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钟“圈”出幸福文化生活

阳江创新“书院+”模式,推动优质文化服务直达基层

15分钟“圈”出幸福文化生活

2025-09-12 来源:阳江日报

■ 阳江日报记者/盘聪颖   通讯员/林宇星

文化书院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涵育文明风尚的重要载体。近日,记者走进漠阳书院(岭南书院)看到,来自各地的游客正驻足观看展览,仔细了解阳江历史文脉,院内处处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阳东区龙庆书院中,老年课堂墨香阵阵,学员们凝神挥毫,一幅幅书法作品渐次呈现;七贤书院内,展馆中展出了多件革命历史展品,成为了市民群众学习红色思想、传承革命精神的主阵地……在我市,越来越多的市民发现,高品质的文化体验不再遥远,就在家门口的“15分钟生活圈”内。

这些场景,正是我市以文化书院建设为载体,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生动缩影。我市通过构建以漠阳书院(岭南书院)为总院,龙庆书院、七贤书院为分院,多个文明实践点延伸服务的文化网络,书写城乡文化共荣的新篇章。

体系创新

打通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我市立足地域文化特色,围绕建强主阵地、用活新空间、拓展新载体等目标精准发力,创新“一个总院、两个分院、多种文明实践”的“1+2+N”模式,打造集研究、展示、讲学、培训等于一体的文化艺术交流空间,推动更多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服务群众。

在漠阳书院(岭南书院)的24小时自助书吧里,市民张女士正带着二年级的女儿挑选绘本。“以前图书馆离家远,现在‘家门口’就有了书院,我每个周末都会带孩子过来阅读和看展,真正实现了‘15分钟文化服务圈’。”张女士感慨道。来自湛江的50后钟阿姨表示,她身边的许多朋友都夸赞该书院值得一游,她专门驱车前来观看展览,深入了解阳江的历史文化。

漠阳书院(岭南书院)管理员介绍,自2024年9月落成以来,该院持续探索“书院+”社区文化治理模式,搭建起“文化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书院+博物馆”等多元文化空间,不仅拥有万余册图书,还开设了思想理论、技能培训、经典阅读、艺术交流、专题展览等区域,高峰期每日可接待数百人次,现已成为我市文明实践的重要阵地、文脉传承的重要高地、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一院一品

打造特色项目实现文化惠民

如何让文化成果进一步深入基层、普惠群众?我市充分考虑基层民众需要,以漠阳书院(岭南书院)为龙头,阳东区龙庆书院和阳西县七贤书院作为两翼,共同构成了串珠成链的文化阵地布局。

记者来到位于阳东区合山镇丰垌村的龙庆书院看到,这座由明代腾芳张公祠修缮改造而成的乡村书院,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巧妙布局了教学区、茶艺区、书画区及多个特色展馆。周边民房与巷道也被巧妙利用,建成了乡礼馆、家风特色馆等一系列特色馆,为群众提供了沉浸式的传统文化学习空间。正在体验茶道课程的村民张秀其说:“该书院环境优美,设施设备齐全,还会针对老年和少儿等群体打造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我经常带着孙子前来领略书香文化。”

丰垌村驻村第一书记刘于宁表示,自2022年龙庆书院建成以来,该村整合各类人才资源,引进师资雄厚的传统文化导师团队入驻龙庆书院,开设了茶道、漆艺、国学礼仪等传统文化课程,吸引了众多青少年、亲子团、研学团等来参观研学,今年以来共接待游客超5000人次,不仅有效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助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质增效,还以文化振兴激发了乡村活力,文旅产业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万余元。接下来,该村计划将合山镇的美丽风光、美食地图等串联起来,打造食住玩购享一站式体验的研学路线。

七贤书院依托当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重点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于2008年被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内设有县级博物馆展馆、粤书吧等场所,具备理论宣讲、文化传承、文明实践、非遗技艺、传统手工等文化特色服务,打造了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品牌项目,成为我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

文化赋能

多方协力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文化书院的吸引力在于创新。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书院+”社区文化治理模式,以文化书院为核心枢纽,通过系统整合资源、激发居民自治,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基层文化生态。

“文化书院建设不仅注重硬件提升,更强调内容建设和服务创新。”市文明办有关负责人说,通过整合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文艺爱好者、理论宣讲志愿者等资源,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使书院真正成为服务基层、润泽心灵的文化家园。

在服务模式上,三所书院创新实施“1+N”阵地融合工程,打造“书院+书房+书吧”文明实践阵地体系,近年来开展了经典讲授、道德修养、科学普及、礼仪传习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500多场,惠及群众超过3万人次,实现“一月一主题,月月有活动”,形成“文明实践搭台、各方都来唱戏”的良好局面。

该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1+2+N”体系,进一步串联资源、拓展功能,并优化资源整合和项目共建,积极探索“以文养文”可持续路径,增强文化书院的“自我造血”功能,加快“智慧书院”平台建设,推动线上线下资源互联互通,实现“一网通览、一键参与”。同时,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开展专业化培训,全面提升运营管理水平,推动文化书院与文明实践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让文化书院成为群众精神生活的家园、文明风尚的高地、文化自信的源泉。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