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钢公司的现代化智能制造基地生产车间。 林倩宇 摄
■ 阳江日报记者/许 倩
“2018年产业转移从东莞到阳江,2020年落户阳东的厂房投产,第一年产值就超过2000万元‘上规’。2024年公司产值同比增长20%多,2025年,我们的发展目标是再增20%-30%!”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广东省粤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粤钢公司”)副总经理曹彦军自信地说。扎根阳江的第一个五年,该公司依托当地优越的交通区位、完备的产业链条、强有力的服务配套等要素支撑,取得每年产值均实现同比增长两位数的亮丽成绩。
凭借其在珠三角长期积累的客户资源,粤钢公司更是带动了一批产业链下游企业到阳江共觅新的发展机遇,促进新材料产业供应链不断朝“共赢链”升级转化。
订单年均增幅超三成
在阳东区珠海(阳江万象)工业园内,毗邻北惯高速枢纽的黄金区位,一座总投资逾亿元、占地超4万平方米的现代化智能制造基地焕发出蓬勃生机。这里正是以建设“标杆工厂”为使命的粤钢公司,一家集研发智造、成果转化、供应链服务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3月21日,记者走进粤钢公司生产基地,看到各类智能化设备高效运转,工人们和工业机器人协同作业。现场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通过全自动物流系统精准调度原材料,数字化品控平台实时监测生产全流程,以效率和品质“说话”,全力提升现代化智能制造基地的“成色”。
作为我市新材料产业领军企业之一,粤钢公司已获得“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阳江市清洁生产企业”等多项资质认证,其产品矩阵涵盖特种合金材料、高端不锈钢线材、医疗器械级钛材等十二大品类,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装备、精密器械等战略新兴领域。
在生产车间内,经过精密拉拔、智能热处理等多道工序,特种钢材料被加工成不同规格的工业“骨架”。每批次产品均配备可追溯电子标签,详细记录材料参数、工艺路线等关键数据。曹彦军介绍,近年来,新能源、高端医疗设备等行业对钢材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公司的订单量年均增幅达35%。
“线材直径从1.0毫米到10.0毫米,可以有一万个产品规格。这几年,我们通过丰富产品类型,有效扩大销售网络,实现产值不断提升。从今年一季度情况来看,依旧延续了订单充足的良好态势。”曹彦军说,不锈钢线材可应用领域非常广泛,随着市场客户对线材的功能要求不断趋向轻量化、耐腐蚀,粤钢公司致力于运用钛钢等特种钢材,研发生产出更多高附加值的产品。
朝集聚式智能化发展
公司创始人李华国表示,粤钢品牌自2010年在东莞创立以来,凭借扎实的研发积累与稳定的产品性能,已构建覆盖千余家客户的销售网络。2018年,经阳江市政府招商引资,企业整体迁入阳东区。
“从项目立项到建成投产仅用10个多月,政府专班服务为我们提供了重要支持。”李华国说,自2024年“营商环境年”启动以来,政府部门在政务审批与生产指导等方面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显著提升。同时,阳江交通路网日益完善,“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深入实施,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李华国深耕金属线材行业20余年。他说“我们不仅是产业转移的践行者,更致力于做集群发展的催化剂。”随着阳东区打造百亿级紧固件产业集群战略的推进,粤钢公司的落户带动了30余家下游紧固件企业协同转移至阳江,推动形成从原材料加工到终端产品制造的完整产业链条。目前,粤钢公司已与阳江本地40余家机械制造企业建立稳定供应合作关系。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粤钢公司已拥有核心专利70余项,并与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加速特种金属材料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培育发展新材料领域的新质生产力。继挂牌成立“阳江市粤钢高端紧固件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后,粤钢公司正积极筹建广东省粤钢博士工作站、广东省粤钢金属材料重点实验室,为扩大科技创新赋能效应搭建高层次人才集聚平台。
“目前,我们正在推进全厂设备的智能化革新,目标是构建集数字化管控与自动化生产于一体的‘智能化工厂’,树立行业智能制造的全新标杆。”李华国透露,未来五年,公司将通过增资扩产,大幅提升产能,助力阳东紧固件产业集群向更高层级迈进,进一步巩固阳江在全国钢铁产业版图中的重要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