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上高楼望,已是半湾灯火,一城清秋月。今年的中秋月,是踩着台风的脚印悄然而来的。一场风,砉然扫净缠绵的秋雨与如虎的烈日,也拂去城市的尘嚣与疲惫。

半湾灯火一城清秋月

阳江一中初中部九(1)班 黎柏滔

2025-10-22 来源:阳江日报

试上高楼望,已是半湾灯火,一城清秋月。

今年的中秋月,是踩着台风的脚印悄然而来的。一场风,砉然扫净缠绵的秋雨与如虎的烈日,也拂去城市的尘嚣与疲惫。但这并未阻断一场浩荡的追寻——团圆与相聚。月下、花间、果香、烛影、亲友举杯,共叙一年往事,同忆多少春秋。中秋,始终带着家与故乡的韵味。在你我内心某个角落,都藏着一庭秋色,浸满清光。

我对中秋的最初印象,最是铭记。

只记得漫天轰鸣,拥挤的露台,端往楼顶的瓜果薯芋,流闪的人影,随月影挪移而袅袅的烛火烟气,不明所以地走进记忆。以至于如今,我断定中秋的来临,不在于热闹的宣传与张灯结彩;唯有烧纸燃烛,风起烟涌,烟火寂寂缭绕苔阶老巷,我才恍然惊觉,继而无端欣喜。很多时候,我们热切期盼八月十五的月圆,只是因为它勾起最初的回忆——我们“天涯共此时”的满足,对烟火既害怕又好奇的天真,以及我们轻盈而仰望的心。

从最初抵触震响的烟花,躲在小隔间里捂紧耳朵、泪流满面不肯出来,到后来自己捻着一支“仙女棒”,和外公一起留住溅落火星的夜色;从托着一小碗葡萄乱跑,偶尔停下往嘴里塞上几颗,到与楼顶赏月的邻居交换月饼;从目不转睛地盯着外婆插在柚子上的红烛,看它们熔成热烈的蜡油,又在底部垒起红粉色似石笋的结块,到百无聊赖地靠在椅上,吃够了芋艿、甜薯与栗子,沉沉地听着似懂非懂的家长里短。夜色阑珊,烟花渐远,一切像没有止境,一切又都如梦。

还有糖鸡。那是吃不下的齁甜。不知从何而来的黄、粉、红,涂在一模一样的糖公鸡身上,总让我想到当年不敢张嘴的自己。它们棱角分明,颜色鲜亮,分明是作清供用的——至少大人们这么说。可一旦受潮发软,便不得不弃之。那时,雄鸡失去了面目,复归于糖的本性。

后来在河堤的作坊,我再次见到它的诞生:煮糖、染色、入模、冷却,以楔撬开,细碎的糖屑斜斜扑向四处;一锤一锤,久经洗刷的木模棕黑的边缘里,冥冥透出艳丽。再拍数下,用线一扯,一只糖鸡便被提起。那一刻,渴望的、想象的、习以为常的、不谙世事的目光,齐齐聚拢。没有高呼,没有叫卖,没有音响,大家安静地等待,递过一只糖鸡,也递来一个孩子如今的童年,和一个长辈曾经的童年。

或许今年的中秋,又添几番喜与悲。台风击向小城,却不会击倒这里的人。失去的已逝去。鼍城像一盏被风拂过却不灭的灯。只要没忘记美好,一切都可以重新建起;只要没舍弃热爱,一切都能够在岁月中长存。我们不会忘记风雨,也不会忘记风雨无阻、毅然相援的人。我们珍藏与所爱之人共度的佳节记忆,我们始终拥有流淌的曾经,我们也不会淡忘温暖日子里熠熠生辉的点滴。

当半湾灯火在暮色里一盏盏亮起,当一城清秋月从云后缓缓探出头来,我们知道,那些最朴素的愿望——平安、健康、团圆——正被温柔地照亮。愿我们在每一个中秋,都能在光里相逢,在心间团圆。

指导老师:刘加明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