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西平路支行为消防官兵提供休憩补给场所。 阳江中行提供
阳江日报讯(记者/何成众 通讯员/陈晓彤 梁家瑞)9月24日,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在阳江登陆。受其影响,全市风雨肆虐。阳江中行高度重视台风灾情,迅速响应,大灾天气服务“不断档”,在风雨中守护民生、稳住经济,为城市快速复工复产注入金融暖流。
应急预案先行
筑牢资产“安全屏障”
防风工作,部署在前。阳江中行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防御预案,为防台风工作锚定方向。各网点同步开展“地毯式”防护作业,对营业场所门窗进行加固密封,逐一清理户外易坠隐患,及时关闭灯箱等外接电源,在低洼区域有序堆砌沙包构建防水屏障等各项防御工作。
党员冲锋,守护在前。台风预警发布后,阳江中行防风值守人员24小时在岗值守,连夜排查风险,发现分行停车棚抗风能力不足,随即紧急转移车辆,一部分车辆转移至地下车库,另一部分有序停放至空旷高地。
台风登陆当天,风力增强,该停车棚发生坍塌。由于精准预判,提前完成车辆转移,成功避免了近10台车辆遭受损失,各网点均没有出现较大损失情况。防风值守人员以实际行动筑牢安全防线,彰显了基层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服务不断档
守住金融“生命线”
在台风过境后的第一天,阳江中行全市18家网点均实现正常营业,用“不打烊”的服务,稳稳守住了城市金融服务的“生命线”。
在网点,阳江中行开放中银公益驿站,备足医药箱、纸巾、充电器等便民物资,为有需要的市民提供临时便利,也为抗台风一线的消防官兵提供支持——备好热茶水、开辟专属休憩补给区域,让完成高强度救援任务的官兵能短暂休整。
在企业复工保障上,阳江中行则精准破解企业难题。对于一家急需复工的制造企业而言,员工工资卡办理成了“小梗阻”。该企业近50名返岗员工需办理工资账户,但车间正忙着复工复产,根本无暇安排人员前往网点。阳江中行得知情况后,迅速组建“上门服务小分队”,携带移动开卡设备奔赴企业。队员们搭起简易服务点,逐一为员工办理开卡、激活业务,还同步讲解工资到账提醒、账户安全防护等知识。“不用跑网点,在厂里就能办好卡,一点不耽误复工进度,太省心了!”企业行政负责人竖起了大拇指。
精准输金融活水
激活企业“复产引擎”
对受灾企业的精准帮扶,是推动复工复产的关键一环。阳江中行提出建立“三个机制”工作要求,为受灾企业复工复产注入了强劲的“金融活水”。
建立绿色审批机制。阳江中行对受灾企业开通了“资料收集-中台审批-后台放款”全环节救灾复产专项绿色通道,全力让每一笔扶持贷款在2个工作日内完成。“台风来了,生产线也停了,一边要购买造船材料,一边得维修受损的船厂,两头都等着用钱, 真是愁人”某造船厂老板语气中难掩焦急。台风过境,该船厂受损,原材料储备也告急, 面临复工复产与船厂修复的双重资金难题。阳江中行主动上门获悉困局后,迅速安排专人对接, 开通救灾复产专项绿色通道, 仅用 1 天便完成 400 万元流动资金贷款的放款审批流程。船厂老板感慨道:“多亏了这笔及时的贷款,不仅解了资金燃眉之急,更让我们有信心尽快恢复生产、提升产能!”
建立贷款纾困机制。在了解到部分贷款企业短期内无法筹集足够还款资金的情况下,阳江中行主动为企业提供调整还款计划、无还本续贷等服务,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有效缓解了企业临时资金困难。此外,对于一些受灾龙头企业,该行建立了专属柔性金融服务小组重点支持。如某五金龙头企业受台风影响面临资金周转压力,阳江中行迅速定策定规模,拟投放超7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解决融资难题。
建立特色服务机制。阳江中行作为跨境金融市场领先银行,对受灾的外贸企业建立了特色服务机制,优先支持结售汇、跨境结算、出口商业转贴等业务,倾力支持企业现金流稳定。
从提前守护资产安全,到灾后保障服务畅通,再到助力企业“满血复活”,阳江中行始终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快速响应、精准服务,在台风正面冲击的考验中筑起“防护网”,架起“连心桥”,用金融力量为城市复工复产按下“加速键”。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