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图 黄黎明

山河一程,浪漫新疆

■ 文/图 黄黎明

2025-10-17 来源:阳江日报

丹霞地貌的山峰。

有人说:旅游是从自己待腻的地方走去别人待腻的地方。于我而言,旅游是一种阅山河、观天地、见众生、寻乐趣的有益活动。8月下旬,有幸跟随“千里江山行——6省老干部赴新疆文体交流贵宾团”走进神往已久的新疆,先后探访了几处标志性的景区。置身其中才体验到新疆的辽阔,身临其境才感受到她独特的美,不管是自然奇观、人文历史还是传统美食,都给我留下美好的印象。

新疆的山,峻险中蕴藏着诗意

从乌鲁木齐坐大巴车往喀什的途中,一路上除了在博斯腾湖和永安湖见到水和草,沿途几乎都是延绵不绝的山,让人震撼。新疆的山给我的总体印象是:雄浑峻险、峰峦如剑、沟壑纵横、气象万千、色彩多变,宛如国画大师笔下的立体画卷。细赏之中,有的如刀削斧劈,有的如驰骋的奔马,有的如七彩丹霞。尤其在库车至阿克苏路段,车在山谷中走,山仿佛在车边游;眼前是不断闪现变幻的红褐色峰峦,好像随时会从头上倾泻而下,隔着窗玻璃都让人害怕。临近托克逊县境时,山体突然变得陡峭如削、颜色红黑分明,颇有层次感,远观恰似镶嵌在戈壁中的赤色绸带;再往前到库尔勒地区,山体又变成红、黄、青、灰、白相间的五彩颜色,像极了维吾尔族姑娘的裙子,简洁、粗犷、色彩斑斓。

奇怪的是,这些山都不长草,与我想象中山花烂漫、雪莲朵朵的景色相去甚远,没有一点诗意和浪漫。心中存疑,不禁问导游:“新疆的山怎么没有草?”他及时回应:“新疆的山不长草,山下全是宝啊!”接着他逐一介绍了新疆的“宝藏”:不但有名贵的玛瑙、和田玉、铜镍矿、稀有金属等,还有储量占全国70%的石油,名副其实的天然资源大宝库。

说着说着,他念了一首儿歌:“小皮球、架脚踢,马兰花开二十一……”并问我们是啥意思?大家面面相觑。原来这首儿歌是当时参与“两弹一星”研制的科研人员于1964年集体创作的,目的是将国家重大科技成果通过儿歌的传唱转化为全民记忆。经他这一说,顿觉这些粗砺的山体和荒漠充满了传奇色彩,再观便有了温暖的诗意。

天山天池的湖光水色。

新疆的湖,深邃却充满温柔

新疆是个少雨缺水的地方,全年降雨量平均不足16毫米,幸运的是,我们在新疆期间居然碰上两次下雨,雨虽不大,但足以降温,让体感舒适。

也许是上天的眷顾,新疆虽地处干旱地区,却有不少自然形成的湖泊,而且类型丰富:既有淡水的内陆湖、冰川湖,也有咸水湖及盐湖。本次我们分别探访了博斯腾湖、喀拉库勒湖、白沙湖和天池,给我的总体印象是——新疆的湖水都有一种深邃感,如岁月沉淀的蓝,望一眼便觉心被揉进了静谧的湖水里。

位于博格达峰半山腰的天山天池,可谓人间仙境,水绿如蓝,蓝是深邃的注脚。从上往下看,池水静如处子,连风掠过水面时也没有波澜,只有游船驶过,才泛起微波涟漪,大多时间水面是镜子般映照着蓝天白云,岸边植物的倒影也是笔直的,不带一丝媚态。由于天池所在位置是海拔 5400多米的博格达山麓,峰顶终年积雪,雪山倒映在蓝绿色的湖水中,形成“一池碧水映雪山”的绝美景观,这一经典画面于2013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而位于新疆巴州博湖县的博斯腾湖则是另一番景象:湖面一望无际,湖水清澈如镜,游鱼与水草清晰可辨,因有8万亩野生睡莲群和40万亩芦苇荡而闻名遐迩。坐上画舫穿梭湖中,可见湖水会随着芦苇的疏密而变浅变深;船过处,细浪碎涌,仿佛要把睡莲摇醒,让芦苇的腰杆变得更婀娜。湖水映着湛蓝如洗的天空,连正午的阳光落在里面都变得格外温柔。

相对于上述两处内陆湖,位于昆仑山脉的喀拉库勒湖又是另一种姿态。该湖是由冰川运动而形成的冰碛堰塞湖,位于海拔3600米处,湖水主要来源于高山融雪。据说,水色会随着日照和天气变化而改变:晴天时湖水湛蓝如洗,阴天则为深灰或墨色,故被称为“七色湖”。我们到达的那天是阴天,湖水呈墨绿色,与周围的雪山相映成趣。古时,该湖是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唐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称其为“大龙池”,至今当地仍流传着“湖中有龙”的传说,更为湖面增添了一层神秘面纱。

新疆人文,多元一体源远流长

新疆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居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互相交融,从而形成“多元一体”的人文历史,底蕴深厚且源远流长。

众所周知,新疆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和“中转站”,自汉代起就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集散地。唐代玄奘西行取经途经的高昌、龟兹等地以及马可·波罗东游途经的喀什、和田地区,都留下珍贵的历史遗存:高昌故城保留的西域土坯建筑、龟兹小镇遗传的乐舞、克孜尔千佛洞的壁画、喀什古城的古建筑群,都是最好的证明。这些珍贵遗迹,至今仍述说着佛教东传的传奇故事。

除了古老的遗迹,新疆各民族的传统习俗、艺术表现形式也是人文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古尔邦节”“肉孜节”“那达慕大会”等具有地域特色与民族风情的传统节日,以及土陶制作、手工织毯、刺绣、木雕等独特技艺,大多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

新疆美食,味道浓郁唇齿留香

新疆美食是自然的馈赠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赴疆的火车上就听到过新疆的同伴说起新疆的手抓饭、烤全羊是如何美味,葡萄、哈密瓜有多甜,马奶酒是多么的醇香……听得我馋涎欲滴,暗下决心,这趟非将新疆的水果美食尝遍不可!

到达新疆库尔勒市的第一天,我们就发现这里的葡萄、香梨、哈密瓜分别为每公斤6元、4元、2元,可谓“便宜又大秤”,尝之果然又甜又香,于是每人都忍不住买买买。每到一个落脚点,看到新鲜的西莓、蟠桃、毛桃、小苹果等,又不断地补充,恨不能以水果当餐,根本吃不完。除了香甜的水果,更诱人的是烤全羊、烤羊肉串、手抓饭和大盘鸡……回味品尝过的美食,最让我难忘的是在博斯腾湖吃的烤羊肉串和喀什古城吃的正宗手抓饭及原盅鸽子汤。

新疆的烤羊串外焦里嫩、厚薄适中、肥瘦相间、质感Q弹,细细嚼之,齿颊留香,特别带点肥筋的厚肉,每嚼一下都能感受到不同的味道在唇齿间碰撞,先是焦香,再是油香,接着是肉香,还带点奶香,中间吃一块甜甜的哈密瓜或西瓜冲淡一下咸味和辣味,会使羊肉的鲜香更突出。

在新疆期间,我一共吃了4次手抓饭,对比之下,感觉还是喀什古城的最好吃。也许是亲眼看到他们的制作:大铁锅里爆香洋葱胡萝卜,加带骨羊肉焖透,再拌以粒粒晶莹的米饭,撒上孜然,瞬时香气扑鼻。尝一口,甜而不腻,羊肉入口即化,骨髓的鲜香直达舌根,胡萝卜的甜、羊肉的香、米饭的醇在舌尖上层层铺开,每嚼一下都能碰撞出丰富的层次感。此时再配上一盅原汁原味的鸽子汤,汤清味美,恰好中和了手抓饭多余的油脂,堪称最完美的“喀什组合”,每份才55元。

在喀什古城美食街,除了手抓饭,还有缸子肉、胡辣羊蹄、馕坑肉、米肠子等70多种特色美食,令人印象最深的是缸子肉。因其炖煮的用具是流行于上世纪60年代的搪瓷缸,斑驳的外表尚留有“最高指示”“为人民服务”等印记,每只搪瓷缸子炖煮着一大块带骨的羊肉,配料是简单的胡萝卜和鹰嘴豆,上百只缸子在铁板上咕噜咕噜作响,好像集体述说着一段过往的陈年旧事。我不明白,炖盅早已改良换代无数种,他们为何还用这种“落后”的器具煮食,是对曾经那段艰苦岁月的纪念,还是新疆人对饮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没时间问个究竟,但记住了那清亮的汤色及鲜甜的味道。

新疆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这里的湖光山色和多元的民族风情,餐厅漂亮的装饰和姑娘曼妙的舞姿,能让每一位到过新疆的人感叹:“新疆美景看不够,最是浪漫新疆人!”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