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擎天石柱刺破云雾。

挂在崖壁上的栈道。
杨柳风劲吹时节,在当地朋友的陪同下,我游览了羊狮慕景区。它位于江西省安福县,与武功山景区毗邻,民间有“武功奇绝独一处,风景尽在羊狮慕”的说法。
在前往景区的车上,我很好奇“羊狮慕”名字的来历。朋友说,宋代诗人杨万里求学期间曾经游历于此,山中奇石耸立的奇景,让他流连忘返,感慨万千,即兴留下诗篇:“神笔插霄汉,云气蘸锋芒,时时同挥洒,散作甘露香。”源于胜景令杨诗人日夜思慕,于是曾经得名“杨思慕”;或许由于景区里云海雾涛如梦似幻,常常形成“羊”或“狮”追逐嬉戏的奇景,又有了如今“羊狮慕”这个趣味横生的名字。
游览羊狮慕景区,虽然仅半天时间,但山之奇特、云之奇幻,还有栈道之奇危,让惊美、惊喜和惊险与我们一路相随,同时也给我带来了如神似仙、如梦似醒的灵魂享受……

云蒸雾绕的群山仙境。
崖峰 让我读懂
“鬼斧天成”
乘坐索道、山顶小火车,又坐上电动观光车,几经周折才进入了羊狮慕风景区。在入口处,刚好碰到几位来自广西的女游客,她们欢声笑语,满脸兴奋,“我们已是第三次来啦,云山雾绕,每次观感和体味都不一样,那个美哟!”她们咂咂嘴,而我对美景的神往更加急切了,不由自主加快了前行的脚步。
云雾遮掩了远山,低头前行近二十分钟,不经意间抬起头,迎面,两尊巨石凌空而立,它们形似硕大的案板,相互依偎在一起。其中一块的南面,格外平整,如同锯子割出来的,不过在这悬崖峭壁间,锯子该有多大呢?又如何锯成的呢?这为我留足了无限遐想的空间。厚厚的青苔爬满巨石,似乎在低诉着亘古的历史传说,峰壁上还有古蔓藤萝纷乱地环绕,让人不得不敬佩生命的顽强与执着。
栈道蜿蜒曲折,前行五六百米,路岸下,一尊青石拔地而起。下台阶,走近仰头观赏,青石足足有四五层楼高,形状很像巨人的手掌。朋友说,掌上纹路清晰,五指分明,因此当地人称之“如来神掌”。细细观看,石壁上确实分布了很多线条,与我们手掌交错的纹路倒有几分相像呢,众人无不慨叹大自然的奇妙。
羊狮慕的山是奇特的,雄山壁立,崖峰嵯峨,异峰如塑,怪石纷呈。一路走来,那些山与石,有的如竹笋,在云层之上,孤兀兀地育芽拔节;有的如古代大臣在朝堂上手捧的玉笏,在悬崖一角朝天挺立着;有的如迎风鼓起的帆,流云如波涛从石下翻腾而过,那帆顿时更具劈波斩浪的动感了……在山石罅隙间,虬松翠柏旁边,时不时会淌出一股股清澈的泉流,泉水欢快地飞溅着,为这片偌大的奇石盆景增添了一抹灵动与美感。
云海 让我读懂“诡谲变幻”
前面乘缆车上山时,浓雾弥漫,我隐隐预感到某种遗憾。的确,遗憾于晴日里尽收眼底的群山连绵、层峦叠嶂,不过也有幸领略了羊狮慕胜似仙境的云海胜景。此前,我曾看过不少云海,但如此飘逸洒脱、瞬息万变的云雾,着实令人啧啧称奇。
站在揽胜台,对面的山势左高右低,交错起伏,很像俯卧的骆驼。山坡上,稍微舒缓的地方,是茂密的原始森林,陡直处,则裸露着平滑的岩石。云雾如雪,遮盖了山脚,而山腰上,云瀑时浓时淡,又浓淡相宜,有的如白色纱巾,淡轻而朦胧,有的如洁白的棉絮,一团团、一簇簇……云山雾绕的巨幅丹青水墨画就这样立体呈现在眼前了。徐徐吹送的凉风如无形的魔术师,让云雾连续变换着各种难以临摹的形态。我凝神静望,渐渐感觉脚下的山、对面的山都在随着云浪缓缓飘动,这是一种半梦半醒的意境,轻柔、虚幻、飘逸,实在妙趣天成。我猜想,这幅画中的动感、韵味与情调,世界上任何丹青高手恐怕都不可能企及。
从聚贤台往左上行,沿着石质山脊步行约200米,云雾间,隐约望见一组石头,神似一只母鸡带着几只小鸡归巢。歇息片刻,只听有人“哇”地一声惊叹,我转身望去,云雾淡了许多,那组石头也清晰起来,而更远处,三五座山峰竟也在云顶露出了头,如茫茫大海上飘荡的几叶孤舟。我不免有些担心,云海汹涌翻腾,会不会将这些“小舟”忽地“冲”翻了呢?远景、近景,白色云雾成为这片景致的留白,我和同行的朋友纷纷举起手机、相机拍摄。再次翻看照片时,我心里又禁不住泛起了嘀咕:“如果照片洗出来,别人会不会怀疑那几座山峰是后期处理时,特意加上去的呢?!”
有诗云:“阴晴雾奇变,景随四时移。”行走在羊狮慕的崇山云雾里,我静静地想,白云清雾对于山川美景,应是一道不可或缺的天然粉饰。它聚散盈缺、乍起乍收、飘忽不定、吞吐万变,“一重未过一重催,一畔萦岩一畔开”。它如神来之笔,让奇峰峻岭更富幽梦般的传奇,不知不觉中,我的心境回归了淳朴、皈依了自然。即景生情,我想起了南朝齐陶弘景在《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中所言,“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栈道 让我读懂“步步惊心”
陪同我的朋友虽然反复叮嘱: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但我并未放在心上,羊狮慕的山路虽然崎岖难行,但与朋友边走边聊,并未感到危险与恐惧。后来走上栈道,看到对面走来的一位身材苗条的女游客,紧紧地抓着一位男孩子的手,紧绷着脸,一副惊魂未定的样子,我顿时忍俊不禁,暗自窃笑她胆小如鼠。不过继续前行时,我的心也渐渐悬了起来。
栈道不算宽,半米左右,外侧护栏是用水泥做的,乍看上去很像原木拼搭而成。山上水汽重,略有坑洼的路面湿漉漉的,每走一步,都生怕脚底不稳,滑倒了。偶有栈道连接处闭合不够紧密,缝隙下空空如也,深不见底。
碰到几位游客在眺望一处美景,我也好奇地凑上去,刚扶上护栏,不经意向下瞥了一眼,不仅感受到什么是万丈深渊,而且心头也顿时感到一阵慌乱。同行的两位大姐或许也被惊到了,“哎呦呦,看着眩晕呢,不行了不行了……”我佯装镇定地冲她们笑笑,其实心里已虚得厉害,手根本不敢离开护栏。
我正谨慎上行,朋友让我稍作歇息,转身看看对面的风景。不转身则已,转过身,虽然凉风萧萧,但我还是被惊出一阵虚汗。我这才发现,栈道完全悬于笔立的山壁半空,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我惊悚地赶紧转回身,定了定神,头稍稍左转,目光朝向山体,右手护着右眼,遮挡着悬空一侧的视线,虽然心里已经打起了退堂鼓,但还是决定硬着头皮,赶紧走过这一段。
我鼓励着自己,再次迈开腿,又感觉脚底空虚,心跳很快,小腿乏力又发软。我高度集中精力,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向前挪移,突然一个揪心的念头袭来:栈道会不会突然垮塌呢?霎时间,我差不多要魂飞魄散了……幸好,朋友看我惊恐的神态,赶忙追上来,让我握住他的手,走在里侧。随后路途中,虽然迎面走来的几波女游客捂着鼻子,嘲笑我们两个大男人“亲密”地手挽着手走路,但我俩有说有笑结伴前行,倒是让我的情绪放松了不少,脚步也更踏实了。
常言道,置于险地而后快。实话说,心理素质不过硬的人,走过羊狮慕这段栈道,真不知要出几身汗呢!同时我也实在想象不到,这样的栈道,是谁修的?又是怎样修出来的呢?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