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广东阳江发布”报道,阳东区新洲表竹、大沟寿长、雅韶笏朝等“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正探路高质量发展的“新内核”,挖掘历史文化底蕴与产业基础,建设特色乡镇,促进乡村振兴。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

期待有更多“特色乡镇”出现

周雪燕

2025-08-11 来源:阳江日报

据“广东阳江发布”报道,阳东区新洲表竹、大沟寿长、雅韶笏朝等“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正探路高质量发展的“新内核”,挖掘历史文化底蕴与产业基础,建设特色乡镇,促进乡村振兴。

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乡镇加速发展,无论是环境还是经济,都取得了较大成效。但一些乡镇求新、求美、求大,缺乏对历史文化遗产、民族文化风格和传统风貌的认识和保护,往往通过抹墙漆、涂墙画、建广场、修庭院等形式建设乡镇,最终导致乡镇发展缺乏地方特色,多地风貌趋于同质化。

乡镇之美,不在于建筑洋气、风貌新潮,而在于地域特色、民族风情、人文底蕴之美。其中,新洲镇表竹村依托“革命老区村”底色,以省市级国防教育基地、国家3A级景区为基础,聚焦红色文化与军事教育的深度融合,将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载体,打造军事文化教育基地,通过沉浸式体验强化“红色旅游+教育”标签,形成具有政治教育意义与旅游吸引力的特色;大沟镇以寿长河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优势和“寿长蚝”农产品品牌为双引擎,叠加滨海区位条件,构建“生态保护+特色养殖+文旅消费”全链条——整合露营、房车营地等业态,将生蚝养殖从单一农业升级为“养殖-交易-餐饮-体验”的文旅产业集群,实现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统一;雅韶镇立足“广东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镇”基础,借力打造那龙河碧道农文旅商圈机遇,以“运营前置”理念统筹规划,以笏朝村、雅韶村为试点,推进“全域研学”,融合红色(革命资源)与古色(历史文化)资源,通过“环境优化-乡村美化-产业强化”路径,将美丽乡村转化为“研学+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美丽经济,实现集体经济与生态效益双赢。

乡镇建设要有自身特色。作为决策者,要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摒弃“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挖掘本地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打造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特色文旅,才能达到各具特色、各美其美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