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鲜血染红的法卡山已多年,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如今,风云变幻,寒暑更迭。昔日法卡山下旌旗在望,今日英雄的哨所四野静悄。触景生情,百感交集,不禁想起40年前在法卡山上度过中秋节的往事。
时间的指针拨回1985年9月。我清楚地记得,新兵下连上的第一堂课就是“法卡山英雄故事励兵心”。课堂上,指导员娓娓道来,讲得声情并茂——
法卡山,这是一座海拔501米的关山。由于一场不期而至的鏖战,敌人向这个面积仅0.5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倾泻了数万发炮弹。顿时,满目翠绿的山头,变成黑乎乎的荒山。指战员们一边站岗、放哨,一边从山脚下背来泥土,铲来草皮,把全国各地寄来或捎来的大批花木种子和果树苗种上,昔日光秃秃的法卡山山头,已经披上一身翠绿,变成飘香的花果山……
伫立法卡山巅,最引人注目的是掩映于林海碧波的一幢三层小楼营房。山体被切成近90°直角,山壁涂上绿色,营房则建在后山,那是战士们利用战备执勤间隙,开山炸石,挖土填方,自己动手修建的。远远望去,绿色营房与绿色山峦浑然一体,像一幅天然的水墨画,美丽而壮观。它的美丽,就是铠甲,每一寸土地都被鲜血浸透,是戍边军人用年轻生命换来的。在这里当兵,我们备感光荣和自豪。
尽管这里远离城镇,荒凉寂寞,还时常枪炮声不断,但边防战士自有战士的乐趣。每当逢年过节,战士们会自编自演些节目,自娱自乐。对于第一年在部队过中秋的我来说,如何更快地融入这个“大熔炉”,感受亲情以外的战友情,以排遣思乡情,早已成为渴盼。不巧的是,按连队值班表,我赶上中秋晚上执勤。那天夜里,月光依旧皎洁,所不同的是,少了与家乡亲人在一起的温馨团聚和相伴。
群山肃穆,山上秋虫低吟浅唱,山下一门门大炮像钢铁巨兽屹立在祖国边防线上,那黑黑的炮口像许多双警惕的眼睛,密切注视着敌方阵地……
傍晚时分,一轮红日点燃天空的云朵,群山在璀璨的金光下愈发雄壮,山体巨大的影子投影在山脚的草地上,山风变得凉爽而温柔,暴晒了一整天的草地也收敛了躁动。细细倾听,可以感受到泉水叮咚的流水声。许久之后,太阳终于用尽最后一丝力气,隐没在远处的群山之中,被烧红的天空和云朵也在刹那间失去光亮。
随着太阳的退场,夜幕像一位美丽的少女,踏着轻盈的舞步缓缓地向大地走来。而躲在山间的明月,却略显娇羞,她利用高大的山体隐藏身影,迟迟不愿登场。从背面看过去,山体的边缘呈现淡淡的紫色,让月儿更多了一分神秘。此刻,万物似乎都在期待月亮的登场,大地一片寂然,终于按捺不住性子的山鹰,在悬崖上的巢穴里发出“咕咕”的叫声,随之而来的还有昆虫们的不满。听到了催促声,山体的那边,精心打扮的月亮这才缓缓地从山间升起,犹豫片刻,终于勇敢地出现在夜空中。
正值十五,月亮初起时,似一轮玉盘高挂于群山之巅,皎白的月光潮水般漫过大山、漫过营区。在月光的笼罩下,万物心灵得以洗涤。随着月亮的登场,满天星辰也变得璀璨起来。驻足久视,极易看到一条由群星组成的“银河”悬天而挂。我不禁想起苏轼的诗句:“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夜空中,一颗颗星星像是一枚枚授予战士们的军功章,讲述着一代代戍边人的英雄故事。听当地人说,天上的星星,是远方亲人思念的泪光。月亮之上,便是故乡。月光照在官兵的钢枪上,锃亮的枪口反射着耀眼的银光,年轻的面庞,在月光下显得愈发坚毅。
我仰望着天空中那轮象征团圆的满月。远处营房里的灯光,昏昏暗暗,如团团膨胀的蛋黄,闪烁着阴暗的光亮。坑道联欢晚会正在进行,传来此起彼伏的欢声笑语,一种孤独寂寞袭上心头。从未离开过家乡、走出父母视线的我,禁不住流下心酸的眼泪。
“谁?口令!”“怎么是您?”原来是指导员舒顶明一路走来查岗的,看我警惕性蛮高,他很是满意。相互还礼后,他操着浓浓的家乡话,跟我攀谈起来,问我头一年在部队过中秋想不想家?我赶紧悄悄地把眼泪擦掉,立正回答:“报告指导员,不想家。”舒指导员微笑着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此时此刻,何止你这个刚入伍的新兵,就连我这个老兵,也会禁不住思念起家乡啊。”说罢他仰望明月,默默地凝望了好大一会儿。在月光的辉映下,指导员那张因戍边多年黝黑严峻的脸庞,平添了许多柔情与爱意,想必他也思念起遥远的亲人了,又像是与亲人刚刚完成一个约定似的,那张接受月光爱抚过的脸庞溢满了幸福。末了,舒指导员像兄长一样,询问我的父母家人情况后,命令我将枪、哨位全部交给他。我疑惑不解。他说:“这是咱连多年的传统,逢年过节,连首长都要替战士代岗。”“可是这样的话,指导员您今晚就跟我们团圆不了?”“哈哈!谁让我叫有这么好的名字:舒顶明。那就让我‘舒舒服服’,顶替你小子在明月下站一夜岗。”舒指导员幽默风趣地说。又催促我说:“联欢会才开,快去跟战友们一块热闹热闹吧!”不知怎么,我的眼泪又禁不住流了下来,与刚才不同,这次是甜的……
按家乡的风俗,此刻该开始供月亮了,家家户户在院子里摆出供桌,供上月饼。来到联欢会现场,战士们也拜月亮,大家聚集在坑道旁,开始了“战地赏月晚会”。连长深情地唱起《十五的月亮》,歌声叩击着每个人的心弦,唤起战士们对亲人的思念和甘为祖国献身的豪情。接着,老战士杨鹰望着澄澈的夜空,朗诵道:“月当中秋圆,万家相聚欢。边关将士情,心镜中天悬。荷枪托月出,意随银辉远。遥祝天下人,九州共婵娟。”这时,一个战士站起来喊:“汪晓波来个独唱好不好?”“好!”掌声中,被称为“小歌唱家”的汪晓波站到月光下,满怀深情地唱了起来:“当我守在边防的时候,常对着月亮静静地瞧,它像妈妈的笑脸,不管心里有多烦恼,只要月光照在我身上,心儿像白云飘啊飘……”
我们的中秋节在愉快的气氛中度过,但有一件事揪着大家的心。前几天,陆排长在巡逻执勤回来的途中,踩着敌方特工埋设的地雷,为保卫祖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这位壮乡歌手曾答应我们在赏月晚会上表演节目,可如今……战友们望着那特别为陆排长在天之灵摆放的一盒香喷喷的月饼,都鼻子发酸,禁不住呜呜地哭了起来。
朋友,当你唱起这支传遍华夏大地的歌曲《望星空》的时候,你是否知道星空下的万家灯火为什么那么明亮?是忠诚和信念浓缩的宝石的辉映,是因为有像陆排长这样默默无言的一颗颗“星星”的聚集。要我说,其实天上本没有什么星星,那是战士们用刺刀把宝石挑上了夜空。不信,你数数,有多少颗闪亮的星星,就有多少双警惕的眼睛。
敌军阵地放了一夜的枪炮声,似乎给战地中秋节增添了别样色彩。清晨,天空的一抹“鱼肚白”像是班车准时将法卡山照亮了一宿的月亮接走,山头阵地各种花草凝结的露珠跟她做最后的告白。微弱的晨曦中,月儿逐渐敛去身影,将英雄法卡山重新交还给太阳。
经过月光的洗礼,法卡山显得更加雄伟挺拔,英姿勃勃,真是风景这边独好!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岁月抹去了很多记忆,但法卡山上空那轮边关冷月,一直清晰地镌刻在我的脑海,挥之不去,每每想起,倍感温馨而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