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墟镇种植户陈庆林将被风吹倒的秋葵扶正。

台风“桦加沙”导致新墟镇经济损失上亿元,农作物倒伏或受浸减产明显

政企合力田头挽损 昼夜复产“抢救”作物
2025-09-30 来源:阳江日报

新墟镇种植户陈庆林将被风吹倒的秋葵扶正。 宋福亮  吴乐天 摄

“台风前,我们每天可以摘3000斤秋葵,现在产量只剩三分之一。”“西瓜往年收购价每公斤3元,结果强风打来、瓜田受浸,导致跌价八成,几乎全军覆没。”“上千亩毛豆刚种下没多久,一场台风导致种子全部被浸烂了。”……

9月29日,台风“桦加沙”在阳江登陆后的第6天,从农户无奈的寥寥数语可见,年度“风王”凌厉的“杀伤力”仍在“发酵”。记者走进阳西县新墟镇,看到这个山区农业镇的田间地头里,多处“藏”着头戴蓑帽、弯腰忙碌的身影。

种植大户积极强化田间管理、及时补种改种、日夜抢收减损,政府部门靠前指导、加快基础设施修复、协助做好保障服务,一场阳西县委、县政府领导下的救灾复产攻坚战,正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打响。

水稻受灾减产  保险“保价”护航

9月24日,台风“桦加沙”致使阳西县多个农业种植基地遭遇不同程度损毁。据新墟镇政府应急办统计,截至9月29日,该镇农、林、牧、渔业经济损失约850万元,基础设施损毁价值超过1亿元。

阳西县林丰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新墟镇马车村委会基塘村村干部陈庆林告诉记者,马车村约种有600亩水稻,农户基本都有买农业保险。他说:“按往年收成来看,村里水稻每亩产量有900至1000斤,台风过后,预计会减产三成左右。但因为有保险,村民收成在亩产800斤以下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可进行理赔,大家有希望挽回部分损失。”

作为广东省菜篮子基地、阳江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阳西县绿苑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坐落于新墟镇新圩村,公司年产值超过3000万元。董事长林华兴介绍,今年基地种植有1200多亩晚造水稻、2000多亩毛豆。台风来临之前,上千亩水稻刚刚生出穗胎,还在孕穗期,被强风吹断穗胎后,预计到11月收成时,将减产两到三成。下雨天容易导致病虫害,所以他们连日运用无人机,对稻田抓紧喷洒叶面肥,做足杀菌预防措施。

“虽然预判减产两三成,但大部分水稻都买了保险。台风过后,保险公司也来看过现场,等收成时会按照实际情况补偿损失。”林华兴从事水稻种植超过10年时间,算是购买农业保险的“常客”。记得今年7月,一场台风导致早造的两三百亩水稻浸水出芽、颗粒无收,加上其他损失,保险公司最终赔偿了他13万元。

一场台风,让农户对保险发挥的“保价”护航作用认识更为深刻。“我种了40多亩西瓜,预期亩产量五六千斤,现在被台风吹、雨水浸后,损失超过30万元。”陈庆林表示,农业本就“靠天吃饭”,他通过同时种植南瓜、辣椒等多类作物,加上轮种,搭建滴灌水溶肥系统等措施,希望降低风险,但一场台风依然让他措手不及,希望能推出更多类别的农作物保险产品。

台风过后,阳西县农业部门通过建立种植主体与保险机构的快速对接通道,安排专人协助种植户整理受灾资料、上报理赔申请,主动协调保险机构加快现场勘察定损进度,简化理赔流程、缩短赔付周期,确保理赔资金尽早发放到受灾种植主体手中,切实减轻灾害造成的经济负担,为农业生产恢复提供资金支持。

作物产量骤降  农户积极减损

“台风第二天,我们就马上出来救灾复产,重点把被风吹倒伏的80多亩水果秋葵扶正,扶了两天以后,就进行回泥加固、促进其生长。”站在一片翠绿的水果秋葵田旁,陈庆林告诉记者,今年是他首次种植水果秋葵,经过两个多月的辛苦培育,原计划第一批秋葵在国庆节上市,想不到一场台风让长至1米多高的秋葵全部倒伏,亩产量直线下降,每天每亩采摘从预期平均四五十斤降至如今十几斤。

因秋葵可持续结果采摘,收成期长达三个月。“按现在每斤6元的田头收购价,每天减产2000斤,我就直接损失1万多元,预计最终损失超过50万元。”陈庆林心中无奈,却保持乐观积极应对的心态。由于接触秋葵表面后,容易引起皮肤发痒,所以为避免天热作业,这几天,他都组织工人从晚上12时开始抢收,一直摘到早上七八时,然后再打包、储存到冷库,等市区、茂名的收购商来运走。同时,趁市场行情好,做好田间管理,争取进一步降低损失。

在绿苑农业基地,20多人分工合作,积极扶正被吹歪的冰糖甘蔗、百香果等作物。另一边,工人们顶着烈日,推着单轮播种车,在毛豆地里来回奔走、培土,只为尽快完成2000多亩毛豆复种任务。“毛豆是我们的特色作物,主要卖到北京农贸市场,一年销售额上千万元。”林华兴说,加上种子、肥料、人工等成本,这次台风约造成公司损失五六十万元,但他相信在政府部门正确指引下,公司生产将尽快回到正轨,预计一周后,可完成各项灾后复产工作。

修复基础设施  保障农业复产

农户满满正能量开展灾后复产,背后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及时“撑腰”。

新墟镇委委员戴闰硕介绍,台风“桦加沙”登陆后,该镇立即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开展自救和复产工作,现已完成约10000棵沉香木扶正培土、加固支撑;抢收各类农作物10000余斤。目前,各村正在开展农田疏通沟渠、排水喷药、农作物扶正培土等相关工作,涉及农田约3000亩,争取最大限度减少经济损失。

为加快基础设施修复,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新墟镇积极协调电力、通信、供水等部门抢修受损设施。截至目前,已修复低压线杆140余根,低压电线约40千米,修复倾斜高压线塔3处,全部村、社区已恢复通电、通水和通信,群众生活秩序逐步恢复正常。同时,住建部门指导开展受损房屋修缮相关工作,群众自发性修缮一般受损房屋共84间,目前已完成超50%。为第一时间保障主干道和村道畅通,新墟镇及时清理倒伏树木和障碍物,现已完成约5000棵绿化树扶正培土、加固支撑,并分类处置受损树木、竹林等。

阳西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台风后,县农业部门第一时间组织力量,指导农户疏通田间沟渠,加快排出积水,避免作物长时间受涝缺氧;对倒伏植株进行小心扶正,减少机械损伤;针对台风后高温高湿易引发病害的特点,及时开展病虫害排查与防治,重点防控细菌性白叶枯、细条病及真菌性纹枯病、稻瘟病等,同时警惕台风携带害虫滋生蔓延,选用低毒高效农药科学施药;科学喷施叶面肥+芸苔素内酯,让受伤的叶片和植株恢复生长、提高抵抗力。

针对刚种植不久的毛豆、圣女果、辣椒等经济作物,阳西县及时组织农户补苗,确保不影响后期产量;对已绝收或作物受损严重的地块,先彻底清理残株、杂草及田间杂物,消除病虫害残留隐患,再抢抓农时改种其他农作物,最大限度缩短生产空窗期,降低灾害对农业产值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