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永争是一位植根粤西乡土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的长篇小说《摇啊摇,疍家船》以岭南疍家为背景,讲述了少年杨水活在困顿生活与复杂亲情中成长的故事,获得儿童文学“青铜葵花奖”。所谓“摇啊摇”,不仅是渔船在漠阳江

粤西疍家少年的寻根与成长

——读洪永争儿童长篇小说《摇啊摇,疍家船》□ 殷鹤榕 姚国军

2025-10-31 来源:阳江日报

洪永争是一位植根粤西乡土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的长篇小说《摇啊摇,疍家船》以岭南疍家为背景,讲述了少年杨水活在困顿生活与复杂亲情中成长的故事,获得儿童文学“青铜葵花奖”。所谓“摇啊摇”,不仅是渔船在漠阳江上随波起伏的姿态,更是孩子心灵在风浪中摇摆不定的写照。作家通过杨水活的成长历程,描绘了一个“漂泊者”群体,折射出人性的温度与生命的坚韧。

一个被边缘化的疍家少年

疍家人在中国漫长的社会结构里被称为“水上漂”。他们以船为家、沿水居住,常年生活在河流上,往往得不到主流社会的认可与重视。洪永争笔下的疍家人,就属于这样一群被边缘化的人——他们拥有自己独特的风俗、语言及生活模式,却时常被视为与陆居社群疏离的人。

杨水活从小就是这样的边缘人。他被村人称为“野孩子”,被陆上社群轻视,连上学都成了困难。处于远离社会中心的漂泊状态,使他从一开始便背负着“他者”的标签。洪永争通过疍家少年的视角,让读者重新看见这些被边缘化的生命——他们虽生活艰辛,却仍保持对生活的热爱。

这种“边缘”不是孤立的命运,而是社会层级的折射。作家没有用宏大的叙事,而是用孩子的悲喜书写一种沉默的现实:在波涛之下,每一条疍家船都在为“生存”与“被看见”而努力。

一幅生动活泼的民俗画卷

民俗是生活之根、文化之魂。在阳江、茂名、湛江一带曾经有疍家人长期生活,至今粤西还有疍家民俗。《摇啊摇,疍家船》细致描绘出岭南疍家人的日常生活图景:打鱼、卖鱼、婚娶、节日庆典等,这些点滴汇成一幅生动活泼的民俗画卷。

小说中水仙出嫁的场面非常感人:渔船上挂着彩色带子,亲友载歌载舞,水上飘着喜悦的歌声。仪式的热闹和弟弟心中的惆怅形成鲜明的反差,在欢快鼓点的背后,却有一个孤独的孩子。民俗的真实性,既给读者呈现疍家人独有的文化风情,又表现了家族、亲情以及命运三者之间相互交缠的关系。

台风来临之际,疍家人冒险守船的画面,体现了他们与自然抗争的生命姿态,洪永争并未让民俗变成背景装饰品,而是将其变成人物性格和命运的一部分。民俗在这里既是一种地域文化印记,又是一根情感的纽带,让读者在阅读中既能看到“生活的形”,也能品出“文化的魂”。

一番漫长的身份探索

杨水活的孤独不只是来源于生活上的窘迫,而且来自于身份的不稳定。他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水上人家,又不能进入陆上社会;既感念养父母的深情,又渴望知道亲生父母的真相。身份的模糊使他陷入漫长的身份探索。

正如法国思想家萨特所言:“存在先于本质。”人首先被抛入存在之中,然后才定义自己。杨水活正是在这样的“被抛”之中,逐渐寻找自我。他渴望被认同、被理解,也渴望一个能安放灵魂的归属。小说中的一次次心理波动——从发现身世秘密的惊惶,到离家出走的叛逆,再到目睹养父寻子时的感动——都是他身份认同的内在轨迹。

在竹林那一夜,养父冒着风雨、满身血痕寻找杨水活的情节,是身份认同的关键节点。那一刻,血缘的迷雾被父爱的温度冲散,杨水活意识到:真正的“父亲”,不在于血脉,而在于爱与守护。洪永争以现实主义的深情笔法,将“身份”的社会问题转化为“我是谁”的哲学问题,赋予小说更深的思想厚度。

一场艰难的成长觉醒

《摇啊摇,疍家船》是一部关于“寻找”的小说——寻找身份、寻找家园、寻找自我。杨水活的成长之路,是一次内心的航行。姐姐出嫁时,他感到被抛弃;母亲病重时,他试图用稚嫩的肩膀撑起家庭;当得知身世真相,他又陷入痛苦的选择之中:是回到血缘的家庭,还是留下来陪伴养父母?

成长的意义,并不在于找到唯一的答案,而是理解“抉择”的重量。杨水活从一个被动接受命运的孩子,成长为能体会他人情感、敢于承担责任的少年。他的“身份追求”,最终不是对血缘的确认,而是对情感与责任的认同,也隐约体现出“我要成为谁”的哲学探索。

洪永争以极富象征意味的“船”贯穿全文——船既是漂泊的象征,也是前行的意志。正如杨水活在风浪中一次次“摇而不倒”,他的心灵也在一次次动荡中逐渐稳固。身份的追求,最终转化为成长的觉醒:明白了何为爱,何为家,何为归宿。

《摇啊摇,疍家船》的语言质朴而不失力量感。洪永争不依赖过多的辞藻,而以白描的方式展现生活的本真——父亲的呵斥、母亲的叹息、姐姐递来的一块点心、 杨水活偷偷拭去的泪水,这些细节比空洞的言语更具打动人心的力量。作品在儿童文学的框架下,探讨了社会的现实议题——贫困、教育、身份与归属。这种关怀使小说超越了单纯的“儿童故事”,成为对人性与社会的温柔凝视。洪永争以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却让成年人读出了责任与爱。在快速发展的当下,《摇啊摇,疍家船》仿佛告诉我们:那些被边缘化的孩子、那些漂泊在社会边缘的家庭,更需要社会的理解与接纳。正如小说所传递的温情信念——“只要心中有爱,船就不会沉没”。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