楼”位置)的“鸡公树”也被雷劈过。

沧海桑田,社会变迁。如今的打尚岗,美丽的漠南中学坐落其间,校舍雄伟,校园清雅,宜于学子学习。此情此景,谁又会将其与“飞砣”呼啸的打石仗场景联系在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