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箭九星在阳江海域顺利发射。
跑好“第一棒”,拉满“战力值”。新春佳节的余温还未散去,海陵试验区已吹响新征程干事创业的冲锋号。
2月8日,海陵试验区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提升落实年动员会,贯彻落实省、市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动员广大干部职工坚定信心、苦干实干,建设具有海陵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推动阳江综合实力加快实现新跃升作出海陵新的更大贡献。
“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定发展信心,要以‘开局即冲刺、起步即决战’的奋斗姿态,大力抓营商环境、抓产业升级、抓项目建设,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比学赶超、赛龙夺锦,在新的一年以新气象新作为取得新成效新突破。”会上,海陵试验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永禄发出了新一年高质量发展的“动员令”。
■文/阳江日报记者 王静 王文娟
■图/阳江日报记者 梁文栋
阳江海陵岛马拉松鸣枪开跑。
过去一年,是海陵试验区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富有成效的一年。海陵试验区以“营商环境年”为抓手,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广大干部群众迎难而上、真抓实干,有力有效应对各种不确定、超预期因素,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
——全年经济承压前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78亿元,总体运行平稳。新增市场主体1294户,同比增长9.19%,签约、备案、引进项目5个,完成招商任务120亿元,超额完成50%。
——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高端精品酒店客房数量居全市第一,民宿产业成为全市龙头,海陵岛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绿能分论坛、马拉松赛事、开渔季等重大活动成功举办,全年接待游客642.2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7.14亿元,创历史新高。
——海陵岛-阳西渔港经济区成为国家级试点,渔港片区风貌提升和渔人码头项目正在稳步推进,闸坡镇成功入选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镇(创先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成效明显,所有行政村集体收入突破20万元,实现了有质量、有韧性、有活力的发展。
沉甸甸的成绩单,浸润着奋斗的汗水,饱含着收获的喜悦,也是海陵试验区继续前行的底气和信心所在。在新起点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既是动员令,更是冲锋号,为全区全年发展划定重点、指明方向,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对于提振信心、激发动力意义重大。
海陵试验区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海陵国际旅游岛,打造‘绿能之都’的优质服务区,建设‘海丝名城’的主阵地,建设现代化海陵已成为全区上下共同的奋斗目标。”陈永禄表示,建设具有海陵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满怀信心、勇攀高峰。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发展谋篇布局之年,战鼓催征,弓满弦张,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奋力夺取“开门红”、赢得“全年胜”。
“推动海陵高质量发展,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海陵试验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林艺超表示,要把既往的成绩和优势作为出发的起点,进一步提高站位、拉高标杆,主动到时代潮流、全球视野、国家大局和省市使命中去定坐标、找对手,与最优者对标、与最强者比拼、与最快者赛跑,落实好市委“提升落实年”各项工作要求,努力为全区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海陵狮舞贺新春送祝福。
“新春第一会”只是序章,更重要的是续写“实干篇章”。
今年,海陵试验区将以“提升落实年”为主线,深入实施“产业振兴工程”,依托资源禀赋和现有产业基础,聚力打造主导产业体系,加快推动“一体两翼”产业发展格局,围绕延链补链强链开展精准招商、以商引商,更好为产业发展蓄势赋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具有海陵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坚定不移大抓特色产业,挺起发展脊梁。要充分利用海陵独特的产业资源和区位优势,发挥在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特色产业方面的潜力,加快全域全面“融湾入圈”,打通基础设施“硬联通”。围绕“打造特色鲜明的海陵国际旅游岛,建设适度多元的海洋经济服务区”的发展定位,坚持用全域思维优化产业布局,加快编制海陵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以“海丝文化传承”为主体,加快形成东翼“空天旅融合”和西翼“港产游联动”的“一体两翼”产业空间布局,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新动能。做强做大滨海旅游品牌,积极梳理整合全要素,以整体规划塑造、精品线路串联、赛事活动激活、特色产业强筋、文明建设赋能,不断把滨海旅游品牌价值呈现和淬炼出来。适度发展多元产业,加快推动闸坡国家级中心渔港建成陆海岛统筹、港产城融合、渔工贸游一体化的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
坚定不移推动文旅融合,擦亮发展品牌。要扎实推进水遗中心展陈工作,加强文创产品开发,加快谋划建设大型海丝博览园,建成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海丝文化产业带,构建起全市海丝文化深度体验区。打造一批更高标准的乡村民宿(酒店),创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大力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文创产品开发,活化利用古村落古建筑,培育一批新的民俗游、文化游、红色游、乡村游等特色精品路线,不断丰富文旅+新业态。高水平办好南海(阳江)开渔季、阳江国际风筝邀请赛、阳江海陵岛马拉松赛等国家级、省级文旅赛事活动,以赛事筑品牌、带产业、聚人气,打造经济新增长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抢抓低空经济新赛道,谋划建设低空观光文旅项目。
坚定不移优化营商环境,抓实招商引资。要坚持政企同心、协同发力,持续疏堵点、解难题,更好地为企业群众排忧解难,加快构建与大湾区同标高的营商环境。深入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围绕农文商旅、绿色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细分领域开展专项招商。要以战略思维攻坚重大项目,全力冲刺项目策划、项目投资、项目招商“三个突破”,以增量带存量,不断完善招商新模式和强化招商新保障。
坚定不移攻坚“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现城乡蝶变。要锚定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推动区镇村综合实力全面提升。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建立健全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巩固现有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成效。抓好农房风貌管控提升,突出“本土化”,体现多样性,让农房风貌与周边环境、当地文化浑然一体。加快新建和改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深化绿美海陵生态建设,持续开展县镇村绿化美化,大力实施全民爱绿植绿护绿行动,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抓好典型镇村建设,提高标准、丰富内涵,实现干净整洁后要向美丽宜人转化,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坚定不移坚持干字当头,形成强大合力。要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彰显大格局,在真抓实干中彰显高标准,按照既定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推动各项工作取得一流业绩。牢固树立以实干实效论英雄的鲜明导向,完善容错纠错机制,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大胆果断使用表现优秀的干部,形成奋发有为抓落实、你追我赶加油干的生动局面。在众志成城中彰显凝聚力,坚持党群同心,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凝聚起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滨海旅游风光。
一年春作首,万事干为先。承载着新一年的期许,海陵试验区正站在新的起点上,以昂扬的姿态迈向新征程,目标更加明确,任务更加艰巨,信心也更加坚定。
如何将高质量发展“规划图”转化为海陵大地的“实景画”?大会上,海陵试验区闸坡镇、有关部门、企业主要负责同志共话高质量发展大计,晒目标、亮思路、表态度、定举措,全力推动海陵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攀升新高度、铸就新辉煌。
闸坡镇委书记谢少山表示,将聚焦“提升落实年”工作目标,全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确保各项工作取得更大实效。聚焦绿色生态优势,深入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利用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等资源,打造更多具有吸引力的文旅项目。坚持“向海而兴”,加强国家级中心渔港建设管护,加快现代海洋牧场建设,完善海产品加工产业链。推动文旅融合,依托“南海Ⅰ号”等历史文化资源,继续打造全域旅游品牌,推动旅游服务提档升级,推出更多精品旅游线路。做好“土特产”文章,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走好特色差异化发展之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构建,全力配合推进中远海运重工华南基地项目落地。抓好“提升落实”,做好典型镇、典型村巩固提升和培育建设,推动全域风貌提升,加快土地综合整治改革,确保2025年每个村集体年收入超25万元。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副馆长郭亨文说,将积极融入海陵岛发展大局,以“提升落实年”为主线,持续在建设传统与现代相互辉映的海丝文化深度体验区中,在建设海丝名城上下功夫、求突破。坚持“保护第一”原则,传承创新文博主业,抓好文物保护和博物馆管理,推进广东海丝馆展览提升工程,推进广东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建设。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抓住数字经济的新风口,建立数字文创开发新模式,通过创新合作模式打造南海Ⅰ号的品牌IP,建设广东水下遗产保护中心国潮文创街,继续牵头推进南海I号海丝博览园可行性论证,为政府的产业布局、控制用地、长远规划提供决策依据。以文化铸魂赋能产业升级,不断健全南海I号和海丝文化产业发展要素,完善文旅产业链条,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加强与旅游部门的合作,积极参与海陵岛的公共文化建设,为海陵岛产业升级注入海丝文化的活力和动力。
海陵试验区经济投资局局长林进良表示,将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严格按照“提升落实年”的总体要求,努力实现GDP增长5%的预期目标。推动文旅融合,引进适应市场需求的高质量旅游产品,全面提升地区文旅品牌和旅游服务质量,优化整合产业布局,助力打造海陵国际旅游岛。大力发展深蓝经济,做强做大生态渔业,引进大企业大资金大项目投资海洋牧场,确保农业经济稳定增长。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全面落实营商环境条例,实现办事标准和服务质效与大湾区城市全面接轨,让企业项目“落地无忧、发展提速”。实行精准招商,加快中远重工造船项目落地建设,引进商业航天创新发射中心和卫星发射母港在海陵落地建设,重点引进旅游产业、海洋休闲渔业、海洋生物科技、会展文化、生态精品农业、文化娱乐等产业,培育新业态。积极筹措政策资金,加紧完善储备项目的前期工作,助力重点项目建设。
海陵试验区社会事务局局长陈年昌表示,将凝聚各方力量,加快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培育工程,守好粮食安全底线,提升粮食单产,做好“土特产”文章,打造粤字号农产品品牌,加强科技兴农,提升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科技应用水平,建设现代设施农业示范点,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更多精品乡村旅游线路,加大农文旅项目招商引资力度,抓好项目服务工作,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争取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为农民就业增收提供渠道保障。打造海洋经济强区,推进海洋牧场、渔业全产业链建设,促进海洋渔业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型升级,加快老旧渔船更新改造,建设国家级渔港经济区,打造渔人码头沿港特色风貌区,建设智慧渔港。
海陵岛大角湾海上丝路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凤宝表示,将加大旅游投入,促进文旅融合,助力阳江市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找准旅游发展定位,深度挖掘滨海文化、疍家文化和海丝文化的旅游产品,推动文化、体育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注重创新与传承的结合,打造特色产品,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旅游体验,实现景区产品业态特色化、景区服务人性化,突出滨海旅游特色的差异化。科技赋能智慧服务,加快平台化、数字化、智能化企业转型,与广东海洋大学、浙江深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深度合作,不断提升智能化水平。注重细节管理,加快住宿,轻餐饮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进和完善服务流程,优化游览线路,促进景区华丽转型。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商务经理高淞表示,能够为海陵的发展添砖加瓦,深感使命光荣,也必将全力以赴。今后将严格把控工程质量,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科学规划施工进度,精心制定施工计划,合理调配资源,确保项目按时交付,让民生工程早日惠及百姓。强化安全管理,加强施工人员安全培训,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坚决杜绝安全事故发生。加强与当地社区、居民的沟通合作,尽量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以承接阳江市场性项目为契机,充分挖掘并调动属地资源,秉持更快、更高效、更优质的原则,积极投身海陵高质量发展,助力海陵试验区“百千万工程”的顺利推进,为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贡献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