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巡察组帮助下,东平镇渔民领取到渔船登记证书,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

巡察推动阳江“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护航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2025-10-06 来源:阳江日报

在巡察组帮助下,东平镇渔民领取到渔船登记证书,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

我市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市县两级巡察机构坚决扛起政治责任,把“百千万工程”作为监督重点,将巡察利剑直插基层一线,通过精准发现问题和推动整改落实,以有力监督保障“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为我市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清障护航。

■ 文/王文清   ■ 图/阳东区纪委监委供图

数读
监督保障“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据统计,2024年以来,围绕加快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阳江市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部署开展了“百千万工程”专项巡察,共发现问题336个,追缴资金1198.46万元。

此外,近年来全市6个县(市、区)共开展了24轮次常规巡察,覆盖涉及“百千万工程”的县职能部门、县(市、区)属国有企业、镇村等领域共625个被巡察党组织。巡察共反映问题14858个,目前已推动完成整改10575个,整改完成率93.6%;推动问题立行立改311个、边巡边改273个;推动完善制度机制969项。

聚焦急难愁盼 推动民生实事成色更足

“证书拿到手,以后出海捕鱼心里就踏实多了!感谢巡察组!”近日,阳东区东平镇渔民在领取渔船登记证书后高兴地说道。

今年5月,阳东区委村级巡察组在东平镇开展村级巡察期间,深入渔业生产一线走访渔民、查阅档案资料,发现该镇于2022年将辖区所有符合条件的涉渔“三无”船舶纳入乡镇自用渔船管理,但9个渔委会共244艘自用渔船的登记证书未及时发放,导致渔民在生产作业、权益保障等方面面临诸多不便。巡察组随即督促镇、村两级压实责任、形成合力,推动问题立行立改。目前,相关渔船登记证书已全部发放完毕。

“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发展海洋经济,是我市因地制宜赋能‘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的重要抓手,必须优先保障好渔民生产作业合法权益。”市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巡察机构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巡察监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推动问题整改落实。

阳东区委村级巡察组在进驻东城、北惯、合山等3个镇后,第一时间进村入户了解民情,在走访时发现16条被巡察村(社区)的高龄津贴发放工作落实不到位,共有88名符合条件的高龄老年人应领未领高龄津贴,其中1位更是长达16年未领取过该津贴。巡察组进一步核查发现,这些老年人有的跟随子女到外地生活,有的年纪大行动不方便,也有个别因村委会宣传不到位而不了解相关政策,均没有及时申领津贴。

村级巡察组按规定上报后,即时将问题反馈给被巡察村(社区)所在的镇党委,督促镇党委立行立改,召集镇民政等有关部门和村(社区)研究解决措施,加强高龄津贴政策宣传力度,对未及时申领高龄津贴的老年人逐一排查,做到不漏一人、应享尽享,对行动不方便的老年人采取上门服务的方式为他们办理,对在外地居住的老年人则联系他们的子女帮助办理等。

目前,东城、北惯、合山等镇在巡察组的督促和推动下,88名高龄老年人已全部完成有关手续办理并顺利领取高龄津贴。同时,被巡察单位举一反三,在辖区开展全面排查,对其他村(社区)存在的类似问题立行立改,真正把温暖送到老年人的心坎上。

群众期盼处,就是监督发力点。阳西县委第四巡察组在巡察中发现,阳西总医院妇女儿童医院的网上挂号系统无法正常使用,患者就诊需要现场排队挂号,在就诊高峰期,医院挂号大厅人流量比较大。巡察组立即向相关部门党组织反馈,并提出具体整改要求,督促加快整改进度,全力推进网上挂号系统的建设。

如今,新的网上挂号系统“阳西总医院服务号”已上线运行,为阳西总医院人民医院、阳西总医院中医医院、阳西总医院妇女儿童医院和阳西总医院第二人民医院等四家医共体成员单位的患者提供服务,大大简化了看病流程,节约了患者就医时间。“现在通过手机就能预约挂号,了解医生的出诊信息,真的方便许多。”群众对新挂号系统的线上便民服务纷纷点赞。

据统计,截至今年7月,针对巡察期间发现的群众反映强烈、明显违反规定、损害群众利益等突出问题,市县两级巡察机构督促立行立改、边巡边改,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民生实事405件,切实维护群众利益,让群众从一件件可感可及的具体实事中感受巡察成效。

紧盯重点任务 推动民生项目提速增效

民生项目的有效推进,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与民生福祉,是提升群众幸福感、满意度,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的坚实支撑。“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全市巡察机构紧紧围绕重点任务实施情况开展监督,着力发现和推动解决民生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堵点、难点问题,切实保障项目高质量落地落实。

江城区委巡察机构聚焦城乡交通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弱项,重点监督道路建设项目推进缓慢、“断头路”“瓶颈路”整治落实不力等问题。例如,该区岗列街道那格村委会洛东村、洛西村及双捷镇乐安村委会三坑村的村道硬底化工程原定于2020年年底完成,但截至2023年12月仍未落实。经区委第二、第四巡察组反馈并督促整改,目前相关问题已整改到位,道路硬底化大大方便了洛东村约500户1998名群众、洛西村约590户2418名群众、三坑村约70户280名群众出行。

阳西县委第一巡察组在开展监督检查时发现,该县体育馆建设项目因部分设计方案不明确,项目长时间停工,延误了整体工程进度,导致项目建设未能按时完工验收。巡察组立即将问题反馈给县文广旅体局党组,要求通过约谈、用好催告函,责令施工方加派人力、物力和投入资金,及时全面复工,按时保质完成项目建设。在巡察监督的推动下,截至今年7月,阳西县体育馆建设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约96.5%,训练馆已基本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

“体育馆开放后,可以很好地解决我县目前体育锻炼场所分散、门类不齐全等问题,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的健身热情和身体素质!”阳西县委巡察机构相关负责人表示。

村居是防灾减灾救灾的第一线,是防止“小险变大险、小灾成大灾”的关键环节。为强化基层的应急基础和力量,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筑牢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根据省、市减灾委员会工作部署要求,阳西县157个行政村(社区)须在2021年12月前完成“十个有”建设全覆盖。据了解,防灾减灾救灾“十个有”包括有“组织体系、大喇叭、警报器、避难场所、风险地图、明白卡、应急值守、应急照明、小册子、宣传栏”,能够满足应急联络需要,有效弥补基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薄弱环节,确保“日常有宣传、风险广知晓、灾前有预警、灾中可避险、受灾得救助”。

然而,阳西县委第三巡察组在巡察期间发现,截至2023年12月,全县“十个有”建设工作进度缓慢,完成率仅为24.2%。巡察组随即将问题反馈至该县应急管理局党委,督促深刻剖析问题痛点难点,要求迅速行动、统筹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切实提速推进“十个有”建设。截至2025年9月,该县已完成“十个有”建设的行政村(社区)共133个,占比约85%,比例得到大幅提升,剩余24个村(居)已落实资金正在加快实施建设。

强化系统施治 做实整改“后半篇文章”

巡察工作不仅注重发现问题,更注重通过深化改革和完善制度,持续巩固深化巡察整改和成果运用,做好“后半篇文章”。

市县两级巡察机构充分用好专题报告制度,针对巡察发现的突出共性问题,编写了专题报告45份,深入剖析影响和制约“百千万工程”落实的深层次问题,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针对省委巡视反馈后我市整改问题情况,市委巡察机构做实跟进监督检查,对发现的虚报、瞒报以及推进整改不力问题及时汇总呈报市委,全面压紧压实有关单位整改责任,推动整改提质增效。

同时,市县两级巡察机构通过下发巡察建议书,压实整改主体责任,着力推动建章立制,深化系统施治,促进标本兼治。阳春市针对巡察发现的共性问题,向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部门发出巡察建议书12份,推动出台、修订制度规范9项,堵塞工作漏洞的同时贯通提升治理效能。例如,针对第六轮巡察发现的工程项目存在虚增工程量、偷工减料等问题,向阳春市政府投资审核中心发出巡察建议书,督促其对相关项目进行复核、核减并追回财政损失。

阳春市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还制定了约谈被巡察党组织“一把手”的工作制度,持续压实巡察整改责任,确保问题整改“清仓见底”。此外,阳春市委巡察办联合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宣传部等,适时开展“整改回头看”督促检查,今年以来已对34个市直单位、15个镇(街道)党(工)委、60个村(社区)开展督促检查,根据整改清单检验整改成果,确保条条整改、件件落实、取得实效。

阳江滨海新区(阳江高新区)党工委巡察办以省委巡视整改为契机,举一反三,推动平冈镇敬老院制定制度6项,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最为显著的就是让老人从“吃得饱”提升到“吃得好”,大大提高了老人的幸福感。

海陵试验区党工委第二巡察组发现海陵中学食堂违规外包经营问题后,推动学校从2024年秋季开始,将食堂按要求进行公益性、非营利性的自主经营。同时成立食堂管理小组,负责食堂日常工作,监管食品采购、验收、出入库和经费使用工作,并成立学生家长膳食委员会,建立家长参与食堂监督和陪餐制度,着力推动“校园餐”安全健康、质优价廉,全力守护好校园“舌尖上的安全”。

“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发挥巡察利剑作用,深化上下联动,形成工作合力,紧盯‘百千万工程’落地过程中存在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突出问题推进专项治理,以有力政治监督为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坚强保障。”阳江市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表示。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