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十五运”的成功举行,全民健身的热潮再次被点燃。即使在寒意渐浓的冬季,也阻挡不了人们燃烧卡路里的热情。然而,冬季运动与温暖季节大不相同,低温、冰雪等环境因素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了独特的挑战。如何在冬天安全、有效地运动,将“运动热”持续整个冬季?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黄德华教你掌握以下几点,让您的冬日锻炼事半功倍,健康无忧。

冬日运动为何会“与众不同”?
冬季运动的最大风险,源于低温对人体的影响:
1、肌肉“变脆”: 低温下,肌肉粘滞性增加,弹性、延展性降低,就像一块冷却的橡胶,更容易拉伤、撕裂。
2、关节“僵硬”: 关节滑液分泌减少,关节灵活性下降,更易发生扭伤。
3、心脏“压力大”: 寒冷会刺激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荷,对心血管功能欠佳者构成威胁。
4、反应“迟钝”: 低温环境会影响神经传导速度,使身体协调性和反应能力有所下降。
掌握科学运动“四部曲”
第一步:充分热身是冬天的“必修课”,时间要翻倍。在冬天,热身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时间应比夏季延长至15-20分钟。
动态进行: 采用动态拉伸,如高抬腿、开合跳、腿部摆动、弓步走等,逐步提高心率与体温。
目标: 让身体微微出汗,感觉肌肉和关节变得柔软、灵活。
第二步:穿着讲究 “洋葱式穿法”,能随时调节。
内层排汗: 选择速干、透气的材质,迅速将汗液排到衣服外层,保持皮肤干爽,避免失温。
中层保暖: 穿着抓绒衣、薄羽绒等,锁住体温。
外层防风: 穿防风、防水的冲锋衣或软壳外套,抵御寒风。
切记: 穿戴好帽子和手套,因为大量热量会从头部和手部散失。
第三步:运动要根据身体情况,调整强度。
循序渐进: 开始阶段运动强度不宜过大,让身体有足够的适应过程。
关注呼吸: 尝试用鼻子吸气,鼻腔能温暖和过滤冷空气,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如感觉呼吸困难,应立即降低强度。
学会停止: 若出现头晕、胸闷、关节剧痛等信号,必须立即停止运动。
第四步:整理放松,切勿急停,保暖到底。
逐步缓和: 运动结束后不要立刻停下,应进行5-10分钟的慢走、慢跑等低强度运动,让心率平稳回落。
静态拉伸: 之后再进行静态拉伸,帮助肌肉恢复,缓解酸痛。· 及时更衣: 尽快到室内换上干爽的衣物,避免穿着被汗浸湿的衣服在寒风中逗留,否则极易感冒。
特别场景与人群提醒
户外运动需注意以下
防滑防摔: 在雪地或冰面上运动,务必选择防滑的鞋具,并注意观察路面情况。
预防冻伤: 在极寒天气(如大风、气温过低时),应减少户外暴露时间,特别注意保护耳朵、手指、脚趾等末梢部位。
室内运动需注意
保持通风: 紧闭门窗会导致室内空气污浊,应在运动前后和间歇期适当开窗通风。
避免“骤冷骤热”: 从温暖的室内到寒冷的室外,或反之,都应有一个温度过渡区,给身体缓冲时间。
特殊人群须知
心血管疾病患者: 务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运动,清晨(气温最低、血压易波动时段)应避免剧烈运动。
老年人: 平衡能力较差,应优先选择太极、健步走等低风险运动,并最好在阳光充足、地面干燥的午后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