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德仙20世纪70–80年代中期,家乡人似乎没有多少时间伤春悲秋。因为在我上初中的时候,身边仍有许多同学在为一日三餐发愁。我虽然没饿着,但也是靠家中的长辈日夜劳作才有饭吃。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遇上

善心素字织春天

——散文集《春天的声音》自序

2025-04-13 来源:阳江日报

□ 蔡德仙

20世纪70–80年代中期,家乡人似乎没有多少时间伤春悲秋。因为在我上初中的时候,身边仍有许多同学在为一日三餐发愁。我虽然没饿着,但也是靠家中的长辈日夜劳作才有饭吃。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遇上洪涝灾害,小小年纪的我,已经会因担心水稻的收成而整宿睡不着了。

那时的岁月好像特别荒凉,农村似乎除了野草,其他东西都很缺乏。点一垄豆在旱地上,如果不除草,草会比豆还茂盛;种一畦菜在田头地尾,如果不除草,草会比菜还碧绿;插一亩秧苗在水田里,如果不除草,草会比禾苗还高……

所以一到农闲,家家户户都要忙着除草去了。

但草生生不息。开春,父亲刚把田间小路的草除得干干净净,再添上新泥,最后抹得平整光滑。转眼间,小草就偷偷地钻出来了。其他没有修整的地方,草可谓长得肆无忌惮,惹人愁又惹人爱。

在农村,草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没有草,耕田地的水牛就没有吃的;如果没有草,家里没其他柴火时,就没有烧的;如果没有草,没有种上农作物的地方就成了光秃秃的一片……

当时,作为农村小丫头的我,对草的喜爱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的。那时候,我像春草一般茸茸嫩嫩。虽然年纪小,个子也小,但跟随长辈起早摸黑忙了一春又一春,柔软的性子磨砺得坚韧了,也深深地体会了人生的艰难、生活的不易。

记得某个著名作家说过,再贫苦的童年也是金色。因为,童年是天真无邪的,是简简单单的。童年里虽有风浪,也依然是风景如画,日子虽然过得辛苦,但快乐却唾手可得。

农闲时节,当牛在地毯般的绿草地上静静吃草的时候,我喜欢拔一根嫩嫩绿绿的草芯衔在嘴里,眯着眼睛躺在茂密的草地上晒太阳。风温柔地抚摸着我的脸庞,青草的芳香萦绕在鼻端,水牛吃草的沙沙声是一曲酣畅的劲歌,生命的光华在最嫩的草叶间跳跃。变幻多姿的白云,用天边的那抹轻纱小心地把我包裹成了一棵摇曳的小草。我的童年与严寒酷暑嬉戏,与风吹雨打相依,倾听万籁絮语,笑看云卷云舒。

农忙时节,人们忙得脚不沾地,牛只得把一个白天吃草的时间分成中晚两顿,吃草的地方也不讲究。有时在沟渠旁,有时在公路边,有时在新割了水稻的田间小路上……匆匆忙忙间,哪里有茂盛的小草,哪里就是我的乐园。沟渠旁,摘水边的野花;公路边,编织草蜻蜓;田间小路上,捡拾稻田里落下的稻穗……

人世的困苦与美好总是相对的,悲欢离合也是如此。唯有一颗善良的心,可以在任何时候感受到世间的美好,也才可构造一个美好的世界去感动别人。

若干年后,我从乡村走向了城市,从乡下姑娘成为一名教师。一晃我已到了中年,世事纷纭几多成烟。回首如烟往事,岁月无情地让我两鬓染霜,这么多年不间断的职场紧张繁忙,但文学之梦始终没有完全绝缘,也发表过一些文学作品,现在我要把其中一些文字结集成册,用朴素的文字,记录下我前半生刻骨的记忆与感悟。

《春天的声音》按内容分为春晖、春花、春风、春雨、春泥五个部分。这恰是小草心之所向:感谢三春晖,与百花为友,在春风中笑,在春雨里长,在春泥里涅槃重生。小草的心声既是春天的声音,又是时代的足音,在今天这片绿草如茵的土地上,生活着许多善良美好、努力拼搏的人。

春晖是家人,是光明,是温暖,是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既然报答不了,就把自己变成一抹微光,既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温暖与爱也是双份的。这些可以是“阳春白雪”,也可以是“下里巴人”,但都离不开琐琐碎碎的生活,也都离不开一颗时时刻刻牵挂家人的心。每天,我们从家里出发,又回到家里去,温暖与爱就像太阳一样璀璨,绵绵不绝,地老天荒。

春花是朋友,是同学,是学生,是友情。在小草的心里,他们都是最珍贵、最美丽的。他们是芝兰之室,让我久闻其香,与之化矣;他们是最鲜艳的花朵,让我一路繁花,岁月安然。在他们身上,不管是年华正好,还是似水流年,都磨灭不了深情厚谊。他们是我心灵深处的神来之笔、铁画银钩。

春风是风物,娴静优美;是民生,事无大小。只是风莫测也,一往无前,穿万物而过,留万种声音。且可吹生万物,春风尤甚,风正是因变而生。旷野的小草特别喜爱春风的吹拂,在风中,它变得坚韧而豪放。小草是一个合格的听风者,风奏响的万种曲调,不管是缱绻悱恻,还是雄健浑厚,都一一铭刻在心底;也不管哪种曲调,听后都能够豁然开朗。万事万物也不过如此,珍惜现在,人间处处是坦途,处处是风景。

春雨是杜甫的《春夜喜雨》。小草在它的滋润下,视酷暑如清风,视冰霜如甘露。那一步一个脚印的泥泞,是铸就高楼大厦的基石;那不期而遇的倒春寒,是打破桎梏的枪炮;那惊天动地的雷声,是奔赴战场的鼓点。因为就在我们身边,一个个平凡普通的生活强者,用他们成功感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应该怎样活着。感恩劳动,感恩遇见,感恩挫折,感恩祖国。一切精彩,只因有你。

春泥是路上的美景,是家乡的习俗和变迁,是故土浓得化不开的眷恋。黄色的土层是岁月的沉淀,是历史的风霜,是一代代人辛勤的见证。你承载着儿时的懵懂无知,也承载着儿时的喜怒哀乐,每个人对你的深情和依恋让你变得厚重。我们唯有把自己埋进你的胸脯,吸取你的乳汁,为你添砖加瓦,为你奋不顾身。

我们是风筝,你是牵着风筝的那根线,不管我们飞得多远多高,你都可以把我们拉回来。我们渴望你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年轻,可是,我们深深知道,不管你是何种模样,你都是最美的。你是我们的出生之地,也是我们的皈依之所。渴望有一天,我们能在你宽厚仁慈的怀里得到永生,而我还是那棵小草。

暖暖的阳光轻轻把我唤醒。我伸伸懒腰,用细嫩却有力的小手掀开松软的泥土,悄悄地探出头:“哇!风轻轻、凉凉的!雨斜斜、密密的!世界好小好小……”

春天里,我又遇见了你——那个放牛娃。

对,我就是当年那个放牛娃,一个像小草般弱小但又坚强的孩子。半个多世纪过去,我有幸生活在祖国的大变革时代,即使历经坎坷,也能矢志不移地追求理想,过着安宁幸福的生活。而我的理想就是用文字书写这个大时代。

改革开放分田到户那年,我刚上三年级,不但要放牛,还要跟着父母种地。家里人口多,田地也多,可只有我父亲一个男劳力,所以农活干得很慢,也很辛苦。每到农忙时节,母亲都要三点起床煮饭,天不亮就要下地。我也跟着早起,帮她烧火、洗衣服。春雨霏霏,冷雨随着冷风钻进雨衣直往衣服里渗,即使全身湿透,双脚冻得麻木也要坚持插完秧苗。夏日炎炎,汗水如豆般流下来,把衣服浸透了一遍又一遍,却还要在海子般宽阔的稻田里继续收割。

有一年暑假,我和姑姑们一起收割1.8亩水稻,顶着烈日,腰酸背痛劳作了一天都收割不完。父母打稻谷和运稻谷也累得腿脚酸软,肩膀红肿脱皮,而家里还有20多亩水稻等着我们抢收。

正因为自小和长辈一起务农,深刻体会了农民吃苦耐劳、勤劳质朴等美德,我由衷地对普通劳动者充满了敬意,把他们像英雄一样地赞美。

也正因为自小和长辈一起务农,我才深切体会到父母种田的辛劳,体会到他们养育我们五姐弟的艰辛。为了分担父母生活的重负,我忍痛辍学了,早早接受社会的敲打。我做过小刀厂、鞋厂工人,只是因为自小莫名地喜欢看书、喜爱文学,即使去打工也手不释卷,坚持自学并写日记,还悄悄地爱上了写作。当我有幸成为一名乡村教师,忙碌的工作中也从未放弃写作。

整理完这本书,我的眼前又出现童年那片嫩绿的小草。放眼望去,那无边无际的草地,就是呈现在大自然当中的一面生命旗帜。

未来的岁月里,我还是要像这小草一样活着,一生无怨无悔地活着,不管平凡和伟大,都是生命的一种荣耀。

我想用这本书,洗濯自己的心灵,洗去所有遗落在前半生的尘埃,更轻松惬意地向理想迈进。我要将灵魂安放于文字中,坦然面对人生得失,做好自己,不必与他人相比。我明白,真正的优秀是优于过去的自己。而你们能够通过我本真的文字,体会生命中更多微不足道却又弥足珍贵的美好。如此,足矣。

(文字有删减,标题为作者所加)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