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 吴
“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宋人吴自牧在笔记《梦粱录》中点明宋代文人雅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四艺”。纵观古代历史,也只有宋朝担得起“风雅”二字。雅,是宋人的生活风尚与审美风格,不管是“极简”的宋瓷、清雅的宋式家具、精美的宋版图书、精雕细琢的宋词、雅致的文人画、讲究意境的园林,还是文人间的雅集、文会、品茶、游园、鉴宝等生活时尚,都可用“风雅”相形容。在新著《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中,著名文史作家吴钩以宋画《清明上河图》为蓝本,结合文献及学术研究成果,呈现一个别开生面、活色生香的“风雅宋”。
“如果说,宋代是漫漫历史长河中一处发掘不尽的文明富矿,那么珍贵的文献资料当然是通往这个富矿的大道,无数学人的研究也给后学开辟了众多路线,而宋画,则为我们打通了一条风景更加宜人的小径。摆在诸君眼前的这本小书,便是我从这条小径进入历史现场,尝试打捞出大宋文明之吉光片羽的小小成果。”正如《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作者吴钩在“自序”《宋朝人的“纪录片”》中所言,宋画不但展现出比文字描述更生动、活泼的宋代风貌,还给我们展开那些被文字遮蔽、涂抹的宋朝面貌。因为重写实、工写真,宋朝画家给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图像,有如后世的照片与纪录片。
美国著名图论学者、弗吉尼亚大学教授哈里·哈丁(Harry Harding)说过,“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The picture is worth a Thousand words)。”300余幅宋画还原了宋朝的社会图景,宋朝的壁画、砖刻、出土文物、文书实物以及少数的唐画、明画、清画,不但再现了宋人起居饮食、焚香点茶、赶集贸易、赏春游园、上朝议事的“风雅”,通过正史野史、笔记小说中的“小历史”,隐约还有种“穿越”之感。在《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中,吴钩不但以非常视角阐释了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与明人仇英本《清明上河图》的不同,还条分缕析地阐释了寻常人家的生活细节。从《清明上河图》中,我们既可以领略到大宋帝京及汴河漕运繁荣的“大历史”,亦可从画中商家招牌中分析其“植入了多少广告”这种“小细节”,故把《清明上河图》定位一卷宋朝社会的“小百科全书”颇为妥帖、准确。
宋人养宠物、宋人爱“写真”、宋朝流行女厨师、宋人爱谈十二星座……宋朝虽富足懦弱,宋人却生活得雅致,玩得风雅。不但宋徽宗是“超级玩家”,皇亲国戚、王公官宦、文人雅士乃至平民百姓也颇为讲究“吃喝玩乐”。在《玩在宋朝》中,文史作家于左感慨“我们现在玩的都是宋朝人玩剩下的东西”,贾似道甚至以“小虫治国”(斗蛐蛐),高俅蹴鞠也蹴得仕途顺遂。在《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中,我们跟随吴钩不但得以一窥宋人生活之清雅,还深切感受到了宋朝人生活中的那份韵致,这大概“正是宋朝士大夫的雅致审美时尚在器物上的凝结,也是宋朝文人闲适、优雅生活的折射”。
宋朝是一个富有现代气息的时代,是一个不太强大却有着无以伦比幸福感的朝代。著名作家吴晓波说过,倘若能够穿越,他最喜欢穿越到宋朝。“如果比较古代与近代生活的区别,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那就是对黑夜的开发。寻常市民在夜晚不再待在家里睡觉,而是开始丰富的夜生活,这是近代社会的一个特征”,而在唐代及之前,城市实行宵禁制度,只在元宵节弛禁三日,“谓之放夜”。宋朝突破了宵禁之制,城市才彻夜灯火通明,笙歌不停。吴钩认为,宋朝更符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或可进一步说,“中国社会的繁华夜生活是从北宋开始的”(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辰》),“冬月虽大雨雪,亦有夜市盘卖”。美国著名汉学家施坚雅(G.William Skinner)甚至认为,这是一场“城市革命”。
“华夏民族文化历千年之演变,造极于赵宋之世。”著名史学大师陈寅恪认为,宋朝的意义远不止此。晚清民初翻译家、教育家严复亦认为,“中国所以成为今日现象者,为宋人所造就十八九。”一幅画不仅仅是艺术品,它还是观察一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入口。在《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中,吴钩从宋画入手,结合文献记载和前人研究成果,通过揭示宋朝“风雅”生活的若干侧面,立体呈现宋朝特有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精神。“如果我们将镜头拉近……宋代的城市街道已经跟现代城市没什么二样。”宋之风雅,尽在“日常”。《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从 “社会”“城市”和“商业”“礼仪”等诸多角度揭示了宋之“风雅”,既使人感受到宋人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品味,亦使人看到一个趋于现代、更符合现代人审美观的历史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