疍家婚礼巡游、少年粤剧快闪、百人“斗”街舞、千人开渔宴……历经三个半月的休渔期,8月15日至16日,阳东区东平镇迎来一年一度的南海开渔盛事。

2025年南海(东平)开渔系列活动创造多项『首次』

传统潮流激情碰撞 万人齐聚开渔盛宴

2025-08-17 来源:阳江日报


疍家婚礼巡游、少年粤剧快闪、百人“斗”街舞、千人开渔宴……历经三个半月的休渔期,8月15日至16日,阳东区东平镇迎来一年一度的南海开渔盛事。

延续传统、锐意创新。这是一场交织着满满渔家烟火气和潮流度假风的疍家文化嘉年华,更是当地渔民与八方游客期待已久、喜闻乐见的一次抢“鲜”之旅。

■ 文/阳江日报记者 许   倩  见习记者 陈泳良

■ 图/阳江日报记者 陈建华

开渔季疍家婚嫁巡演活动。

朴实抒情咸水歌
还原疍家婚嫁民俗

东平镇素有“南粤鱼仓、渔歌之乡”的美誉。8月15日,“沉寂”了整个伏季休渔期的东平国家级中心渔港,码头边陆续“重启”开渔季独有的喧嚣。

一艘艘渔船整装待发,渔民兄弟在做出海前的最后准备,他们期盼新一轮的满载而归。疍家人的期待感、氛围感,在一系列开渔活动现场变得“具象化”。

下午3时,2025年南海(东平)开渔系列活动的“第一弹”——疍家婚嫁巡游正式开始。从各地赶来的摄影师手持“长枪短炮”,围着年轻的新人和接亲队伍猛按快门,周边的渔民群众也纷纷前来围观。

随着媒婆一声吆喝:“兄弟姐妹们,去迎亲接新娘咯!”身着疍家传统服饰的40多名渔民排成两队,浩浩荡荡出发,他们抬着成双成对的鸡、鹅、喜饼、喜糖、金饰等满载吉祥寓意的聘礼,在熙攘的街道上格外醒目。

富有特色的咸水歌,飘荡在葛港大道这条粉色网红路上。新人走在队伍最前列,新娘一袭传统疍家红装,手执红扇半掩娇羞,眉眼间尽是掩不住的甜蜜。身旁的新郎则身着黑色喜服,头戴红花,笑容灿烂地向人群点头致意。

周阿姨是“东平媳妇”,已定居香港的她这次特意赶回来参加开渔活动。年迈的周阿姨坐在轮椅上,顶着烈日跟在婚嫁巡游队伍后面。几个后辈帮忙撑伞、推着轮椅往前走。周阿姨一边看着熟悉的场景,一边露出喜悦的笑容。

抵达红星码头后,按照东平疍家传统婚俗,新郎新娘在红星码头完成过门礼后,众人开启仪式“坳兰山”,两家交换喜饼、互敬喜酒,宣告喜结连理。

随后,最热闹抢眼的“打堂枚”环节登场。两家亲眷大“叹”咸水歌,用阳江方言和疍家人昔日在船上抒情的悠扬曲调,朴实地表达他们对新人的美好祝愿。在场群众听得有滋有味,沉浸式体验咸水歌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我当年出嫁,也是在船上举行这样的疍家婚礼,以前可以叹足一个月。”79岁的张绣清从小就跟姑姑学唱咸水歌,看到这高度“还原”的疍家婚礼觉得非常熟悉。“渔民上岸后有些家庭现在也保留着这样的传统婚嫁习俗,有些人会请我去连续叹三晚咸水歌。”她说。

疍家婚嫁巡游不仅是新人的婚礼仪式,更是疍家人“以船为家、以海为媒”的文化缩影,凝结着祖辈传下的航海智慧和族群记忆。本地居民认为活动“既保留了咸水歌的精髓,又让年轻人愿意参与”。外地游客纷纷表示,很喜欢疍家婚嫁巡游队伍的服饰和疍家婚庆用品。

“传统疍家婚俗因渔民上岸定居后,面临失传风险,将非遗展演与滨海旅游结合,能够通过创新形式吸引年轻群体关注。”东平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疍家婚嫁巡游作为东平镇开渔系列活动的核心民俗展演,至今已举办至第25届。近年来,活动在保留核心非遗元素的基础上,对路线进行扩展。巡游路线从传统渔港码头延伸至葛港大道,今年更是与街舞赛场、开渔宴区域形成联动,增强文化碰撞的视觉效果,让疍家文化走向年轻化。

“小粤迷”们带来一场韵味十足的粤剧快闪表演。

粤剧街舞来“炸场”
两千人赏疍家盆菜

傍晚6时,东平葛港大道汇聚起一大批参加开渔宴的市民游客。趁人气火热,在依乡伴海·海边民宿门前,来自第四届广东省青少年粤剧夏令营的营员们有序列队,为观众带来一场韵味十足的粤剧快闪表演。

只见“小粤迷”身穿红衣,手持红缨枪和弓箭,舞姿飒爽,接连演绎作品《天下一心》《方少年》,小小身影尽显英雄气概,展现他们在阳江学习粤剧的最新成果,引得四面围观群众连连鼓掌叫好。

传统粤剧快闪活动结束后,在濠港海鲜城旁,数名身穿舞服的少年以一连串高难度街舞动作引爆全场。伴着动感十足的音乐,广东省青少年体育舞蹈(街舞)精英赛激情开赛。舞台上洋溢着Freestyle的随性自由,霹雳舞的炸裂力量,以及齐舞的默契编排。选手们火力全开,凭借利落的动作和创意的编排,赢得了台下评委和观众的阵阵掌声。

市民游客参加渔家大宴,开心品尝海鲜大盆菜。


当晚7时30分许,骤雨初歇。200桌圆桌沿着粉色网红路依次排开,2000多名食客欢聚,期待着一场最地道丰盛的东平特色渔家美食盛宴。

随着宴席开始,由5家本地酒店制作的特色“大盆菜”陆续上桌——精致的圆碟中,爽口的海蜇、肥美的鲍鱼、鲜嫩的海虾、弹滑的鱼丸、清甜的扇贝等各色美食整齐码放,配上海胆炒饭和莲藕汤,不仅分量十足,更以鲜亮的色泽和地道的风味引得食客们连连称赞。

“我们是特意从广州番禺过来的,听朋友介绍这里的开渔节很热闹,就想着带家人来体验。”周先生一家早早预订了席位,邀请另一个好友家庭一同前来。

“海胆炒饭太香了,我炫了两碗。”来自广州的刘先生一边大快朵颐,一边举起手机拍照发朋友圈。他的话音刚落,邻桌的林小姐就接话道:“一定要尝尝凉拌海蜇,平时吃的都是酸辣口感,这里却是咸中带甜,味道十分独特!”

“感觉好热闹,氛围很好,我们下午还拍到了雨后彩虹,在东平吃海鲜大餐,还可以和朋友一起赏海景,太惬意了!”阳江市大学生联谊会的几位年轻人一边享用美食,一边用手机记录这场盛宴。

“自8月5日接受预订以来,仅用一星期,200席东平渔家大宴便被抢订一空。”东平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与往年相比,今年不仅满座速度更快,游客来源也更加多元,除了阳江本地和珠三角地区的食客外,还有来自湖南、江西等外省的游客专程前来体验。

远处星星点点的渔港灯火,与宴席上的把盏言欢相映成趣,不少游客意犹未尽,相约明年再来。宴席间,大家举杯同庆,品美食、赏海景、吹海风、叙家常,在欢声笑语中祝愿渔民“风调雨顺,鱼虾满舱”。

大餐后节目也不断档。许多食客借着十多分钟散步消食的功夫,走到了广东省青少年体育舞蹈(街舞)精英赛的PK现场。本次赛事由东平镇政府和广东省青少年体育联合会主办,项目类别包括齐舞、霹雳舞、自由舞等。

“精英赛含金量非常高,选手代表了省内街舞专业水平,在海边斗舞也非常有意思。”现场主持人何志刚介绍,共有200多名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及粤西地区的选手参赛。参赛者既有五六岁的萌娃,又有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其中有不少阳江本土街舞达人。他说,阳江具备很好的街舞土壤,培育出不少优秀舞者走向全国舞台,得益于当地政府部门支持,这是首次在阳江举办该项赛事。

舞台上,少年自信、阳光、帅气的表现赢得了阵阵掌声。阳江梦想家街舞机构负责人说:“街舞是一半艺术、一半运动的体育舞蹈项目,阳江有几千名街舞学者,其中以4至12岁年龄层居多。”历经3个多小时的激烈角逐,20个团队和个人以精湛的舞技赢得各类奖项。

精彩活动聚人气
开渔季创多项纪录

16日中午12时,随着开渔号令响起,百舸争流,千兵“出征”,浩瀚牧海,疍家人开足马力,朝着“鱼虾满舱、鱼虾大汛”的美好愿景全力奋进。

据统计,每年参加东平开渔活动的市民游客约有5万人次。这场融合了美食、美景和渔家文化的盛宴,不仅让八方来客感受到疍家文化的独特魅力,更让这座滨海小镇的活力与温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回顾今年开渔系列活动,东平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期间创造了多项“首次”纪录——

疍家婚嫁巡游路线首次覆盖葛港大道,结合街舞赛场与开渔宴区域,形成“文化+娱乐”的联动效应。

倚靠汇聚地道海鲜烧烤、疍家手作的一线海景网红市集,东平首次引入“海鲜盆菜宴”概念,以东平特色海蜇、口洋村莲藕、白鳝等新菜式打造主题盛宴,提升游客体验。

开渔活动首次与阳江核电站开放日联动,游客可参与“核电—渔港”协同发展示范区的文旅研学,感受科技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广东省青少年体育舞蹈(街舞)精英赛首度落户东平,引入现代街舞赛事形成传统与潮流的碰撞,打造“千帆竞发映碧海,霹雳舞动震渔港”的视听盛宴。

东平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得益于新兴的民宿产业,加上珍珠湾完成升级改造开放沙滩浴场,北环网红赶海知名度不断升高,大澳渔村、飞龙寺等景点吸引力持续增强等有利要素加码,东平镇今年“五一”假期民宿订房率达99%,暑假期间也高达90%,开渔期间入住人次比往年明显增加。

为确保今年各项开渔活动顺利开展,东平镇政府通过提前制定详细活动方案及应急预案,协调公安、医疗等部门明确职责;提前对渔港码头、葛港大道等场地进行安全检查,布置警戒线、指示牌及临时设施;组织志愿者开展服务培训,确保引导、咨询工作到位;实施临时交通管制,安排免费接驳车往返珍珠湾与活动主会场,交警动态疏导核心路段;设置医疗点应对突发情况,配备应急救援队伍;加强现场巡逻,“人防+技防”实时监控人流等举措,确保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 一线链接
休渔不歇业   开渔重安全

东平国家中心渔港港池面积2.5平方公里,是集停泊、避风、补给、渔业后勤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渔港。现有登记在册渔船1057艘,从业人员约12000人,2024年渔业总产值27.7亿元。

休渔期间,政府为每位渔民发放2000元生活补助,积极为休渔渔民提供再就业岗位,常态化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丰富其精神生活。码头建设方面,做好红星码头护栏升级改造,保障安全生产。

开渔后,东平镇将协同渔政部门定期到船上检查安全生产,每季度召开渔业生产业务培训班,积极宣传水上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督促从业人员做好防范“商渔碰撞”、开展应急演练等工作,拧紧海上安全防线。

过去几个月的伏季休渔期,是大海母亲休养生息的关键时刻,也是渔民兄弟短暂休整、整装待发的宝贵时光。休渔是为了更好地出发,让大海生生不息,让子孙后代也能有鱼可捕,有海可依。在今年开渔令发布活动上,众多渔民兄弟对“鱼虾大汛”满心期待。渔船船主谭传球表示,他的爷爷、父亲都是渔民出身,十年前,他投资数百万元新造一艘钢质渔船,算是真正“接班”。

“我们将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严格遵守海上航行和作业规范。安全,是我们给家人最好的承诺!”谭传球代表全体渔民郑重宣言:“我们也将自觉遵守国家渔业法律法规,科学捕捞,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让大海永葆生机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