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挨深茂铁路的那龙镇龙胜村凤山林地。 钟健龙 摄
阳江日报讯(记者/许倩)作为全省首个集体林地规模化合作开发试点项目,阳江市“联农带农,共建绿美”集体林地合作项目落户那龙。近日,记者走访阳东区那龙镇龙胜村获悉,该村共有集体林地2250亩,本次试点以凤山600多亩林地为“试验田”,预计每亩林地租金增收约10倍,同时创造约50人次家门口就业机会,同步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和村集体增收,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走进紧挨着深茂铁路的凤山地界,可近距离感受绿美气息,这片郁郁葱葱的“沉睡林地”,将因改革红利,变身“绿色银行”。“我们之前一般租给个体户,主要种植桉树、松树,每年每亩村集体收入约6万元。现在引入新发包模式后,每亩收入可增至60万元。”龙胜村党支部委员会委员钟健龙介绍,目前东鸿集团正在进行清表工作,将选用黑木相思等优质树种混交乡土阔叶林,在提升产值的同时,对保护土壤也有益处。
这一喜人蝶变,源于那龙镇通过“补改投”方式扶持规模化经营主体,积极推进集体林地合作项目试点而诞生。那龙镇委副书记、镇长郑民表示,该项目以和平村、龙胜村为首批试点村,联合阳东区东鸿城市建设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开展村企合作,盘活集体林地,同时引入阳江农商银行提供专项低息贷款支持,旨在深化林权制度改革,联合三方力量,将“青山”变“金山”,推动林分、林相更优。
据悉,和平村有300多亩林地因各种原因闲置多年,龙胜村虽有连片林地,却因劳动力不足、经营模式单一等问题,导致经济效益不明显。引入新型经营主体后,将由东鸿集团优化林分结构,提升碳汇能力,助力生态修复。同时,通过构建多元合作经营、利益共享分配、科技支撑和监管保障“四个体系”,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联动机制,实现多方共赢局面。
首个林业改革试点成功,是那龙镇不断创新农村集体经济改革路径的生动缩影。自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那龙镇以跨村联建模式,推动历屯村、龙胜村合作出资收购富民水电站,增加村集体年收入约13万元。组建3家强镇富村公司,承接土地整治、农村保洁、农业生产托管等服务,其中阳东区龙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与那龙村委会、那龙社区、田畔社区、龙胜村委会成功签约镇区环卫保洁和垃圾收运市场化项目,预计增加40余万元经营收入,带动2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另外,那龙镇还积极争取2301.8万元省级水库移民示范项目资金,加快阳东区重点建设项目移民新村厂房施工进度,建成后通过招商引资,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30多万元的经济收入。目前,厂房项目建设进度约80%。
郑民表示,下一步,将深化提升“联农带农,共建绿美”集体林地合作项目试点质效,加强与上级业务部门的沟通联系,扎实做好林地权属规整、纠纷调解等工作,为林权改革项目扫清障碍。同时,发挥好3家已有强镇富村公司的示范作用,拓展环卫保洁、绿化管护、土地整治和美丽圩镇“七个一”项目运营等方面业务,持续推动村集体经济增收。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