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车厘子的大量上市,这种酸甜多汁的水果迅速成为了市场上的宠儿。许多消费者因其独特的口感而爱不释手,纷纷购买品尝。然而,近日网络上出现了一篇题为《吃车厘子中毒了……》的文章,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作者自称因大量食用车厘子后出现了恶心、胃痛、拉肚子等不适症状,甚至有网友传言称,车厘子吃多了会导致铁中毒和氰化物中毒。这些说法究竟是否属实?
市人民医院营养科科长、主任医师冯自由表示,车厘子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水果,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而且口味酸甜,性质温和,少量食用不仅可以改善食欲、提高机体免疫力,对消化不良、风湿痛等病症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坚持吃车厘子还可以促进血红蛋白再生,预防治疗缺铁性贫血。
然而,任何食物在食用时都需要控制适量,车厘子也不例外。冯自由解释说,一次性吃过多的车厘子可能会引起上火的症状,严重的还可能导致便秘、口干舌燥等现象。寒性体质的人群可以适量食用车厘子,而热证患者则不建议食用车厘子,可能会导致体内热量增多,加重病情。
针对网络上关于车厘子可能导致铁中毒和氰化物中毒的说法,冯自由进行了详细解释。他指出,车厘子中确实含有一定量的铁元素,但每100克车厘子中的铁含量并不高,远远达不到导致铁中毒的程度。正常情况下,人体对铁的吸收和代谢有着严格的调节机制,因此,单纯通过食用车厘子导致铁中毒的可能性极低。
至于氰化物中毒的说法,冯自由表示,车厘子核中确实含有微量的氰苷成分,但这些氰苷在正常情况下是不会释放出有毒的氰化物的。除非刻意咬碎车厘子核并大量食用,否则几乎不可能发生氰化物中毒的情况。因此,消费者在购买和食用车厘子时,只需注意避免食用车厘子核,就无需过分担心氰化物中毒的问题。
那么,一次性食用多少车厘子比较合适呢?冯自由建议,一般来说,成年人每次食用车厘子的量应控制在200克以内为宜。这个量既能够满足人体对营养的需求,又不会给胃肠道带来过大的负担。
此外,冯自由还提醒,由于车厘子等水果表面可能残留有保鲜剂,这种化学物质若摄入过量,可能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特别是大剂量摄入时,可能引发慢性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乃至口吐白沫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导致抽搐和短暂性昏厥。尽管保鲜剂的主要功能是延长水果保鲜期,且在应用时会严格控制浓度和残留量,以确保通常情况下的食用安全,但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仍不可或缺。因此,在享受车厘子等水果的美味之前,务必用流动清水仔细清洗水果表面,以去除可能残留的保鲜剂。对于难以清洗的水果,还可采用淡盐水浸泡或削皮的方式,进一步降低摄入保鲜剂的风险,确保食用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