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坪村的影子(油画) 曾华
一个人,或许可以望梅止渴,但,绝不可以望文生义。毕竟,《武林旧事》不讲“武术事”,《山海经》并不讲“海”;河豚不生于河,而活于大海;红树林远望并不红,而是满目青绿。又如,你在海陵岛到了黄村才知道,黄村村民多数不姓“黄”,而姓曾;你来了阳春进了蟠龙刘屋寨才清楚,刘屋寨多数村民不姓“刘”,而姓黄。
所以,作为阳江人,不要一说起“塘坪”就只知道有个“塘坪镇”。毕竟,在阳江是先有塘坪村,后才有塘坪镇之名。
塘坪村是一条始建于明代末年的古老村落,位于阳东区大八镇东部,距大八镇政府约十二公里。该村得名之始,是因在原有村落的南部有两口大水塘而名,取其平静如镜之意。具体的位置,在大往岭与马岭之间,也就是合水河附近。而塘坪镇这一名字,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才出现,位置是原春江公路即现在325国道阳江至阳春之间的路段中部。
《塘坪村的影子》取材于塘坪村村后小树林某地。所谓“影子”,可理解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某种事物乃至对一些人形成习俗与习惯的称呼而延伸出的一个“概念”,而这个“概念”,可以指物体的,亦可以指人的。
回到“塘坪镇”与“塘坪村”这样的“概念”(地名),我们的祖先自古至今对地名(概念)有着极其严谨的要求,绝不允许县以上一级的区域有同名同字之地名。但是,可以同音,如广东有中山,广西亦有钟山。
都是“塘坪”,多了一个“镇”字,多了一个“村”字,就是两码事了。而我对塘坪镇和塘坪村最大的了解,套用西方人的一句名言,就是:“只知其一,一无所知”。
尽管对“两塘”一无所知,脑海中还是浮现塘坪村中的两副对联:“福田随地种,寿域自天开”“门环合水,户对良山”。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