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近了,又开始热闹了,左邻右里便开始搬着小板凳聚集在一起,一边闲聊,一边处理着露兜叶(我们阳春人称为绞古叶)。“你还缺粽带吗?我这里还有。”“你差粽叶可以来我这里拿。”柔和的风,浓浓的情,瞬间,我便找回了儿时的记忆。原来,我也有着千丝万缕的端午情结。
我出生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那是个物质相对贫乏的时代,与现在民富国强、民康物阜是无法相比较的。在端午节的前几天,母亲会拉着我和弟妹们的手哼着歌儿去采割露兜叶,说只有自己参与了劳动,包出来的粽子才会特别好吃。母亲还说池塘边的泥土特别肥沃,那里长出的露兜叶又宽又长又绿且很有韧性,包出来的粽子会特别清香。那时,我以为所有的粽子都是用露兜叶包的,直至我出来工作了,才发现有些地方也会用芦苇叶、荷叶、芭蕉叶等代替。我始终觉得用其他叶子与用露兜叶所包的粽子散发出来的那种清香是不能相提并论的。而且我们用的同样是露兜叶手工制作的叶绳去捆绑,这样的粽子拿出来放进大锅用柴火一煮,满屋满村的香就溢了,我不禁会想起苏轼的那句词:“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采割完露兜叶,主妇们都会一起坐着家门口作清理,拿着小刀把露兜叶上的刺儿刮掉,然后按长短宽度进行分类,长的做粽绳,宽的做粽叶,然后再横刮一下,使叶子更加顺服。第二天,母亲便会拿着抹布带上我们一道去河边清洗露兜叶。说是河,叫它小溪更合适一点,溪水是从不远的山上涓涓汇成,清凉清亮,能清晰看到水里各式各样的石头,有的很光滑,有的长了青苔。我那时顽皮,和弟妹几个就在溪水里嬉戏着,母亲一边清洗露兜叶一边摇着头对我们笑,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时候那么蓝的天,那么白的云,还有那么期待的心情……
露兜叶清洗完毕,还需要用开水烫一下,然后晾干。包粽子所需要的糯米、绿豆、花生全都是自家种的,勤劳的母亲都会提前一天清洗泡好。此时,父亲也会拿着单位粮票所兑换的五花肉回来,为包粽子做准备。那个年代能包上五花肉绿豆粽子已经是件非常奢侈的事情,不像现在出门就能买到琳琅满目的粽子,还能加上各式各样的材料。包的时候,邻居婶婶大妈们都会来帮忙,三五个人围着淘洗洁净的糯米盆,自家编制的竹盘盛放的露兜叶,还有两盘绿豆沙、花生米以及一碟五花肉麻利地干起来。我见她们把露兜叶折成一个小兜子放进一小撮糯米,再把碗里的绿豆和五花肉掺进去,然后又放上一小撮糯米,包起来,用粽绳捆扎好,一条粽子就成了。知道我们姐弟几个喜欢吃肉粽子,母亲有时会往粽子里多放一块五花肉,我负责把放多肉的这类粽作记号归类放在一起。花生馅粽子,母亲会在粽绳顶端打个结,说这象征着团结,要我们姐弟几个一辈子都要团团结结、和和气气。
包剩下的露兜叶,母亲都会分给我们玩,我和弟妹们总是很高兴地拿到沙地里,模仿母亲的手法,用沙子学包粽子,可是,无论怎么模仿我们都包不到好看的粽子。一年一年,周而复始,一直到现在,我还是包不到一条好看的粽子,不禁感叹母亲是那般的心灵手巧。
煮粽子一般是在下午或者晚上进行。农村的锅都很大,但家家户户都是满锅满灶。煮的过程大概需要五六个小时,中途还需要不断加水和加柴,我们姐弟几个都会守在大锅前等啊等,等烟囱的烟渐渐淡了,满村都漾出了粽子的香味,母亲就会把粽子捞出来沥干表面的水分。差不多凉下来的粽子最有嚼头,一口下去,粽叶的清香夹杂着糯米绿豆和五花肉搭配起来的软糯香甜,简直就是人间美味。其实,我们这里还有一种很有特色的“灰裹粽”(碱水粽),要蘸蜜糖或者白砂糖吃,不过因为我们姐弟几个都喜欢吃肉粽,所以母亲很少做。
以前在我们农村,一个女人是否能干,其中一个标准就是看她包的粽子是否美观,捆扎的松紧度是否拿捏准确,煮熟的粽子里面是否有夹生或者进水。而且,能干的女人若粽子先起锅,会挨家挨户地送粽尝鲜。我的母亲便是属于那种能干的女人。粽子煮好后,我和弟妹们就会第一时间提着篮子去给年迈的祖母送粽子。
家里大门两边的艾草菖蒲,一年年地插上,一年年地枯萎,我不禁感叹时间的流逝。如今,我们一家人都搬到了城里来,弟妹们也各自成家立业,父母也已经白发苍苍,没有谁再会为了包粽子去花上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了。儿时的端午也只能永远停留在记忆里了。说真的,我怀念儿时的粽子了。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