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山机场已成为“低空+文旅”的发展基地。 梁文栋 摄
■ 阳江日报记者/许倩 实习生/郑茹丹
绿能产业集群年产值超200亿元,低空经济创新融合产业基础配套设施项目纳入省2025年重点项目;区属国企总资产大幅增长,屡创新高;城镇化率从2022年的52.7%提高到2024年的55.2%……
实施“百千万工程”三年来,阳东区委、区政府敢“改”敢“创”,系统“立项”,精准破题。在明晰困扰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与障碍后,阳东着重搭建“县域经济发展五大要素保障机制”和“乡村振兴发展五化联动机制”的“5+5”集成式改革架构,以“击重点、活全局”的改革之力,促使产业提质、国企改革、集体增收等领域,涌现阵阵新浪潮,为打造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更优格局,夯实道道“硬脊梁”。
深耕“三口田”
做大县域经济“陆海空”蛋糕
7月25日、26日,阳江合山机场,低空展演让人大开眼界。以“2025年阳江·阳东低空经济推介大会暨低空文旅航空科普展”开幕为契机,阳东“秀”了一波坐拥约2500平方公里、高度3900米管制空域的厚实家底。
“原来合山机场现在还能跳伞,有机会一定来试试!”看罢表演,不少群众仍意犹未尽。“我们希望打造更多‘低空+文旅’示范项目,让‘空中看阳江’成为旅游新时尚!”广东省高空视界航空科技公司董事长梁桂源说,公司看中阳东极其优越的空域资源、完善的产业配套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今年初在合山机场打造跳伞基地,他们正积极试运营航空主题研学项目。
去年底至今,合山机场先后挂牌阳东区低空安全无人机飞行测试验证基地、阳江市海上风电综合保障飞行基地、阳江市无人机测试试飞基地、广东省应急航空救援阳江基地。
记者获悉,阳东正探索未来全面开放并落地能源保障、城市与城际物流、现代农林牧渔业、文旅应用、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等5个大项、30个以上应用场景。
低空之跃进,折射出阳东重塑传统产业结构的勃勃雄心。
阳东区委书记李坤提出,要举全区之力用好“三口田”、打好“三张牌”。具体路径是利用产业优势,耕好陆上这口田;利用海域优势,耕好海上这口田;利用空域优势,耕好空中这口田。依托“陆海空”三栖空间优势和交通区位优势,阳东重点培育打造绿能制造、深蓝牧场、五金刀剪等绿色、蓝色、金色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做优“1+3+3+N”现代化产业体系。
阳东已建成投产、在建和已核准的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超1400万千瓦,年发电量达529.34亿千瓦时,千亿级绿能产业集群的愿景大有可为。
坐拥2286平方公里广阔海域,阳东探索“海上风电+海洋牧场”融合发展路径,正加快构建“一港六园一基地”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布局。
今年初,阳东东平渔港获批国家级中心渔港。目前,中广核帆石2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加速推进,三山岛3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全部核准,阳江核电温排区海域海上光伏示范项目纳入省级能源产业科技创新项目,深蓝现代化海洋牧场试点项目、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申报工作等顺利推进。一系列优质项目,步步“激活”阳东海洋经济的巨大潜能。
阳江阳东产业园区内,广东阳江(阳东)绿能产业园“新人”云集,标准车间入驻利用率近七成。以海上风电项目为主要电源,以绿电送出直供输配电基础设施为支撑,阳东绿能产业园将实现60%以上绿电直供,为无人机绿色制造等企业提供可靠电力支撑。
依托“绿能+智造”优势产业,阳东正以合山机场为核心,加快规划建设阳江市低空经济产业园。正在推进的阳东区低空经济创新融合产业基础配套设施项目,将建设超10万平方米产业载体和3万平方米综合服务枢纽。
国企深改革
建强高质量发展“动力源”
三年来,阳东通过完善县域投融资机制,不断健全县域高质量发展动力机制,支持区属国企布局拓展绿色能源、低空经济、海洋牧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导引阳东产业大版图向“新”图强。
2022年下半年,阳东实施深化国企改革提升行动,区属一级企业由原来的17家整合组建为5家。通过持续推进国有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清理退出不具备优势的非主营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形成“1个国资平台+5家综合集团+N家子公司”的国资立体新格局。
去年7月,阳东万象置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万象集团”)联合阳江海伽阳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发起设立粤西地区首只区县级产业基金——金航创投基金,创新“以投促引”模式,实施“基金+基地”招投联动。
万象集团副总经理陈芳格介绍,金航创业投资基金总规模2亿元,其中首个项目向中山开通参投1000万元,新厂房已在阳东落户投产,另外还确定了3个优质投资项目,目前正在开展尽职调查。同时,万象集团正与深圳企业谋划组建一支规模10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
值得一提的是,阳东还推进以万象集团为主体打造全区首家AA评级国企,探索企业发债直接融资。陈芳格说:“预计8月底评级报告出来后,最快在11月底完成发行阳东区属国企首单非公开发行债券。”
作为广东阳东经济开发区核心发展平台公司,近年来,万象集团承担光伏发电、储能、风电、物流城及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项目,同时面临存量债务集中到期与新增投资资金缺口的双重压力。为破解困局,万象集团以市场化手段重构债务结构,本次发行中长期公司债券,拟募集不超过8亿元,将为集团产业化转型新能源、物流、低空经济等板块发展提供支撑,也为区域国企破解资金难题及同类企业改革提供范本。
去年10月,背负“完善国有资产和公共资产监管机制、加强资产运营管理”等使命,阳东区公共资产事务中心揭牌成立。该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今年6月底,阳东区属国企总资产突破53.19亿元,同比增长43.23%,比改革前增长98.31%,创历史新高。今年上半年,区属国企实现营收累计3.38亿元,同比增长10.62%,资产负债率比改革前下降27.50%,累计为财政增收约6.2亿元。
树立好典型
多路径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2024年,阳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较2022年增长约13.3%,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7%,增速超全省平均水平、总量居全市第一。如何让县域百村紧跟城区经济,进一步富起来、强起来?阳东同样对改革寄予厚望。
村集体经济直接挂钩乡村振兴的“钱袋子”。面对村集体经济突出短板,阳东区持续深化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省级专项改革试点工作,积极导入社会资源,鼓励打造典型标杆,有效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多元增收、多点开花。
“村集体收入2022年是59.6万元,2024年增至104万元。盘活土地、村企合作,直接带动了200多名村民就业。”那龙镇亨垌村党总支书记邓伯律说,400多户村民把2200多亩土地集中“存储”,统一流转给大企业连片机械式耕种,村里昔日许多荒地变“聚宝盆”。
作为全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典型案例,“土地信用中心”在那龙镇亨垌村、大八镇周亨村试点成功。在此基础上,阳东全域推广该模式,以“小田变大田”攻克农村耕地碎片化。目前,全区流转土地达15.89万亩,土地流转率达49.96%。
“2024年,我们培育出了3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百万元的‘百万村’,预计2025年这一数量还将增长。”东城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百万村”的秘诀之一便缘于各村积极盘活村集体留用地。
报平村成功盘活新江东路旁2.6万平方米留用地,引进新能源汽车城项目,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410万元。
丹载村通过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15年租期2320万元的总价格,成功拍出2万平方米闲置留用地,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60万元。
那味村将6.9万平方米留用地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3.7万平方米标准厂房,预计今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超320万元。
6月,“2025镇域经济500强”名单出炉,东城镇排名第289位,相较去年上升了21位,在粤东西北地区位列第二强镇。这一突破性成绩既是镇域经济韧性与活力的集中展现,更是“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生动注脚。
2024年,阳东区157个行政村集体总收入达8265.67万元,比2021年试点前增长113.6%,所有行政村集体年收入超过20万元。
以争做典型的标杆力量,阳东正引领更多乡村“钱袋子”蓄势蝶变。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