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厕所时光”变“手机时光”?小心,这个习惯正在悄悄伤害你!

2025-10-31 来源:阳江新闻网

曾几何时,厕所只是一个解决生理需求的短暂停留地。如今,它却成了许多人的“数字避难所”——刷新闻、看视频、回消息、打游戏……不带手机,仿佛排便都少了点动力。

然而,就是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日常行为,正在不知不觉中,给你的身体套上多重“健康枷锁”。今天,市人民医院医生李蕊慧为我们分析一下,上厕所玩手机到底有多危险。

第一重伤害:肛肠疾病的“头号推手”

这是最直接、也最严重的危害。

1、延长如厕时间,诱发痔疮: 我们的直肠肛门区域血管丰富,当您坐在马桶上时,由于体位原因,腹腔内压力和肛管直肠部压力会增高。正常情况下,排便过程应速战速决。但一旦手机吸引了你的注意力,排便时间就会从健康的3-5分钟,轻松延长到15分钟甚至半小时。长时间保持这种“高压”状态,会导致肛门周围血液循环不畅,静脉血管丛过度充血、曲张,最终形成或加重痔疮。

2、误导排便感觉,引发便秘: 专注玩手机时,你会分散对便意的注意力。大脑无法集中精力指挥排便动作,导致便意迟缓甚至消失。久而久之,直肠神经会对粪便的刺激变得迟钝,排便反射减弱,从而引发或加重便秘。这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越没感觉越要等,越等时间越长,时间越长问题越严重。

3、增加肛裂风险: 在已经便秘的情况下,干硬的粪便本身就会对肛门造成损伤。如果再因为久蹲久坐后突然用力,极易导致肛管皮肤被撕裂,引发疼痛难忍的肛裂。

第二重伤害:全身性的“隐形炸弹”

伤害远不止于“菊部地区”。

1、下肢神经血管受压: 长时间坐在马桶上,尤其是坐姿不当(如前倾看手机),会使下肢血管和神经受到持续压迫,导致腿麻、脚麻。对于本身血液循环就较差的人群,这增加了形成深静脉血栓的风险。2、大脑供血不足,意外风险激增: 久坐后突然站起,由于重力作用,血液短时间内无法充分回流到大脑,容易造成体位性低血压,出现头晕、眼花、眼前发黑等症状。在狭小、坚硬的卫生间里,突然晕眩极易导致摔倒、磕碰等意外伤害,后果不堪设想。

3、颈椎、腰椎的无声抗议: 低头看手机,是颈椎的“不能承受之重”。如厕时,身体往往处于非自然的弯曲状态,长时间保持,会加重颈椎和腰椎的负担,引发颈肩酸痛、腰肌劳损等问题。 

第三重伤害:卫生与心理的“双重污染”

1、细菌的“狂欢派对”: 手机已成为我们生活中最大的细菌载体之一。研究表明,手机表面的细菌数量远超马桶圈。当你带着手机上厕所,冲马桶时产生的气旋会将粪便中的微小颗粒(细菌、病毒)裹挟到空气中,飘散到卫生间的各个角落,当然也包括你正握在手中的手机上。这意味着,你的手机可能沾上了“不该沾的东西”,然后你又把它揣进口袋,拿在手里,甚至贴上脸……细思极恐。

2、心理依赖与“条件反射”错乱: 长期在厕所里玩手机,大脑会建立起一种错误的“条件反射”:上厕所 = 玩手机。这会让你在没有手机时,反而感觉排便不畅,产生心理依赖。同时,它剥夺了你本可以放松大脑、放空思绪的宝贵时刻,让精神持续处于信息输入的紧张状态。 

健康如厕指南:让厕所回归其本质

是时候为我们的“厕所时光”做减法了。请记住以下几个核心原则:

1. “专时专用”,速战速决: 将上厕所视为一项需要专注的任务。目标是3-5分钟内解决战斗,最长不要超过10分钟。

2. 告别手机,净化环境: 进厕所前,有意识地将手机放在门外。你可以用它来听一段舒缓的音乐(提前设定好),但绝对不要带进去看。

3. 培养正确排便习惯: 有便意时才去厕所,不要因为无聊而把厕所当书房。排便时集中精力,感受身体的信号。

4. 注意清洁,定期消毒: 不仅要勤洗手,也要记得定期用酒精湿巾清洁你的手机,尤其是在你曾不小心把它带进厕所之后。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