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坐在电白南海防风林带,坐在1973年4月。
上一年,他应邀为人民大会堂北京厅创作了巨幅《长城内外尽朝晖》。这次,受广东省委的委托,拟创作一幅反映粤西人民艰苦奋斗,改变大自然环境取得巨大成就的主题性作品。
他风尘仆仆来到这里,体验生活,采风写生,收集创作素材。
这条蜿蜒百里的木麻黄林带,防风,防沙,防海潮,是十多年前建起的中国第一条沿海林带。
他知道,木麻黄树是外来树种,古时无之,无可借鉴,传统技法难以表达。于是他早出晚归,仔细观察,深入了解,摸清木麻黄的生长规律,探求笔墨如何创新。
他登上虎头山绿海亭观海听涛,观察防风林早晚的变化。向哨所民兵了解大海的潮汐规律,积累原始的生活素材。
他对当地业余画家说,为北京厅画的是北方的红色长城,这次来电白要画一幅南方的绿色长城。长城在中国是一种民族精神,我一定要把它画好画美。
一星期的写生,一个月在阳江、电白、湛江走访。回去不久,一幅《绿色长城》诞生了。
长卷式的构图展开了“绿色长城”的气势,近景的树木密集如阵,中景的林带起伏如浪,远景的海雾与天光交融,密—疏—虚的节奏变化,在宣纸上传出了林涛与海浪的交响。
传统与创新的交集,现实与浪漫的汇合,奋斗力量的凝聚与时代精神的张扬。
一幅岭南画派现实主义创作的典范,一件“笔墨当随时代”的精品呀。
这幅《绿色长城》,现在就挂在人民大会堂广东厅里。
关山月与这幅画的创作过程,永久记在粤西人民的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