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长反映,孩子放假在家总是用手机玩游戏,并且时间较长,影响了学习和休息时间,甚至还花钱在游戏平台购买相关的游戏装备。近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要求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的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老师建议,学生要把握好玩游戏的度,家校共治,防止他们沉迷其中。
■ 阳江日报记者/ 林娜娇
约7成学生
喜欢玩游戏
为了解我市中小学生的玩游戏情况,记者发放了一份调查问卷,共收回723份有效答卷,受访对象涵盖我市小学、初中、高中学生。调查结果显示,71.92%的学生喜欢玩游戏。其中,64.59%的学生平时玩手机游戏,10.79%的学生玩电脑游戏。67.91%的学生一星期玩一次游戏,21.85%的学生2—3天玩一次,15.08%的学生几乎每天都会玩游戏。对于游戏的喜爱程度,17.15%的学生表示对玩游戏较为狂热,74.83%的学生认为玩游戏是为了放松一下。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学生玩游戏时间较长,22.82%的学生玩游戏两小时或半天以上。为了得到更好的游戏体验,部分学生甚至在相关的游戏平台充钱购买游戏装备。“平时放假在家会选择看一下手机,玩一下游戏,适当放松一下。”高中一学生麦露瑜表示,平时常玩的一款游戏是“开心消消乐”,游戏规则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到相同组合则可过关,主要是考验人的反应能力,有时会与同学朋友比赛看谁最快,这也是跟同学朋友相处交流的一种方式。另一游戏爱好者梁同学喜欢玩“王者荣耀”,“双减”政策实施后,家长暂停了其去培训机构上课外补习班,也给了他更多的自由活动时间,他说:“平时在家完成了学习任务后,喜欢玩游戏,约几个同学同时上线享受游戏的乐趣。”他向记者透露,自己会充钱在游戏平台购买英雄皮肤,原皮肤与花钱购买的皮肤相比,英雄的攻击力增加10个点,对游戏的胜率有一定的帮助,今年以来,梁同学在游戏平台已经充值了约500元。
玩游戏警惕掉入诈骗陷阱
近年来,手机电脑游戏层出不穷,人们常会在抖音、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平台刷到热门游戏的玩法教程和皮肤等装备的测评等相关信息,游戏博主和用户也会在相关平台分享一些游戏心得。记者在某社交平台看到,有用户发布某游戏的进群推送,进群后可交朋友聊天一起玩游戏。
记者从市公安局了解到,7月31日,14岁的阳西学生陈某(化名)在QQ内被一名自称某游戏客服的人员以领取游戏福利为由,要求陈某提供父母微信账号信息,接着,对方又以微信被封锁为由,诱导陈某通过其父母的微信及支付宝一共向对方转账9次,陈某共被诈骗79994.08元。8月1日,我市14岁的学生温某(化名)玩游戏时添加一个QQ账号,对方称有游戏皮肤出售,并发送二维码给温某扫码,后又以吓唬温某不继续转钱就冻结其母亲的银行卡的方式进行诈骗。温某通过微信扫码的方式分别给对方转账6次,共21203元。
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民警王艾霜表示,游戏币和游戏点卡虚假充值,游戏账号和装备虚假交易,出售游戏外挂、游戏代练、解除游戏账号冻结、解除游戏防沉迷限制等是游戏类诈骗的常见类别,不法分子利用未成年人涉世不深、喜欢玩游戏的心理进行诈骗,打着赠送皮肤、低价购买皮肤、免费领取游戏福利、破解游戏防沉迷限制等幌子,谎称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游戏体验和更多的游戏时间等进行诈骗,孩子过多接触手机游戏与网络时,容易被网上的这些利诱所迷惑,需要引起警惕,以防上当受骗。
学生玩游戏需把握好尺度
有家长表示,适当的游戏时间可使孩子得到一定的放松,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当中。也有家长谈“游”色变,担心孩子长时间沉迷游戏会分散对学业的专注度,容易对学习、身心健康和生活造成不良影响。那么,学生玩游戏是利还是弊?
“学生沉溺网络游戏会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使他们逐渐产生‘网络成瘾症’。网络游戏一般都是比较血腥和暴力的,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尚未成熟,辨别是非能力差,极易造成网上盲目跟风,将游戏里的一些场景运用到现实中,价值观也容易被扭曲。”市田家炳学校老师蔡锡文表示,对于自制能力强的学生来说,玩游戏只是当做娱乐一下。而对于部分自制力差的学生,玩游戏会太过于痴迷,家长也管不住,这就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耽误学业。家长要主动跟孩子进行沟通,去了解他玩游戏的原因是什么,如果孩子玩游戏只是为了放松,则可以适当地让他娱乐一下,让孩子合理安排游戏和学习时间。否则,就要在时间上加以规范甚至严格管理。
广东两阳中学老师林佩琼说:“游戏并非一无是处,它可以是休闲放松的工具,但游戏本身是一个易上瘾的工具,家长要巧妙引导。”她认为,学生玩游戏需要把握好度,家长可以和小孩商定合理的游戏时间,双方认可,家长监督执行。很多游戏中都有“签到领奖品”功能,连续签到一定天数会给玩家提供奖励,家长也把这种方式借鉴到教育学生学习当中去。如周一至周五饭后可以玩一局或周六日可以玩半小时等,如果孩子连续多少次做到,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
让学生从虚拟世界中走出来
沉迷游戏容易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近日国家出台相关的网游防沉迷新规提高了未成年人玩游戏的准入门槛,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他们玩游戏的时间。除此之外,学生家长和学校老师也要正确引导,让学生从虚拟世界中走出来,体验现实生活的丰富与精彩。
“当孩子在游戏中过关斩将的时候,会有人为他喝彩,让他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被重视的快乐,老师和家长应在现实生活中给孩子多些肯定和赞美。”蔡锡文表示,防止学生沉迷网游,家校要通力合作,架起这座连心桥。学校方面,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宣传普及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知识,对学生开展有关“网络游戏”的团体辅导,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游戏,做到有节制地玩。家长要多和孩子沟通,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不要从一开始就否定他,引导孩子认识到过度玩游戏的危害,而不是强行禁止玩游戏。
“老师和家长要以宽容的态度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帮助,陪伴是最好的教育,让他们多参加亲子活动和校园竞赛,降低电子竞技对孩子的吸引力,培养他们的兴趣往多方面发展。”林佩琼认为,家长要以身作则,放下手机,在空余时间多点陪伴孩子,给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在孩子愿意和你玩的时候和孩子玩,愿意和你聊天的时候认真听孩子倾诉,也可以和孩子培养起共同的兴趣爱好等。学校应多开展一些有意义的团体活动,鼓励学生共同参与,提高他们对自我的认同感,家庭、学校等社会各方需共管共治,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