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文化和旅游业已成为带动城市转型升级和区域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引擎。对阳江而言,如何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突出重围,如何把“山海资源”的自然禀赋与“非遗文化”的独特内涵结合起来,并通过“数字化”实现智慧

打造“山海+非遗+数字化”品牌推动阳江文旅高质量发展

徐梓情

2025-09-22 来源:阳江日报

近年来,文化和旅游业已成为带动城市转型升级和区域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引擎。对阳江而言,如何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突出重围,如何把“山海资源”的自然禀赋与“非遗文化”的独特内涵结合起来,并通过“数字化”实现智慧赋能,已经成为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命题。笔者认为,未来阳江文旅的发展方向,应聚焦“山海+非遗+数字化”三位一体,推动文旅产业在融合中转型,在创新中升级。

以“山海联动”塑造全域旅游格局

阳江拥有得天独厚的滨海和山地资源:海陵岛、沙扒等景区在珠三角具有较高知名度,鸡笼顶等山地生态也极具开发潜力。但长期以来,阳江的旅游形态以滨海观光为主,游客停留时间短、消费层次有限。

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从“单一景点”走向“全域度假”。具体而言,一方面,要通过夜游、演艺、康养、亲子等多元场景,延伸海陵岛、闸坡的消费链条;另一方面,应系统开发山地徒步、自驾、露营、温泉康养等产品,形成“海上有度假、山中有探索”的复合型体验。通过打造“山海联动”旅游环线和品牌,让阳江成为兼具活力与深度的度假目的地。

以“非遗文化”构筑城市精神内核

一座城市的魅力,不仅来自自然风光,更在于文化记忆。阳江漆器、刀剪、豆豉等非遗产品,以及独具特色的渔文化,都是具有全国辨识度的文化符号。如何让这些“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是阳江文旅能否走得长远的关键。

未来,阳江应通过多元路径激活非遗价值。首先,要推动传统手工艺的IP化与商品化,把漆器、刀剪等打造为礼品级、国潮化的品牌,让游客真正实现“买得到、带得走”。其次,可以在渔港和古村落建设非遗工坊和文化街区,为游客提供沉浸式的体验机会,让他们能够亲手参与漆器彩绘、刀剪打磨、豆豉酿制等过程,增强互动感与参与感。再次,要注重节庆活动的品牌化运营,例如常态化举办渔文化节,让节庆活动既成为市民的文化盛事,也成为吸引外地游客的重要名片。通过系统打造文化IP,阳江文旅将逐步形成“来了有得看、走了有得带”的闭环,既丰富游客体验,也增强城市的文化自信。

以“数字赋能”打造智慧文旅样板

在数字经济时代,智慧文旅已成为城市竞争的新高地。对阳江而言,数字化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提升服务体验和传播城市品牌的重要抓手。

在未来的发展中,阳江可以从多个方面发力。其一,建设“一机游阳江”智慧平台,将门票、交通、住宿、餐饮等环节整合为一体,实现全流程的一站式服务,让游客出行更加便捷。其二,依托本地生活场景,打造“慢享阳江”系列产品,把渔港晨市、慢食集市、滨海骑行等日常生活转化为具有旅游吸引力的体验内容,从而凸显阳江独特的“慢生活”气质。其三,强化数字传播矩阵,可拍摄《阳江24小时》《慢享生活记》等短片,并邀请大湾区的旅游、美食达人进行推广,扩大阳江在年轻群体和外地市场中的影响力

可以预见,数字赋能不仅能够提升游客满意度和复游率,还能让“阳江故事”在更广阔的舞台上被听见、被传播,从而真正推动阳江文旅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以“文旅+”拓展多元发展空间

阳江文旅的未来不应局限于传统旅游,而要积极探索“文旅+康养、研学、会展”等新业态。温泉康养、中小学研学、滨海体育赛事、文化产业论坛等项目,都可以成为新的增长点。这种跨界融合不仅能增强产业抗风险能力,还能为阳江文旅注入持久活力

总体而言,阳江文旅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应以“山海”为基础,以“非遗”为灵魂,以“数字化”为引擎,推动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传统业态与新兴业态的深度融合。通过差异化定位和系统性规划,阳江完全有条件在粤西率先形成全国知名的文旅品牌。

“阳江,不止有海。”未来,阳江文旅的发展不仅要让游客在这里度假休闲,更要让他们感受到一座城市的文化厚度与生活温度,从而真正把“山海故事”讲到全国,讲向世界。 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商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