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落有致的乡村别墅。

山野间崛起一座“未来乡村”

大八珠一“别墅村”旧貌换新颜
2025-07-17 来源:阳江日报

错落有致的乡村别墅。

美丽的小庭院。林倩宇 摄

珠一村村场标识。

盛夏时节,走进阳东区大八镇珠环村珠一自然村,一幢幢岭南风格的别墅错立山间。古朴的稻草伞下,村民闲坐品茶,笑语盈盈。宽敞的硬底化村道旁,精致的小花园生机盎然,崭新的文化室、凉亭等公共设施点缀其间……

从“泥砖老屋”到“山水别墅”,昔日的狭窄村道早已不见踪影,谁能想到,五年前的今天,这里还是危房林立、巷道逼仄的落后村落?这座藏于青山碧水间的小村庄,正以“破立之间见真章”的魄力,演绎着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大八是阳东最偏远的山区镇。近年来,珠一村将旧房改造、旧村翻新作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通过拆除旧屋、统一规划、分批建设,打造具有岭南特色的新型村居。这也成为阳东区委、区政府以党建为引领、规划为先行、资源盘活为路径的鲜明“争当典型”实例。

立足山水资源与文化底蕴,珠一村正大胆探索“产村”融合发展新模式,在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公共服务中,朝着宜居宜业的“未来乡村”目标稳步迈进,让村民在环境蝶变中收获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  阳江日报记者/陈敏燕  通讯员/陈运恩

同心谋发展
破立之间见真章

珠一村风景秀丽,珠环河绕村而过,全村共46户226人,村场面积8000多平方米。2019年前,这里的泥砖屋大多老化破损,村内巷道窄,基础设施落后,村庄布局杂乱。“那时村民返乡,别说住,连上厕所的地方都没有。”村民小组长岑叙球一语道出过去的窘境。

一场人居环境蝶变的起点,源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为破解村庄发展困局,珠环村“两委”干部联合驻镇帮扶工作队、包村干部共同谋划整村重建,但推进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万万不可,祖宗留下来的祖屋,怎么可以拆?”起初,不少村民心存抵触。于是,那段时间里,珠环村党支部书记彭焕柳便利用村民回乡祭祖的空隙,一次次开板凳会、村民小组会,把重建的好处、规划的细节讲透讲清。

“没有会议室,就和村民找块空地进行板凳座谈。”一众党员干部的热情感动了父老乡亲。最终,整村重建工作被纳入村规民约,村民们的态度从“要我建”变成了“我要建”。

赢得群众的一致认可后,大八镇委、镇政府将珠一村列为特色村打造对象,派出技术人员指导制定新农村整体规划图、地下排污生化池设计图,并提供多套房屋设计方案供村民参考。“政府搭台,村民唱戏”的模式,让重建工作有了坚实支撑。

古村焕新生
规划先行塑特色

“自己的村子自己建,我是党员我带头。”在从事传媒工作的村民岑自洪牵头下,珠一村村民自发成立了村民重建小组,联合专业团队制定《整村重建规划图》,以“四个统一”重塑村庄肌理,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设计、统一外立面”的模式,重新规划了42户整齐有序的二层半岭南风格别墅群,每座占地面积72平方米,每座屋让出30平方米用于拓宽公共巷道。

资金难题是重建的第一道关卡。村民、外嫁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上山下乡到珠环的广州知青等群体纷纷出手,总计约20万元的捐赠资金成为启动重建的“第一桶金”。2019年,珠一村利用这笔资金,完成了村子“三拆除、三清理、三整治”工作,把村场全部平整到位。

2021年,首批“样板房”率先动工,硬化路面同步推进。随着2022年底“百千万工程”实施号角吹响,更多村民踊跃“跟风”回村重建祖屋。短短几年间,村道从1.9米拓宽至5米,14栋岭南风格小楼拔地而起。

村民自建“开足马力”,政府部门时刻不忘“加油”,紧接着投入150万元专项资金,完善了巷道硬底化、排水渠、污水处理、公厕等设施。文化室、知青文化屋等载体的建成,既保留了乡愁记忆,又丰富了村民生活。

村容村貌的巨变,吸引了珠一村随子女外出的老人纷纷选择返乡。86岁的黄洁玲就是其中之一,她跟随孩子在广州生活多年,见老家现在变得那么好看,乐呵呵地搬回乡下安享晚年。老人说:“现在村里环境住着比城里还舒服,孩子节假日开车回来很方便。”

田园变乐园
山水文章释活力

“曾经,年轻一代人努力读书是为了走出大山。如今,大山有了新的希望,我们鼓励大家努力读书,学到本领去建设更好的家乡。”岑叙球的话,道出了珠一村人的心态转变。这个偏远山村向来重视教育,近八年来,已有十几名孩子考上重点大学,有的还继续深造读研究生。而村庄的蜕变,让“归乡”成为新的选择——不仅老人回来了,年轻人也更愿意带着孩子回乡过节。

建成首批别墅群后,珠一村抓住传统节日的返乡潮,积极举办外嫁女团聚、知青返乡等活动,让分散的人心重新凝聚起来。“乡村有活力了,孩子们放假都爱往村里跑。”岑叙球笑着说,村里的笑声越来越多,人情味也越来越浓。

围绕“山水资源+文化IP”,珠一村正谋划打造多元业态。如,依托三面环山、珠环河绕村而过等地理位置优势,积极打造“美丽庭院”,争创“美丽庭院”示范户、示范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乡村生态旅游蓬勃发展。目前,村内已建成“美丽庭院”4个、“四小园”6个,从美观到美丽、从绿水青山到绿美家园,整村容貌“越来越精致”。

如何让家乡的绿水青山和别墅群创造更大价值?珠一的答卷是:走农文旅融合的品牌之路。据悉,该村计划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进一步打造旅游观光项目,全力谋划发展乡村民宿、观音湾垂钓基地、担水湾亲水平台、村文化室(广州知青文化屋)等项目,有效推动产村融合,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打卡”,为乡亲们打造一个面向未来的理想家园。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让乡亲们看得见变化、摸得着实惠、对未来充满信心,实现‘望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拥抱得了现代化’的美好生活蓝图。”彭焕柳的话语里,藏着珠一全体村民对未来的憧憬。

从危房遍布到别墅林立,“百千万工程”春风唤起珠一村的蜕变,孕育着产业振兴的新生希望,映照着、激荡着新时代里乡村振兴战略写在大山深处的澎湃动能!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