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疾病高发,有的孩子需要去医院做雾化治疗。由于在医院做雾化排队时间较长,为了方便,有的家长网购了雾化器,买药后在家给孩子做雾化治疗。压缩式、轻音款、超声波、医用级、微米级……市面上的雾化器品类较多,家长应该如何挑选雾化器?家长是否可以在家给小孩做雾化,在家做雾化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对此,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进行了解答。
常用的雾化器有3种
1.普通超声雾化器容易影响药物的活性,加大气道阻力,已较少使用。改良后的精细超声雾化器采用超声技术,在溶液中产生波动,通过振动网产气溶胶并促进液体药物高效雾化成细颗粒。
2.喷射雾化器是压缩空气或电动压缩泵驱动的高速气流通过狭窄的喷口时,将负压吸出的药液撞击成形成大小不一的气溶胶颗粒。体积大,噪声高,患儿不易配合。
3.筛网雾化器通过剧烈振动,使药液通过固定直径的微小筛孔形成气溶胶颗粒均匀释出,产生的颗粒大小取决于筛孔的直径和驱动力。筛网雾化器具有噪声小、小巧轻便、可以倾斜使用等优点,但其筛网耐久性较低,易滋生微生物等缺点。
理想的雾化吸入装置是能够产生出较小颗粒的雾滴(一般要求直径5um以下的颗粒达到60%以上),残留药量小、噪声低、轻巧便于携带。只要符合以上要求的雾化器都可以选用。
儿童雾化治疗前的准备工作
1.雾化前30分钟避免过度进食,清洁口腔分泌物和食物残渣,以免雾化过程中出现因哭闹和气流刺激引起恶心、呕吐等不适。若呼吸道分泌物较多,需拍背咳痰,必要时吸痰。
2.雾化前需洗脸,不抹油性面霜或膏以减少面部药物吸附。
3.对于儿童,宜在安静或睡眠状态下进行雾化吸入治疗,保持雾化器药杯直立,避免药液倾斜外溢。
4.正确组装管路、喷雾器及面罩或者咬嘴,新开启的雾化器因残留有异味易诱发喘息发作或不适,应在使用前用空气吹3-5分钟。
5.咬嘴型雾化吸入适合于病情轻、中度的年长儿;而不能正确掌握或不能配合使用咬嘴型雾化器的年幼儿或病情较重的年长儿应选用面罩型。
6.由于幼儿喉部组织发育不完善,喉腔及鼻毛缓冲作用小,可在刚开始时使雾化面罩离患儿6~7cm,然后逐步减少到3cm左右,最后紧贴口鼻部,让患儿逐渐适应。若在开始雾化吸入治疗的最初阶段,患儿无法适应的话可以拿开喷雾器,用鼻部轻松呼吸几次,待不适感觉消失后再继续。
雾化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1.按照医嘱将药液放入雾化器内,观察出雾情况,注意避免药液进入眼内。
2.采用舒适的坐位或半卧位,用嘴深吸气、鼻呼气方式进行深呼吸,使药液充分到达支气管、肺部。对于不能采取坐位的应采取抬高头部并与胸部呈30度,婴幼儿可选用半坐卧位。
3.密切关注患儿雾化吸入过程中潜在的不良反应,如出现急剧频繁咳嗽及喘息加重,应放缓雾化吸入的速度观察;若出现手足抖动、震颤、肌肉痉挛等不适,应考虑药物SABA引起的,一般停药后即可恢复;若出现呼吸急促或突然胸痛,应立即停止雾化并即刻处置。
雾化治疗后的注意事项
1.婴幼儿面部皮肤薄,血管丰富,残留药液易被吸收,需及时洗脸和漱口,以减少药液在面部、口腔和咽部沉积,预防真菌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如年龄较小的患儿不会漱口,可用棉签或冷开水棉球擦拭,10分钟后可喝水或进食。
2.雾化后应及时翻身拍背,有助于粘附于支气管、支气管壁痰液脱落,保持呼吸道通畅。
3.雾化管路、喷雾器及面罩或者咬嘴应该专人专用,避免交叉感染。每次使用后需进行清洁并干燥存放,以防受到污染,影响治疗,同时根据产品要求定期更换。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