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术水平 注入发展“新动能”

阳江市人民医院深化学科建设,推动医疗高质量发展

提高学术水平 注入发展“新动能”

2024-12-10 来源:阳江日报

学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核心任务,关乎人才素质、学术水平和医院实力的提升。作为医院发展的“龙头”,它依赖于医疗技术的创新和服务质量的提升。近年来,市人民医院在学科建设上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建设临床重点亚专科等途径,不断深化学科建设,增强医疗技术竞争力,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优质的医疗服务。

■ 阳江日报记者/黄方盈   通讯员/ 谭兴孚

● 市心血管中心负责人  黄晓渝   以病人为中心  临床科研同步发展

秉承“卓越、人文、同质化”的理念,市心血管中心负责人黄晓渝及其团队通过心内外科融合,建设综合病房,构建先进专科架构,致力于专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旨在快速提升我市心血管疾病救治水平。

市心血管中心在心血管重症救治和结构性心脏病的内外科治疗方面取得了各种突破,如针对冠脉功能评估的OCT/FFR/IVUS技术,以及对复杂冠脉病变的旋磨技术,在心电生理和起搏介入的CARTO标测下处理复杂心律失常的三维射频消融术等,已经达到全国全省先进水平。2022年,心血管内科被评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

黄晓渝介绍,目前,市心血管中心组建了充满活力的专科医生团队,拥有43名专科医师,其中72%年龄在30至50岁之间,56%拥有研究生学历。心血管领域对医师技能要求高,因此年轻医师在完成住院医师培训后,还需在不同亚专科组和部门间轮训,以全面掌握专科技能并追求卓越。

黄晓渝表示,今年中心将推行“主诊医师负责制”“专科医师培训体系”“以临床科研推动高质量患者管理”,是中心建设的关键举措,以真正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全程高质量疾病管理,实现可持续的专科高质量发展。

●中医治未病科负责人  范慧婕   细分医疗资源  推动专业发展

“市人民医院作为一家综合医院,为治未病科的学科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医治未病科负责人范慧婕指出,中医资源的集中化以及其与各科室的协同合作,使得中西医结合的模式得以实现。范慧婕从病种入手,与其他科室合作,如与儿科门诊和儿科病房合作,利用中医适宜技术结合西医手段提高患儿的临床疗效;与产科合作,通过产后中医康复手段,促进产妇产后身体恢复。

范慧婕还通过创建亚专科,如中医儿科调养门诊、中医妇科调理门诊、中医减重门诊等,丰富了治未病科的服务内容,还提高了治疗的针对性和专业性,令患者得到针对性的治疗,并推动了科室医生的专业化发展,使他们达到一专多长的水平。

“要实现中医治未病科的长远发展,必须不断探索和创新。”范慧婕表示,她鼓励科室医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将临床经验与现代科研相结合,提升科室的学术影响力。在过去的五年中,范慧婕主持了3项国家级课题、3项省级课题和3项厅局级课题,获得了2项实用专利授权,并发表了6篇SCI论文。

●皮肤科主任  王卫亮   重视科研学习  培养人才队伍

“目前,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是皮肤科开展学科建设的重点之一。”皮肤科主任王卫亮表示,人才梯队建设是学科发展的关键,只有好的人才队伍才能保证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加强人才梯队建设,皮肤科采取了多项措施。首先,科室坚持每周三例行集体学习,让每个人都分享学习成果,以此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其次,科室鼓励年轻医生参与科研项目,通过实践提升他们的科研能力和临床技能。还有,科室不断引进硕士和博士人才,创造机会让年轻的医师外出学习新项目,鼓励年轻医师主动开展在职学习,提升学历。塑造培养人、成就人、留住人的“人才之家”。

通过实施人才培养策略、构建学习型团队文化以及推行医教研精细管理等举措,目前皮肤科的学科综合实力已显著提升,在广东地级市综合医院皮肤科中名列前茅。2019年,该科室荣获广东医院最强专科推荐榜上榜专科称号,成为地级市唯一上榜的皮肤科。

此外,该科还是广东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和南方医科大学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博士后联合培养点,每年均招收硕士研究生,并于今年成功招收首位博士后进站。

● 重症医学科主任  李润军   提高医疗技术  全力服务患者

“重症医学的实力是医院最大的底气之一,重症医学科学科建设也是医院发展的重点内容。”重症医学科主任李润军说,重症医学科要不断加强重症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敢啃最硬的“骨头”,提高医疗技术服务患者,以质量求发展。

在重症医学领域,重症医学科显著提升了重症孕产妇的抢救成功率,减少了不良预后。科室强化了重症超声的应用,提升了精准评估和操作引导能力。通过增加ARDS患者的俯卧位治疗,提高了脱机成功率。科室已成功执行超过400例经皮气管切开术,显著改善了重症患者的治疗效果。

此外,ECMO技术的应用案例从去年4例增至目前的10例,提升了紧急抢救的成功率。科室还从V-A ECMO模式拓展到VAV、V-V模式,有效治疗了重症肺炎、病毒性心肌炎、心力衰竭等重症患者,促进了康复进程。

李润军表示,未来他们将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将重症医学科建设成为一个具有显著影响力的先进科室,对周边区域产生积极的辐射效应。

● 泌尿外一科主任  陈光耀   应用先进技术  带给患者福音

在现代医疗领域,掌握尖端技术已经成为科室学科发展的关键要素。在泌尿外一科,陈光耀时常强调:“学习和掌握先进技术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推动学科的进步,更是为了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近期,一位居住在广州的患者因前列腺增生导致排尿困难。在阳江朋友的推荐下,他找到了陈光耀并接受手术治疗。陈光耀采用1470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术后4天患者顺利恢复,解决了疾病困扰,且未出现患者最担忧的尿失禁问题。

早在2016年,陈光耀便了解到三分法1470激光剜除术能够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并且操作简便。于是他开始学习并应用1470激光技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在阳江地区,陈光耀率先成功实施了前列腺激光手术,并积累了约2000例的手术经验,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手术方法。

陈光耀还精通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手术技术,拥有超过18年的实践经验,累计完成了4000多例手术,是省内该技术领域的知名专家。陈光耀说,学科建设要以患者为中心,确保每一项新技术的引入都能带来实际的临床效果。

● 创伤骨科副主任医师  冯小仍  学习先进理念  打造专科优势

在市人民医院创伤骨科,冯小仍致力于形成独有的技术优势和科研实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医疗团队。

2020年,冯小仍从香港大学博士毕业后,作为海外人才引进到市人民医院创伤骨科。他用多项措施提升科室技术,包括定期学习、病例讨论、追踪国际文献,并引入中国香港及美国骨科培养模式,有效改善科室技术不均衡的状况,增强科室国际技术跟进能力。在团队的努力下,该科被评为2022年度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科室,2023年度广东省二级创伤中心建设单位,为科室的后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冯小仍表示,学科建设需要临床与科研并重。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他引导团队进行临床科研,获得丰硕成果,如发表SCI文章12篇,获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10余项科研资助,以及多项发明专利,显著提升了科室的科研水平。

●心胸外科主任  陈厚赏 聚焦学科建设  提高医疗质量

“推动学科发展不仅是国家层面的政策导向,也是我们医院追求的目标。”心胸外科主任陈厚赏强调,心胸外科作为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肩负着救治阳江地区严重胸外伤患者的重任。

在陈厚赏的带领下,科室积极引进新技术,如胸腔镜技术等,实现了从传统开胸到微创手术的转变,包括单孔手术。心胸外科在阳江地区率先开展高难度微创手术,如胸腔镜治疗手汗症、肋骨骨折钢板固定术、肺癌根治术等,率先实施ERAS快速康复治疗,术中不置管,显著提升了手术精准度和患者康复速度。

“心胸外科相较于其他外科领域,起步较晚,因此更需提高科室学科建设能力。”陈厚赏说,心胸外科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学习交流机制,通过定期组织国内外学术交流、邀请知名专家举办讲座和手术演示。同时通过专科联盟的平台,柔性引进优秀人才,推动学科的持续发展。

●脊柱骨科一区主任  黄宏伟 积累临床经验  紧跟发展趋势

市人民医院脊柱骨科一区,作为我市最早成立的脊柱专科之一,不仅在脊柱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在门诊量和手术量方面也处于全市领先地位。作为临床科室,黄宏伟及其团队特别注重专科的发展,致力于通过专科的进步来推动学科建设。

近年来,脊柱骨科大力发展微创手术,以双通道脊柱内镜手术、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和机器人辅助手术为技术核心,诊疗范围涵盖脊柱退行性疾病、脊柱脊髓创伤、脊柱脊髓肿瘤和脊柱感染性疾病,并引进“天玑”骨科机器人、Maxmore椎间孔镜系统、超声骨刀、小骨动力系统、骨密度仪和一系列的康复理疗设备。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先进设备的引入,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持续攀升。

黄宏伟和团队还根据专业特色,将拟定颈椎、畸形和微创作为三个亚专科方向,制定更加详细和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计划,以促进学科技术的全面进步,提升科室的科研水平。

● 感染内科主任  付荣泉 深入专科领域  开拓前沿技术

感染内科主任付荣泉介绍,该科致力于感染性疾病、普通肝病及肝肿瘤三个亚专科领域的深入发展,紧密追踪学科前沿动态。科室成员积极通过进修学习及参与各级别学术活动,持续提升团队的专业技术和诊疗能力。目前,科室已顺利完成一项药物临床试验四期项目,并将继续承担新的研究项目。

随着学科建设的不断加强,感染内科的专业技能和医疗水平显著提高。感染内科成功引入了多项先进技术,例如人工肝技术,并与肾内科合作开展了DPMAS人工肝血液净化技术,用于治疗肝衰竭,显著提高了肝衰竭的救治成功率,并成功救治了多名肝衰竭患者。还与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合作,开展了早期肝癌的射频消融治疗,目前已成功治疗多例早期肝癌患者。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发挥技术优势,一年内治愈了众多从其他地方转诊来阳江的疑难发热患者。

● 中医科主任  赖逸贵 发挥中医特色  加强诊治能力

近年来,市人民医院重视中医药工作,中医科通过一系列创新措施和特色疗法,成功提升了科室的整体实力。

中医科主任赖逸贵认为,中医科要坚定传承发展好中医药,重点开展优势病种的研究,制定中医特色诊疗方案。目前,中医科开展了针灸、脑循环治疗、神经电刺激治疗、穴位贴敷、药物罐、药物浸浴、中药调膏外敷等中医特色疗法,为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提供了技术保障。

此外,还开设了广东省名中医工作室、中医疑难病门诊、中医睡眠门诊、中医脾胃病门诊、中医肿瘤门诊和中医脑病门诊6个专家门诊,进一步强化了中医科的专科特色,将中医理念融入综合治疗方案中,为患者提供多元化的治疗选择。

●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  荣令 加强规范诊治  推动医学科普

在呼吸疾病防治领域,呼吸学科扮演着核心角色。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荣令及其团队专注于治疗和预防呼吸疾病。他们强化了慢性呼吸病管理、肺癌早期诊断与治疗、危重症抢救以及气道和肺部疾病的介入治疗,从而完善了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体系。

荣令表示,对于常见和多发的呼吸疾病,多学科合作至关重要。他们积极整合医学影像学、病理学、临床微生物学、风湿病学、睡眠医学和药学等相关专业资源,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治疗方案。在提升诊疗水平的同时,团队还发展了特色诊疗项目,包括过敏性呼吸疾病治疗和良恶性呼吸道疾病的介入技术。

此外,荣令和团队还不断完善呼吸疾病的预防科普,强调疾病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提高公众对呼吸疾病的认识和自我保健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