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日报讯(记者/刘昭融 通讯员/谭兴孚)近日,市人民医院介入科与核医学科团队联合攻关,为一名90岁高龄的肺癌患者成功实施微波消融术。患者术后仅观察一夜便于次日顺利出院。据了解,该患者此前因发热确诊肺

市人民医院90岁肺癌患者微波消融术后次日康复出院

一根消融针定点“煮熟”高危肿瘤

2025-10-30 来源:阳江日报

阳江日报讯(记者/刘昭融 通讯员/谭兴孚)近日,市人民医院介入科与核医学科团队联合攻关,为一名90岁高龄的肺癌患者成功实施微波消融术。患者术后仅观察一夜便于次日顺利出院。

据了解,该患者此前因发热确诊肺炎,进行胸部CT检查时意外发现肺部异常阴影,经穿刺活检后确诊为“低分化鳞癌”。此类癌症恶性程度高、复发风险大,且患者的大血管呈“V”字形紧密包裹肿瘤,手术存在大出血风险。更棘手的是,患者年近90岁,且有3枚心脏支架植入史,此前穿刺活检时还曾出现肺组织压缩40%的气胸,进一步提高了治疗难度。

面对诊断结果,患者家属既担忧癌症扩散,又害怕手术对老人造成额外伤害。市人民医院胸外科最初提出手术切除方案,但家属因担忧风险而拒绝,希望寻求创伤小、恢复快的治疗方法。市人民医院介入科综合评估后,最终确定采用微波消融术。

“从规避风险方面考虑,微创微波消融术是一个相对安全的选择。”市人民医院介入科副主任医师黄书立介绍,微波消融是一种微创介入治疗方法,原理类似微波炉,利用微波使肿瘤细胞快速升温,把肿瘤“煮熟”。该治疗通过针眼大小的切口操作,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小,且仅需局部麻醉,可降低麻醉相关风险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为确保手术安全,团队术前做足准备:对患者身体状况进行整体评估,评估显示患者心肺功能整体状态尚可;同时针对肿瘤紧连大血管的核心风险,制定了大出血应急预案。

手术当天,在市人民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关则雄团队的定位引导下,黄书立采用“移动消融”技术开展操作:将消融针精准刺入肿瘤中心,动态调整针体方向以覆盖肿瘤病灶,消融范围控制在半径1-3厘米,温度设定在50-60℃左右。“肿瘤会随呼吸上下移动,而且肿瘤的形状往往是不规则的,手术中需要反复调整方向,才能去除整个肿瘤,同时不伤害到正常组织。”好在整个手术过程十分顺利,最终在患者全程清醒的状态下,实现零出血、无并发症的理想效果,成功灭活肿瘤组织。

术后立即进行的CT平扫显示,患者无出血、无气胸,术后仅4小时便能下床活动,且未出现任何不适症状。“老人家当天就想回家,但是为了安全,还是安排他住院观察了一晚。”结合老人的意愿及恢复情况,原本计划3至5天的住院观察被缩短至一夜,患者次日便顺利出院,远超家属预期。

“现在老人能自己逛街、去茶楼喝早茶,和没生过病一样。”家属表示,患者未出现预想中的术后反应,恢复状况让全家人都十分满意。据介绍,患者出院后无需特殊护理,可正常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