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考证认为,平定县地域在今阳东区新洲大沟东平等镇,治所在今新洲镇龙潭村委会古城村

高凉郡平定县治在什么地方?

调查考证认为,平定县地域在今阳东区新洲大沟东平等镇,治所在今新洲镇龙潭村委会古城村

2025-10-21 来源:阳江日报

阳东区新洲镇龙潭村委会古城村所在的龙潭中垌。

古城村一角。

□ 文/图  郭安胤

南朝高凉郡平定县治在哪里,至今仍是个谜,有待人们的深入研究。田野调查对文化研究极具重要意义,2025年8月8日,笔者在岭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黄高飞副教授的带领下,来到阳江市阳东区新洲镇龙潭村委会古城村进行调查。

高凉郡平定县何时初设,根据历史资料来看,当在南朝宋。《宋书·州郡志》记载:“高凉太守,二汉有高凉县,属合浦。汉献帝建安二十三年(218),吴分立,治思平县,不知何时徙。吴又立高熙郡,太康(280—290)中省并高凉,宋世又经立,寻省。《永初郡国》高凉又有石门、广化、长度、宋康四县。何、徐并无宋康,当是宋(420—479)初所立,元嘉二十年(443)以前省,其余当是江左所立。领县七,户一千四百二十九,口八千一百二十三。去州水一千一百;去京都水六千六百。思平令,《晋太康地志》有。莫阳令,《晋太康地志》有,属高兴。平定令,何志有,不注置立。安宁令,吴立。罗州令,何志新立。西巩令,何志新立。禽乡令,何志新立。”高凉郡平定县是南朝宋初立,至于高凉郡平定县治在什么地方,历史资料没有记载。

虽然目前所见历史资料没有将高凉郡平定县治的情况记载下来,但平定县及县治所在的大致范围是可以认定的。南朝宋高凉郡辖七县,分别是思平令、莫阳令、平定令、安宁令、罗州令、西巩令、禽乡令。思平在今恩平和开平,莫阳在今阳春,罗州在今阳江海陵岛,安宁县在今阳江江城区,这个应该没有多少疑义,西巩可能在漠阳江出海口西岸,不明晰的是禽乡和平定二县(令)。

宋高凉郡在漠阳江流域、锦江(潭江)中上游及海陵岛。其东为海昌郡和新会郡,其西为宋康郡。《宋书·州郡志》记载:“海昌太守,文帝元嘉十六年立。何有覃化县,徐无。领县五,户一千七百二十四,口四千七十四。去州水六百五十;去京都水五千四百九十四。宁化令,徐志新立。威宁令,徐志新立。永建令,徐志新立。招怀令,徐志新立。兴定令,文帝元嘉九年立,属新会,后度此。”“宋康太守,本高凉西营,文帝元嘉九年立。领县九,户一千五百一十三,口九千一百三十一。去州水九百五十;去京都水五千九百七十。广化令,《晋太康地志》有,属高兴,《永初郡国》属高凉。单城令,何志新立。逐度令,何志新立。海邻令,何志新立。化隆令,何志新立。开宁令,何志新立。绥定令,何志新立。石门长,何志故属高凉。威覃长,徐志有。”

道光五年(1825)《电白县志》载:“宋元嘉十六年(439)析新会郡置海昌郡。”2000年新版《电白县志》记载:“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从高凉郡析置海昌郡。”为什么说海昌郡在高凉郡东?因为海昌郡成立时,把新会郡的兴定县(令)划了过来,比较新会郡的位置,不在西,也不在北,是在东,所以海昌郡在高凉郡东没有疑义。为什么说宋康郡在高凉郡西?因为晋高凉郡在南朝宋时除了吴川水等流域地划出属越州外,其西部与之接壤的是宋康郡,所以《宋书·州郡志》记载得很清晰:“宋康太守,本高凉西营,文帝元嘉九年立。”

南朝高凉郡的位置既然是明确的,平定县的大致位置也可以认定了。宋高凉郡七县在漠阳江流域、锦江(潭江)中上游、那龙河流域、寿长河流域及海陵岛。思平在今锦江(潭江)中上游,莫阳在漠阳江流域中上游,罗州在今海陵岛,安宁县在今漠阳江流域下游。西巩应在高凉郡的西部,因为可见海兽,所以是在漠阳江出海口的大海西岸。《辑佚丛刊》载:“西巩,东塈于海,其中多水犀,形似牛。”(陶栋辑,民国三十七年上海中华书局排印本)至于不是很明确的禽乡和平定二县,还是有痕迹可以追寻的,应该全部在今阳东区。

禽乡之禽(勤、芹)在俚僚越人言语中是“上面”的意思,这个名称应与河流的上游有关,禽乡县即应在今阳东区、恩平市那龙河的中上游。古代那龙河是独立流入大海的,与其隔海相望的就是西巩县。那龙河发源于今恩平市的横陂狮子石,其流域包括恩平市的那吉、大槐、横陂等三镇,阳东区的那龙、合山、北惯、东城、雅韶等五镇及大八镇的一部分。那龙河的河谷有很多耕地,是理想的居住场所,可以设县,其流域中游的河谷平原里,可设县治。据此,禽乡县的地域疑在今阳东区那龙河的中上游。

不但禽乡县设在今阳东区,而从阳东区的山川河流走向来看,平定县也应设在今阳东区,即在今寿长河流域。宋本《初学记》转载《南越志》云:“平定县东巨海,有马。似马,牛尾,一角。又云:平定县界巨海,有水犀,似牛,其出入有光,水为之开。”《太平寰宇记》转载《南越志》云:“平定县界有巨海,鸣波浩荡,出马。似马而牛尾,一角。水犀似牛,鱼似龙,一曰龙鲤。”这些资料说明平定县近海,寿长河海湾是其内海,东平镇大海是其外海。各地学者多次调查考证,都认为:南朝高凉郡平定县地域在今阳东区新洲、大沟、东平等镇,治今新洲镇龙潭村委会古城村。

2024年10月,阳江文化学者陈计会先生对古城村开展调查,初步结论为:阳江市阳东区新洲镇龙潭村委会古城村,疑为南朝宋永初元年(420)高凉郡属下的平定县古城,距今约1600年。这里现存几百米长的环城河,草木蔓生,值得深入考察。同时该村在清朝还出了一门两进士三举人的黄氏家族,皆武进士、武举人,殊为难得!

2024年10月25日《阳江日报》A4版的“文化周刊”发表了陈计会的文章《探访新洲龙潭洞——古城:或为1600年前平定古城?》,文中说道:“康熙二十七年《阳江县志》卷之一《疆域考·乡村》记载,阳江东南乔马都四图里有‘古城’村。说明这座古城应是清朝之前建立的。自唐朝建立恩州到宋元朝南恩州,所辖阳江县和阳春县,县城地址大家已熟知,除南恩州因战乱短时期迁到现在的恩平外,均未在别处立城。明朝在阳江县东南方建立北津城和海朗城作为防卫城,但这两座城均无外迁记录。明末清初王兴(‘绣花针’)在恩平起义,反清复明,在恩平、台山、阳江一带活动,但他也没在阳江地区筑城,他后来据守台山广海卫城和文村。如果他真的在新洲这里筑城,清初至康熙年间才短短几十年,按理也不会叫古城。那么这座古城极有可能是唐之前的。”

这个在清初就有古城之名的地方,上溯到隋朝时期不会有新的建置,因为南朝之高凉郡七县建置,已经稳固了。如果是旧县治,即高凉郡平定县。隋开皇九年(589)平陈高凉郡废为县,平定县废入高凉县,原平定县治不再是城,就以“古城”之名存在。唐武德五年(622)高凉县改为西平县,唐贞观二十三年(649)西平改为阳江县,1988年设地级阳江市,原阳江县分出江城区、阳东区和阳西县。唐代高凉县先后更名为西平县和阳江县,平定废县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地,地域范围不是很大。

古城村在龙潭中垌,村后面是那邓、留安二村,村前面是龙潭、龙潭垌和金屋里等村。这里周边是山,溪流从高山流下,河道在古城村左面汇聚各个小支流的水源,再从龙潭垌村流出,到了新洲水口村汇入寿长河干流。河道周边所形成的上、中、下三垌可供耕作的土地平整肥沃,物产丰富,农业丰收不成问题。经过汉晋的发展,到了南朝初期,龙潭垌部族壮大,为了方便管理,以此设县,这很正常。

通过实地调查,对照地图,比较文献,综合多种资料,笔者认同陈计会所提出的意见:“阳江市阳东区新洲镇龙潭村委会古城村,疑为南朝宋永初元年(420)高凉郡属下的平定县古城。”如果再有一些相关文物出土,就可以进一步证实高凉郡平定县治在今阳东区新洲镇龙潭村委会古城村了。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