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当第一缕阳光轻轻拨开朦胧的雾霭,城市的角落已响起清越的歌声——公园、老干活动中心、艺术馆和校园,一道道音波正缓缓漾开。

歌声嘹亮,唱响“幸福和声”
2025-09-27 来源:阳江日报

合唱团调动萨克斯手和伴舞在纵情演绎《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学员们在练习女声二重唱。


演唱《保卫黄河》时,气势磅礴。


暑期,小朋友参加合唱团学习合唱技巧。


放声高歌《爱我中华》,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合唱团在演唱《美丽中国》。


学员们在排练男女声二重唱《凤阳歌》。

晨光熹微,当第一缕阳光轻轻拨开朦胧的雾霭,城市的角落已响起清越的歌声——公园、老干活动中心、艺术馆和校园,一道道音波正缓缓漾开。那是阳江各个合唱艺术团正在排练的声音。近年来,在这座滨海之城,阳江老干部大学、阳江开放大学、阳东老干等十余支合唱团如春笋般涌现,更有无数为节日临时集结的合唱团体,缀满了城市的音乐星空。从银发长者到青春少年,从纯真童声到跨界共鸣,合唱如同一泓清泉,润泽着阳江人的心灵,也在悄悄增添城市的艺术氛围。

退休教师方少芬,一位曾在广州青少年宫合唱团留下音乐足迹的老知青,对她与合唱的半生情缘娓娓道来。自早年指导阳江武警支队合唱团起,她便从未离开过这片和声的天地。2013年,她在阳江老干部大学创建合唱团,将音乐的灯火传递给更多人。这样的故事并不是孤例:校园中的“师生合唱团”让孩子们在旋律中成长,企业与社区也纷纷响起合唱的共鸣。没有严苛的门槛,仅凭一份纯粹的热爱,他们彼此汇聚,成为这座城市文化肌体中跃动的细胞。

合唱艺术,悄然改变着阳江人的艺术心灵。阳江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设计系副教授陈才英老师这样谈到:“合唱,是音准、节奏与协作的合而为一。长久沉浸其中,音乐素养与审美情致自然提升。”许多团员从初识谱线到自如驾驭多声部的交响,甚至主动研习乐理、探寻更深层的和谐。而更令人感动的是,合唱中所蕴含的‘和’之理念,已突破音乐的边界,融入日常生活的土壤。合唱团团员莫益霞深情分享道:“合唱是声音的共舞,教会我们聆听、配合,在旋律的流淌中不仅提升了身体的律动,更滋养了心中的文明。”团员林雪兰补充道:“参加合唱团不仅是一次音乐素养的系统提升,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在优美的歌词中,我们深刻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温暖与力量。”

如今,合唱已成为阳江一道流动的文化风景。最近,市政协联合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等单位,在金山植物公园城市音乐厅举办“一起来更精彩”惠民演出活动,市内多支合唱团以公益之心唱响温暖之音,赢得了市民阵阵掌声。更有团队走出阳江,应邀参与国内大型合唱赛事,以和谐之声传递这座城市的文化回响。政府也顺势而为,以场地支持与师资培训将合唱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之中,让艺术滋养更多人。

夜幕垂临,华灯初上,合唱团的歌声仍如星火一般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闪烁。它们织就了一幅声音的地图,标记着文化的温度,也谱写着一首属于平凡生活的、柔软而光辉的诗。

■ 图/文 阳江日报记者 刘再扬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