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新洲镇表竹军事拓展培训基地参加训练。

阳东区打破“先建设、后招商”传统桎梏,“市场化”思维激活本土特色资源

“运营前置”绘就阳东乡土“新变形记”
2025-07-31 来源:阳江日报

学生在新洲镇表竹军事拓展培训基地参加训练。


当今时代,城里人回归自然、健康生活的向往更盛,乐游乡土、夜宿村落逐年展现出巨大商机。这一新生市场趋势,恰好迎合了阳东农文旅融合转型之需,也为其以“运营前置”为墨、绘就一出出老村“新变形记”埋下伏笔。

自2022年底省“百千万工程”的时代号角吹响,阳东这片热衷先行先试的热土即刻马不停蹄,系统梳理出一批有待深度开发经营的乡村“潜力股”。

以“树典型、强典型”为根本指引,阳东区委、区政府提倡“打破老思路、开创新局面”,改“先建设、后招商”为规划、建设、招商“同步走”,将重运营前置的发展逻辑,贯穿至激发出农文旅一线资源禀赋最强活力的全过程。

运维前置也称OEPC模式,突出以未来实际运营为导向,将运营团队的经验和智慧融入到前期决策、市场定位、规划设计、营销策略、服务运营等项目全生命周期。以新洲表竹、大沟寿长、雅韶笏朝等“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为例,阳东用一个个鲜活实践证明,这一颠覆传统的开创之举,正在重塑乡村产业探路高质量发展的“新内核”,并赋予乡村一种新时代下更经得起市场考验的强大生命力。

■ 文字/阳江日报记者 许倩   ■ 图片/阳东区提供

调研市场科学预判表竹红色文旅当夏正“热”

“自今年7月1日开营以来,表竹军事拓展培训基地已接待学员数千人次,涵盖青少年学生、企事业单位员工、党员干部等群体。”基地运营企业负责人、广东省乡村振兴产业联合会会长、广东省广大乡创集团创始人邹志雄介绍,通过基地运营,表竹村的集体闲置资产得到有效盘活,同时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等产业发展,增加了村民就业机会和村集体收入,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40万元,带动300人就业。

表竹军事拓展培训基地是省“百社联百村”专项行动在阳东率先试点以来,第一个成功落地的运营类项目。“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创新的运营前置策略。”新洲镇党委副书记冯思博介绍,新洲镇在表竹村红色文旅融合发展项目中,全程运用“运营前置”思维,通过提前深入挖掘红色历史文化内涵,使文化成为项目发展的灵魂与核心竞争力;提前盘活村内闲置资产资源,为项目运营管理奠定物质基础等。

早在项目规划初期,新洲镇积极对接联系各社会组织及所属会员企业,得到了广东省乡村振兴产业联合会的大力支持,作为运营方,广东省乡村振兴产业联合会和广东省广大乡创产业研究院多次到表竹村调研。邹志雄表示,表竹村是革命老区村,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并获得省、市级国防教育基地、国家3A级旅游景区等称号,非常适合打造军事文化教育基地。

通过对接教育机构、学校、企事业单位,他们发现,青少年军事拓展培训以及成人国防教育体验市场需求旺盛,而阳江地区在专业化军事素质教育领域尚属空白。基于此,运营团队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防教育训练基地为目标,从场地选址、功能分区到设施配备,均围绕未来运营需求展开,确保基地从诞生之初便贴合市场实际需求。项目落地后,专业运营团队迅速进驻,配置国防训练、军旅研学等系列设施设备,同时积极拓展市场,针对不同培训单位和人员,科学制定课程体系。

冯思博说:“只有以运营前置结果预设为导向,以运营数据预算预测为科学依据,协同业主需求,才能全面为业主解决根本性的经营问题,克服传统模式下项目建成后运营不畅、收益乏力、资金断档等一系列问题。”

“建招同步”无缝衔接  寿长蚝交易码头营地“零空窗”

7月13日,阳东区大沟镇举行西海岸滨海风光示范区寿长蚝交易码头营地项目运营签约仪式。该项目总投资1600万元,占地2万平方米,是西海岸滨海风光示范区连线成片规划中的关键支点,将通过深度整合寿长河国家红树林湿地公园生态资源与“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寿长蚝养殖基地优势,构建起集露营基地、房车营地、特色餐饮、蚝交易市场于一体的全链条文旅产业集群。目前,露营基地已基本完工。

作为运营企业,原生农渔(广东阳江)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原生农渔公司”)副总经理韩晨表示,公司规划以寿长蚝产业为核心,投资1000多万元建立蚝收购中心、酒店、民宿等配套设施,打造寿长蚝品牌。大沟镇寿长村党委书记雷自妥说:“项目运营后,可为我们村集体年收入增加21.6万元,同时带动村民100多人就业。”

大沟镇委书记梁志光表示,该项目打破“先建设后招商”的传统模式,通过“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招商”的创新机制,确保了建设标准与运营需求无缝衔接,较传统模式缩短空窗期3至6个月。

早在项目规划阶段,大沟镇便明确“生态+产业+文旅”的复合定位,携手意向运营商原生农渔公司,精准规划营地功能模块,迎合市场需求,奠定运营根基。

进入建设阶段后,大沟镇果断摒弃“建好再说”思维,推行“建招同步”模式,工程启动即同步开展招商谈判,并商定运营方投入约1000万元完善配套设施,建成即可交付装修。

依托前期与运营商的深度协同,项目将在竣工当日完成设备调试、商户入驻等准备工作,直接进入运营状态,打破了传统项目“建成即闲置”的困局。这种“零空窗期”模式不仅让项目快速产生收益,更能通过运营反馈,反向优化后续建设细节。

“运营前置为克服供需错配、收益缓慢等项目痛点问题,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梁志光表示,传统项目常因建设与运营脱节导致功能闲置,而“运营前置”让市场需求主导建设。寿长蚝交易码头营地将“蚝交易市场”与“特色餐饮”相邻布局,精准满足“现买现吃”需求。另外,因提前锁定运营商,寿长蚝交易码头营地建成即产生租金、交易佣金等收益,通过“运营前置”实现收益加速回笼,较传统模式提前1年盈利。

遵循“建设不等人,招商不脱节”原则,大沟镇率先投资约8000万元建设西海岸滨海风光示范区(阳东段)大沟镇观海路提升工程,同步规划海头湾海滨公园、华洞渔人码头项目运营前景与合作招商。在主体工程施工期间,两大项目已与意向运营商敲定1000万元运营装修方案,确保工程竣工后即可启动试运营,避免“建完再改”的资源浪费。

拒绝“拼盘”更重体验雅韶递进式打造研学打卡点

“从5月接第一个大型研学团开始,雅韶镇已接待数千名中小学生到此开展研学实践。”雅韶镇委委员、副镇长区嘉敏表示,该镇坚持以“运营前置”为核心思路,通过“环境优化—乡村美化—产业强化”的递进发展路径,坚持精准定位、精细设计、长效运营,将村庄建设与经营并举,全力推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变,乡村环境和集体经济实现多点开花。

作为“广东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镇”,雅韶立足近郊区位,抢抓阳东区打造那龙河碧道农文旅融合商圈等发展机遇。雅韶镇党委书记黄仲康提出:“以产引产、以商引商,借红色革命旧址、传统村落底蕴,将研学旅游和特色美食一炮打响!”

去年,雅韶镇成功申报区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3个、市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1个,成为阳东区首批授牌基地数量最多的乡镇。此前,镇区内的阳江漆艺院已获批省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区嘉敏表示,传统文旅项目一般投入大、周期长、重资产,研学基地多以参观布展等功能为主,缺乏沉浸式、场景式体验。为此,雅韶镇一开始就拒绝“拼盘”式景点拼凑,更注重基地服务和研学体验。

以笏朝村、雅韶村创建典型村为契机,雅韶镇坚持以运营前置思路推进“全域研学”战略。依托丰富的红色、古色等文旅资源,首先从乡村建设整体规划着手,邀请专业团队对村庄的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设计,明确绿美乡村和文旅特色村一体推进。

随即,通过盘活村内闲置土地和鱼塘资源,投资380万元打造笏朝村特色美食休闲产业项目,预计建成后能为村集体增收超75万元。为避免同质化,满足研学群体高频次、短时长、强体验、即时性等需求,同步投资370万元建设研学教育营地项目,在雅韶村委会巷头村和庵后村连片打造包含民俗展示广场、红色主题游园、无动力乐园等沉浸式研学体验场景,同步配套休闲餐饮区、研学展馆等丰富业态。预计两大项目建成后,每年将吸引旅游、参观和研学人数5万人以上。

通过“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招商”,雅韶镇主动接住研学企业抛来的“橄榄枝”,进而促成镇政府“做媒”、研学企业和沿线村股份经联社“联姻”的“政企社”三方合作模式。当前,已初步打造串联笏朝村、平岚村和雅韶村资源的“铁三角”研学路线,通过资源互补、线路联动,形成了“美食体验+红色教育+文化浸润”的立体化研学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