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就“心慌手抖”?注意可能与这些疾病有关

2024-12-12 来源:阳江新闻网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上钢琴课、开会或进行其他重要活动前备着巧克力的经历,以防因饥饿导致的手抖影响表现。陆女士便是其中之一,饿肚子就手抖的难题已经困扰她许久。每当肚子饿的时候,她不仅会冒冷汗,还会出现手抖的症状,严重时甚至影响到了她的学习和生活。这种现象并非个例,许多人在饥饿时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慌、手抖等症状。那么,为什么饥饿时会心慌手抖?如何有效应对这一问题?近日,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主任医师谭国据对此进行了解答。

为什么饿了会“心慌手抖”?

医生介绍,饥饿时心慌手抖的现象,通常与人体血糖水平下降有关。当人体长时间未进食或进食量不足时,血糖水平会逐渐下降。血糖是大脑和肌肉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当血糖水平过低时,大脑和肌肉无法得到足够的能量供应,就会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包括心慌、手抖、头晕、乏力等,严重时还可能出现晕厥。

除了血糖水平下降外,饥饿时心慌手抖还可能与个体差异和生理状态有关。有些人对饥饿的耐受力较差,一旦血糖稍有下降,就会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此外,孕妇、糖尿病患者、运动员以及经常进行高强度脑力劳动的人群,由于身体需要更多的能量支持,也更容易在饥饿时出现心慌手抖等症状。

饿了“心慌手抖”还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

除了上述提及的几种可能性,健康人群在饥饿时出现心慌、手抖的现象,还可能与其他一些健康问题和生理状态有关,下面将进一步探讨这些潜在因素。

贫血:贫血患者体内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含量不足,导致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当身体处于饥饿状态时,能量供应不足,加上贫血导致的氧气输送不畅,可能会加重心慌、手抖等症状。此外,贫血还可能伴随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表现。建议进行血常规检查,了解血红蛋白水平。

电解质紊乱:电解质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如钾、钠、钙、镁等。当电解质平衡被打破时,可能会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心慌、手抖等神经兴奋性增高的症状。饥饿状态下,由于能量供应不足,身体可能更容易出现电解质紊乱。建议通过血液检查了解电解质水平,并采取相应的补充措施。

压力与焦虑:现代生活节奏快,人们常常面临各种压力。长期压力过大会导致身体处于应激状态,交感神经持续兴奋,进而引发心慌、手抖等生理反应。在饥饿状态下,由于能量供应不足,身体更容易感受到压力,从而加重这些症状。建议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进行放松训练或心理咨询等方式来缓解压力。

营养不良:长期饮食不均衡或摄入不足,可能导致身体缺乏必需的营养素,如维生素B族、维生素D、钙等。这些营养素对于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当身体处于饥饿状态时,由于营养素供应不足,可能会加重心慌、手抖等症状。建议保持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营养素。

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降糖药、抗精神病药等,可能会引发心慌、手抖等副作用。在饥饿状态下,由于身体代谢和药物排泄速度的变化,这些症状可能会更加明显。如果怀疑药物副作用是导致心慌、手抖的原因,建议咨询医生并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自主神经负责调节身体的内脏活动和腺体分泌,包括心率、血压、消化等。当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时,可能会导致心慌、手抖等症状的出现。饥饿状态下,由于身体代谢和能量供应的变化,可能会加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建议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进行心理调适或药物治疗等方式来改善自主神经功能。

那么,如何有效延缓饥饿感,同时补足营养呢?医生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合理饮食,保持血糖稳定。避免长时间不进食或暴饮暴食,合理安排餐次和时间,确保血糖水平在合理范围内波动。可以适量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豆类、蔬菜等,这些食物有助于延缓胃排空速度,增加饱腹感,从而延缓饥饿感的出现。

2、随身携带零食,以备不时之需。对于经常出现饥饿感的人群,建议随身携带一些高能量、易消化的零食,如巧克力、坚果、饼干等。当感到饥饿时,及时补充能量,避免血糖水平过低。

3、注意营养均衡,补充身体所需。在选择零食时,要注意营养均衡,尽量选择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这些食物不仅有助于补充能量,还能提供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

4、适量运动,提高身体代谢能力。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身体新陈代谢,提高身体对能量的利用效率。同时,运动还能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有助于减少饥饿感的出现。

5、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充足的睡眠、规律的作息和积极的心态有助于调节身体机能,减少饥饿感对身体的影响。此外,还可以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来放松身心,缓解因饥饿引起的不适症状。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