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江日报记者/陈子玲
通讯员/何富
10月14日上午,全省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广州召开,表彰获评“广东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广东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的集体和个人。阳江1个集体和2名个人受到表彰。
这是阳江大力推动民族团结的成果。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创新实施“1+3+N”民族工作法,通过系统谋划、平台搭建与活动开展,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理念深入人心、融入日常,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漠阳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了阳江智慧与力量。
强化组织领导
紧扣“一条主线”抓推进
我市坚决扛起党管民族工作的政治责任,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工作任务,并出台《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阳江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目标任务,压实工作责任。
为推动民族团结宣传更接地气、更入人心,我市精心编印并发放《民族工作应知应会手册》、民族团结宣传折页、主题手提袋、笔记本等宣传资料共计12000份,以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方式,将民族政策知识送到群众手中,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浓厚氛围。
创新发展载体
搭建“三个平台”聚合力
我市紧紧把握“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战略机遇,推动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从传统模式向“场景化浸润”转变,着力打造三大平台,凝聚工作合力。
打造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平台。以阳春市永宁镇横垌瑶族村为重点,积极争取中央及地方资金超过1620万元,用于改善村寨基础设施、优化人居环境,全力打造“粤西第一瑶寨”品牌。通过举办瑶族盘王节暨丰收节等活动,集中展现瑶族文化魅力与乡村振兴成果,促进民族村经济发展,为各族群众搭建起文化交流的桥梁,深化情感认同。
打造各民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平台。2023年12月,位于阳春市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建成开放,园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政策法规等内容巧妙融入休闲空间,让市民在游园、健身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民族团结教育,感受“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温暖氛围。
搭建民族文化弘扬传承体验平台。今年9月,阳江市民族同心馆正式启用,并挂牌“阳春市台港澳青少年交流活动基地”,实现“一馆两牌”功能。馆内设有民族概况、民族融合、高质量发展三大展区,通过图文、实物和互动体验,全面展示阳江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与成就,生动讲述本地民族团结故事,成为各族群众沉浸式体验中华文化、增强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场所。
细化工作举措
开展“N项活动”促落实
我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细化工作举措,围绕不同群体和领域策划开展“N项活动”,持续擦亮“漠阳同心”宣传品牌,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全面覆盖学校、企业、农村、社区等重点领域。
青少年是民族和国家的未来。我市先后举办“漠阳同心·港澳台侨及少数民族青少年中华文化体验夏令营”、“我是小粤迷”粤剧夏令营、各族青少年文化交流等系列活动,组织港澳台侨及少数民族青少年代表参与,有效引导青少年增强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与此同时,各学校通过趣味课堂、民族文艺汇演、体育竞赛、社团活动、政策讲座等形式,将民族团结教育有机融入日常教学,让“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在民生服务方面,我市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宣传,举办多期语言文化政策培训班,帮助少数民族务工经商人员提升融入能力。举办民族团结宣传及义诊活动,通过政策讲解、健康服务等方式,使民族政策法规深入人心。此外,阳西县还投入2000多万元实施危房改造项目,通过租赁方式切实解决少数民族群众的住房安全问题。
在企业领域,“同心·主题课堂”进企业活动促进了民族团结教育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阳江喜之郎果冻制造有限公司积极与民族地区职业院校合作,接收实习生并定向招聘技术人才,为民族地区青年提供就业机会,促进了企业内部的多元文化融合。
在农村领域,阳春市高流河古墟集市设置民族特色展位,展销手工艺品和农产品,并组织武术醒狮、采茶舞、瑶族长鼓舞等表演,促进各族群众在集市交流中增进感情。江城区乐安村依托乡村振兴项目,投入700余万元改造人居环境,建成苗族特色美食街、村史馆、文化广场等设施,挖掘展示苗族文化资源。该村举办的四季“村晚”活动深受群众欢迎,并成功入选全国春季“村晚”示范展示点,成为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生动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