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将小作坊发展成大工厂、积极创新将刀剪产品卖到全球、带领村民养殖肉鸽……在阳江,有着这样一群退役军人,他们脱下戎装后以不同身份投身经济社会发展新“战场”,在不同的岗位续写精彩人生。在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本报记者走近退役军人的优秀代表,了解他们的奋斗故事。
梁木泉察看鸽子的生长情况。
“鸽子蛋里有血丝,表明已经受精了。”7月31日,在阳春市春湾镇大垌村肉鸽养殖基地,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梁木泉拿着手电筒照着鸽子蛋,熟练地分辨着鸽子蛋。
从退伍军人到村干部,从对鸽子一窍不通到“鸽专家”,梁木泉发展肉鸽养殖产业,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如今,大垌村肉鸽养殖基地种鸽存栏量2.8万对,日出栏肉鸽超1500只,2023年营业额达800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和大垌村的华大丰收种养专业合作社带来近20万元的收益分红。
2004年,梁木泉从部队退伍回到家乡,成为一名村干部。此后,他一直在寻求搞活村集体经济的办法。功夫不负有心人,2018年,梁木泉找到了突破口——发展肉鸽产业。
梁木泉的同学在中山开餐馆,对肉鸽的需求量很大。而大垌村有充足的土地资源,适宜发展肉鸽养殖产业。于是,在梁木泉的牵桥搭线下,4位外出乡贤出资成立阳春市鸽城种养专业合作社,村集体和华大丰收种养专业合作社入股该合作社。
2019年,养殖基地动工建设,当年底,基地购买1万对种鸽,肉鸽养殖就此启航。然而,新冠疫情的到来,肉鸽市场低迷。肉鸽养殖还有没有前途?养殖基地如何挣钱?梁木泉不断与村委会、村民解释沟通,还要与乡贤共同探讨解决办法……一路曲折坎坷,梁木泉靠军人的意志力挺了过来。
“肉鸽价格从每只16元一直涨到24元。”新冠疫情结束后,熬过寒冬的肉鸽养殖基地迎来了生机。今年,大垌村肉鸽产业预估营业额超1000万元,为村民提供了40多个就业岗位,此外还带动周边村民种植玉米超500亩,并统一回收作为鸽子饲料,带领村民实现增收致富。
郑海发坚持打造一把好刀。
走进阳东区北惯镇金田七路,就能看到厂房上鲜明的“凯利德”公司标识。见到该公司总经理郑海发,挺拔的身姿、坚毅的眼神,让人产生这样的印象——“一看就是当过兵的”。
这家2018年才成立的五金刀剪公司,在阳江已站稳脚跟,郑海发本人也担任阳江市五金刀剪协会副会长、阳江市企业家商会党委书记兼副会长等职。“公司注重科技创新,研发出‘304Cu抗菌不锈钢刀’,凭借过硬的质量,产品打开欧美、日本等海外市场。”郑海发说。
郑海发回忆,自己2000年入伍,2003年退伍回到福建老家,做过藤椅加工、茶叶批发等生意,都以失败告终。“军队锻炼了我的意志力,面对两次创业失败,我没有气馁。”郑海发说,2008年,他来到阳江,当时身上仅有16元。
到阳江后,郑海发先后到印刷厂、刀剪厂应聘,秉持着军人吃苦耐劳的精神,他埋头苦干,学习技术,终于创立了属于自己的刀剪公司,创建了“一把刀”品牌。目前,广东凯利德科技有限公司已成为集材料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规模型企业。
为适应市场竞争,解决传统刀具普遍存在的痛点,郑海发带领团队积极求变,结合激光熔覆技术和304抗菌不锈钢材料高效整合转化,研发出了综合性能极强的“304Cu抗菌不锈钢刀具”。
“‘304Cu抗菌不锈钢’可谓刀具用材领域一项重要突破。”郑海发介绍,该款刀具原材料技术为中科院沈阳金属研究所的发明专利,这种材料不含重金属,不产生铁锈异味,制作的厨用刀具能保证切割的食材原汁原味,深受市场欢迎。
从当初怀揣16元到如今创建公司,产品远销海外,回想过往种种,郑海发历历在目。未来,他依然会秉持这份精神,为阳江五金刀剪产业发展出力。
关合儒展示企业生产的小刀。
年少时,关合儒向往从军保家卫国,在17岁时,他如愿以偿穿上军装。退伍回乡后,他当过啤酒推销员、鞋厂采购员、刀厂业务员,随后投身创业浪潮,一步步创办出阳江市江城区国邦实业有限公司。
7月31日,江城区白沙街道大塘村,国邦实业公司的厂房里工人正忙碌地生产。在这里,记者见到了关合儒,他今年已45岁,仍然身板挺直、精神抖擞,不减军人本色。
“我清楚记得,刚开始出去找工作时,我妈就给了我七块钱加油。”关合儒笑着说,前三份工只是让他与五金行业结缘。“2007年,那时我已经28岁,才在白沙圆盘附近开了一家刀具店,正式开启创业生涯。”关合儒说。
经营刀具店时,勇于创新的关合儒利用网络拓展销路,赚到人生第一桶金。“帮人卖货始终存在发展瓶颈,也难以与客户维系长久的合作关系,这时我萌生了自己开发、生产刀具的想法。经过调研,我选择从生产户外刀具起步。”关合儒说。
从事全新的细分领域,一切都无先例可循,关合儒迫于无奈成为了“全能王”。那时的他经常早上六点起来,忙到半夜一点多才休息。为了开发新产品,他甚至参加CAD培训班,自己为新产品设计图纸。
“军旅生涯赋予了我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帮助我熬过了创业的艰难岁月。”关合儒感慨,小作坊的每一笔收入都用于购买新机器。直到买进数控水磨机,他才有能力开发、生产更高端的户外刀具,帮助他拿下大额订单,成功赚到第二桶金。
2019年,关合儒在大塘村建立新工厂,一步步扩大生产,发展至今。在工厂样品房,关合儒一边向记者介绍上百款刀具,一边踌躇满志地说:“未来我打算扩大工厂面积,购买更先进的设备,一步一步朝更高的目标前进。”
■ 统筹/张贝奇 ■ 撰文/杨辉南 张贝奇 王勇明 ■ 摄影/梁文栋 谭文强 陈建华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