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因喝罐装饮料前没清洗,一男子染病4天身亡

2025-07-31 来源:阳江新闻网

马来西亚23岁青年莫哈末·依克马的离世,为公共卫生安全敲响了警钟。这名年轻人在登山时饮用未清洗的罐装饮料后,感染了俗称“鼠尿病”的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从出现腹泻、呕吐到多器官衰竭,仅4天便不幸身亡。市人民医院医生提醒,钩体病宿主动物种类繁多,菌可随尿液排出,它们长期排尿污染环境,成为该病的主要传染源。

什么是鼠尿病?

鼠尿病学名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引起的急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其传染源"钩体"的宿主非常广泛,家畜如猪、犬、牛、羊、马等,野生动物如鼠、狼、兔、蛇、蛙等均可成为传染源,但主要传染源为老鼠,因此得名。

其名称源于病原体常通过老鼠等动物的尿液污染环境传播,但实际传染源不限于鼠类,还包括猪、牛、狗等家畜及野生动物。 

主要传染途径

1.直接接触污染水源或土壤:钩体病宿主动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我国已从67种动物中分离到钩体,其中与人类关系密切的主要宿主动物包括黑线姬鼠、黄胸鼠等鼠类和猪、犬等家畜,钩端螺旋体通过动物尿液排出,可在潮湿环境中存活数周。人类若皮肤(尤其破损处)或黏膜接触被污染的水、泥土,或饮用未煮沸的污染水,极易感染。 

2. 间接接触污染物品:如依克马的案例,罐装饮料在运输或储存中被鼠尿污染,未清洁瓶口直接饮用可能导致感染。 

3. 职业或环境暴露:农民、矿工、下水道工人等高危群体因长期接触污染环境,风险显著增加。 

为何鼠尿病如此致命?

钩端螺旋体病的潜伏期通常为7—14天,但病情进展可能极快。早期症状类似流感(发热、头痛、结膜充血、肌肉酸痛(尤其是腓肠肌酸痛))、部分患者还有呕吐、腹泻症状,易被误诊为普通感冒及胃肠炎。若未及时治疗,病原体可侵袭多个器官: 

肾脏:少尿、无尿,严重者快速进展至急性肾衰竭;

肝脏:导致黄疸、肝功能异常、出血倾向;

肺部:出现咯血、呼吸困难、甚至呼吸窘迫综合征;

心脏:心肌炎、低血压、甚至休克;

神经系统:脑膜炎、意识障碍、抽搐。

马来西亚2010年的疫情中,10名患者均在10天内死亡,印证了其高致死率。 

如何预防鼠尿病?

 1. 个人防护措施

-饮食卫生:罐装饮料或瓶装水饮用前需清洁瓶口;避免直接饮用野外生水,务必煮沸。 

- 伤口管理:皮肤有破损时避免接触可能污染的水源或土壤,必要时穿戴防水护具。 

-环境清洁:灭鼠、防鼠,妥善处理家畜排泄物;雨后避免涉足洪水或泥泞区域。  

2.高危活动注意事项

- 户外活动:登山、露营时使用密封水壶,避免赤足行走;衣物和装备及时清洗消毒。 

-职业防护:农民、环卫工人等应穿戴手套、胶鞋。  

 3. 医疗干预与早期识别

- 及时就医:若接触可疑污染源后出现发热、肌肉痛等症状,需主动告知医生暴露史,以便针对性检测(如血清学试验)。 

-抗生素治疗:早期使用青霉素或多西环素可显著降低重症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