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妍正在进行讲解。 袁荣泽 摄
■ 阳江日报记者/盘聪颖 王抱雨
9月是“全民国防教育月”,今年的主题为“弘扬抗战精神 共筑国防长城”。在我市,一场场形式多样、别开生面的国防教育宣讲活动深入开展。在这场全民参与的教育实践中,一批“80后”“90后”甚至“00后”青年宣讲员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活跃在国防教育基地、学校课堂和村(社区)广场等地,用青春视角讲述国防故事,以新颖的宣讲方式传递家国情怀,让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社会新风尚。
近日,记者跟随这些青年宣讲员的脚步,记录下他们投身国防教育一线的工作实践。
筑牢教育阵地
青年讲解员注入活力
近年来,我市扎实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工作,依托阳江市国防教育主题公园、阳东区恩阳台独立大队活动旧址、阳春市第一中学国防教育基地等8处市级国防教育基地,加强阵地建设、丰富实践载体,广泛开展群众性国防教育活动。
走进阳东区新洲镇恩阳台独立大队活动旧址,陈列着一件件革命文物,来自新洲镇文化站的“00后”讲解员李梅妍正为参观者动情地讲述红色历史。“虽然上岗还不满一个月,但这里的历史深深吸引了我。”李梅妍表示,她每天跟着站长和其他讲解员学习,还会利用闲暇时间翻历史书、上网搜资料,反复练习讲解稿。在一次次的讲解中,她感受到了这份工作带来的成就感。
“年轻讲解员的讲述很生动,让红色历史活了起来。”今年81岁的表竹村村民黄成说,随着讲解方式不断创新、参观者越来越多,村里的红色氛围也越来越浓厚。
阳东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网信办主任陈运恩介绍,近年来基地的接待量持续攀升,高峰期日接待量超2000人次,年均接待参观者6万余人次。目前正在建设表竹村红色文旅融合发展项目,包括青少年军校、军旅主题乡村集市、红色主题民宿部落等配套设施,促进革命历史传承与国防教育深度融合。
在阳春潭簕红色展馆,“80后”讲解员姚飞燕因心怀国防而扎根家乡。2019年,她从肇庆返乡寻找工作时,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走上了这个岗位。“我的爷爷曾是游击队联络员,能把亲人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我觉得很有意义,心中的使命感油然而生。”姚飞燕说。
回顾姚飞燕的成长历程,离不开乡亲们的期望。“刚开馆时,一位80多岁的老伯骑着自行车赶了十几公里路,特意送来几本革命书籍,叮嘱我一定要讲好两阳的革命故事。”姚飞燕说,这份沉甸甸的嘱托,让她刻苦钻研讲解技巧,如今已能对参观者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去年,她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我想成为一名党员,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
姚飞燕表示,自开馆以来,已累计接待参观者43万人次。越来越多群众在这里感悟革命精神,其中既有退伍老兵,也有亲子家庭,全民国防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建强宣讲队伍
多元力量传播国防知识
我市着力加强全民国防教育队伍建设,遴选出一批热爱国防教育事业、宣讲素质全面的骨干力量,组建起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基础扎实、综合素质优秀的国防教育宣讲“主力军”队伍,为筑牢全民爱国强军思想根基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这支队伍中,来自漠南中学的“90后”教师曾颖然是典型代表。在课堂上,她以鲜活的事例引导学生树立献身国防的理想信念。去年学生高考填报志愿期间,曾有一名家中三代从军的学生,受到曾颖然国防教育宣讲的影响,坚定了报考军校的决心。“这位学生的选择让我看到国防基因在新一代身上延续。”曾颖然说,她要不断创新宣讲方式,不断深入村(社区)、基层学校开展宣讲,让国防教育的种子在更广范围生根发芽。
此外,我市还组织战斗英模、现役军人、优秀退役军人等组成全民国防教育宣讲团,促进全民国防教育宣讲专业化、常态化、大众化。江城区消防救援支队副班长张汶河于2022年加入宣讲队伍,身为一名“90后”消防队,他对国防教育有着独特的视角:“消防安全作为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从初次登台时的紧张,到如今顺利完成多场巡讲,张汶河总结出“真实故事最打动人”的经验。他以一次惊心动魄的救援经历为例:2023年5月,一辆载有20吨液化天然气的槽罐车发生侧翻,其爆炸威力相当于80吨TNT,一旦发生爆炸,后果不堪设想。他与队友连续奋战七天,最终圆满完成处置任务。
“现在回想起来都感觉后怕,但如果再遇到类似警情,我还是会奋不顾身地参与救援。”张汶河说,国家安全需要每个人共同努力。他计划结合消防本职工作,加强防火安全宣传,增强全民防火意识,努力将隐患消弭于未然。
作为一名基层武装部干部,“90后”宣讲员林子欣是离群众最近的身影之一。十三年前,她在空军部队服役时,受到高强度训练和严寒天气影响,导致双手冻伤,十个手指头都失去了指纹。这段经历让她深切体会到:“正是千千万万子弟兵的坚守,守护着国家的安宁。”因此,她经常通过分享军营里的故事和抗洪抢险的经历传递国防理念,将国防教育与日常生活紧密融合。
让林子欣感到欣慰的是,东平镇的渔民们听完宣讲后,会主动报告海上可疑情况;许多年轻人也在她的影响下,积极咨询入伍政策。“这些点滴变化,正汇聚成全民国防的共识。”林子欣说,如今在阳江基层一线,越来越多青年宣讲员正通过讲述一个个真实动人的故事,让国防教育走进千家万户。
创新校园教育
激发青少年报国热情
抓好青少年国防教育,培养新时代强国少年,成为我市国防教育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在阳春市第一中学,国防教育不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化作了可感可触的生动体验。
近日,记者来到该校国防教育基地时,一堂生动的国防教育课正在进行。“抓住有效物体、双腿站稳!”在地震体验区,同学们通过老师专业讲解与亲身体验结合的方式,学习地震来临时如何保持身体平衡。不远处的急救实践区,同学们围在模型前,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练习心肺复苏技能。“每次来都有新收获,不仅能从参观展品中感受到国家的强大,还能学习到很多实用技能,激发了我课后主动搜索、了解国防知识的兴趣。”高二学生吴林科说。
“我们通过情景体验、互动实践等方式,让国防知识可触可感。”该校副校长曾祥晓介绍,基地于2019年扩建后,现已建成集国防教育、人防功能、科普实践于一体的多功能教育平台,目前每年接待约3万人次参观学习。
作为学校国防教育宣讲队伍中的一员,“80后”曾祥晓深入挖掘重大战役和本地红色故事,并在宣讲过程中介绍学校优秀毕业生在国防战线的事迹,激发学生的自豪感。“我们建立了一支由学校青年教师和学生组成的讲解队伍,通过‘师兄师姐讲给学弟学妹听’的方式,让国防教育更贴近学生。”曾祥晓说,该校还采取组织观后感写作、主题讨论等形式,深化教育效果,把爱国精神的火炬一代代传递下去。
这正是我市深入推进青少年国防教育的生动缩影。我市将青少年国防教育纳入教育督导和素质教育评估体系,积极开展国家级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创建。2023年以来,全市已有7所学校成功创建“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
国防教育的深入开展,有效激发了青少年投身国防建设的热情。近年来,我市通过组织国防教育暨征兵宣传进校园等活动,显著提升了适龄学生参军意愿,推动全市大学生征集比例提高了34%,大学毕业生征集比例增长达180%,为国防建设输送了更多优质兵源。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