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大棚“育”出乡村振兴“致富苗”

阳江阳春:河西街道积极发展智慧种苗产业

智能大棚“育”出乡村振兴“致富苗”

2025-08-29 来源:阳江日报

工人正在移植种苗。袁荣泽 摄

■ 阳江日报记者/王静

近日,记者来到阳春市河西街道升平村的智能化温室大棚,看到工作人员正手捧育苗穴盘,有条不紊地配合自动播种机进行播种作业。对比室外的高温,在水帘系统的控制下,大棚内部异常凉爽,温度长年维持在25摄氏度至28摄氏度。在育苗区,一片片育苗穴盘井然有序地摆放着,在顶部防虫网的保护下,翠绿的种苗焕发勃勃生机。

“我们通过物联网感知技术实时监测种苗生长情况,在手机上就能查看温度、湿度等生长环境,还能实现智能水肥调控,一旦环境异常就会发出警报。”阳春市江小二种苗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江拿起一株崆峒沙瓜种苗,指着发达的根系,向记者介绍,通过与省农科院等合作,企业采用土培技术和嫁接技术,筛选适合当地气候、土壤的丝瓜、香冬瓜、辣椒等7类共30种抗病虫害优质蔬菜种苗,年均种苗产量约3000万株。

2024年,阳春市江小二种苗有限公司与升平村委会鸦村合作,租赁40余亩闲置建设用地,投入170多万元建设一期项目,涵盖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的智能化温室大棚和示范田。企业通过“基质育苗+穴盘育苗”双模式提高种苗存活率,并向周边农户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农资+收购”全链条服务,合作农户超过200户,带动周边100多人就业。曾经尘土飞扬的废弃砖厂华丽变身为带动村民致富增收的“智慧大棚”,一场“生态逆袭”正在河西街道上演。

“今年4月份开始跟企业合作,已经种了30多亩丝瓜、香冬瓜,一次性最多拿了10万株种苗。种植过程中,技术人员全程进行指导,蔬菜成熟后由企业负责收购,没有后顾之忧。”种植户孔凡瑞笑着表示,大棚的种苗成活率、抗病性、产量都很高,相比以往每亩增产约30%。现在需求大的情况下,还要排队等候。

在与大棚临近的示范田中,绿色的藤蔓爬满支架,一个个崆峒沙瓜点缀其间,看上去甚是喜人。每块田地的前方,都设置了指示牌,写明了嫁接的蔬菜品种和编号。根据蔬菜的生长情况,工作人员在手机上对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进行调控,确保蔬菜生长旺盛。

“我们嫁接了100多种蔬菜品种,挑选出最优质的种苗,种植后成活率超98%。”陈江表示,目前,种苗主要销往阳春市各大市场、粤港澳大湾区等地。二期项目计划新增100亩示范田、10000平方米智能化温室和冷链物流中心,引入AI图像识别病虫害系统,开发种苗生长大数据平台,并开展各类研学活动。

崆峒沙瓜是丝瓜的一个品种,在河西街道的种植历史超过200年。当前,河西街道正积极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计划将其作为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打造本土品牌,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地理标志产业融合发展,助力“百千万工程”。

“智慧种苗产业的发展,盘活了闲置土地,有助于向农户推广先进的种苗繁育、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应用,以数字技术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培育唱响地理标志产品‘金名片’。”河西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余良玮表示,随着研学活动开展,各类农文旅融合项目不断完善,将带动更多群众就业增收致富。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