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越野让人得以亲近大自然。
山川湖海里有“诗和远方”也有意外和风险,专业人士提供详细户外攻略
[编者按]
10月秋高气爽,适宜出游。然而,一系列山地户外事故,无不在提醒着人们敬畏自然:青海200余人徒步被困;近千人因暴雪被困珠峰东坡;一游客在四川党岭徒步时失温休克……如何在领略自然之美的同时,将山野中的风险降至最低?本报记者采访了户外运动爱好者、民间救援人员等,听他们介绍徒步越野、野外露营的正确做法。
■ 文字/阳江日报记者 王雄基 官文婷
■ 图片/ 逾越 何昌友 林世乐
近年来,徒步越野的热度飙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背着背包走进自然。在徒步越野“亲民化”的同时,新手的涌入,也让相应的事故数量随之攀升。据市119消防指挥中心统计,9月至今,我市就相继接报4起户外涉险事故,所幸相关涉险人员均被消防员成功营救。山野不是公园景点,“亲密接触”前务必做好周全的攻略。
“我们去徒步越野基本上都要求组队出行,并且队伍里需要严谨的组织。”逾越(网名)是阳春市一名有着资深经验的徒步越野爱好者,除经常担任领队组织徒步越野活动外,还曾多次担任徒步越野赛事的赛道组工作人员。他告诉记者,一场徒步越野活动,需由专业人员负责领队、中腰和收尾三项工作。
如果把一支徒步越野队伍比作一支军队,领队就是这支队伍的先锋和将军。逾越介绍,领队一般由资深驴友无偿担任,在行动前,他需要评估路线的危险性和难度系数,筛选出合适的队员,并制定完备的应急预案以应对天气突变、队员受伤等意外;行动中,他走在前头导航,一边关注队员状态一边控制队伍节奏。
中腰则是在队伍中间的通信兵,负责前后方沟通的同时照顾体力较弱的队员,帮助他们通过险要地段,一般按照1名中腰照顾5人的比例设置。收尾则被逾越称作队伍中能力最强的角色,需具备医疗急救技能,背负救生包照顾队伍后方队员,处理队员抽筋、受伤等突发状况,必要时帮队员背包,确保无队员掉队。
阳春市另一名资深越野爱好者何昌友提到,独自或和同样没有经验的亲属、朋友进山越野,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即使是有越野经验的老手组队,也会尽量控制新人的比例,如10个人的队伍中带2个新人,确保他们在路途中能被照顾到,保证队伍按计划下山。
敲定路线,是一场徒步越野活动的开端。对于新手“小白”而言,他们容易犯的第一个错误便是在网络平台查找路线攻略时,只关注路线的风景是否美丽,却不知道每个路线都有相应的难度等级。一旦踏上超出自己“脚力”的路线,新手便很容易陷入天黑迷路,继而被困的危险局面。
“徒步越野路线分为一星到五星,以人们熟知的鸡笼顶越野为例,它的路线难度是三星。”逾越向记者举例说,一星、二星路线属于休闲路线,如阳东区新洲镇的紫罗山路线,只要有一些运动基础便可以尝试;五星为最高难度,如阳春市永宁镇的七顶穿路线,它几乎是阳春市最难的一条徒步越野路线,只适合具备30公里完赛能力的徒步越野爱好者。
在确定好路线,组织好队伍后,还有一个需要关注的事项便是队员有没有携带“强装”。“强装”即强制装备,是保障徒步安全的核心物资。如冲锋衣用于防风防雨,搭配备用的干内衣可起到保暖作用;头灯用于应对大雾、天黑等光线不足场景,确保行进安全;哨子用于队员间联络、紧急呼救;救生毯在失温等紧急情况使用,帮助失温人员快速锁住体温。除此以外,队员还需根据自身情况携带足够的饮用水和干粮。
最后一项保障则是购买保险。何昌友介绍,每次出行前,他都会要求队员购买当天的意外险。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徒步越野活动,组织者还会要求队员签订相关的免责条款。
多周全的计划,都存在意外的可能。每年,市119消防指挥中心都会接到不少驴友的求救,其中9月至今就接报了4起。阳江蓝天救援队队长黄俊林介绍,驴友户外徒步越野遇险,常见的情况有迷路、受伤、体力不支等。
中暑和失温是徒步越野时较为常见的意外。逾越介绍,中暑的初期表现为恶心、无法出汗,这时需要立即让中暑队员休息,服用藿香正气液,用冷水帮其散热。需要注意的是,散热后需做好保温,避免队员体温骤降引发失温。当队员面色苍白、手脚冰冷、出汗停止,则很可能已经开始失温,这时其他人员要立即用救生毯包裹失温队员的身体,让他轻微运动恢复血液循环,同时为其补充糖分。
而当队员在山野中迷失方向时,最好的办法是立即停止行进待在原地,优先保持体力与体温,可通过手机App“两步路”等越野软件保存的离线轨迹确认位置,切忌凭“直觉”继续往前走试图找到出路。何昌友建议,迷路后,如果对路线比较熟悉,可以找就近的路线撤回出发点,如果对路线不熟悉,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原路返回。
黄俊林提到,今年阳江蓝天救援队接到的两起户外徒步越野遇险的救援请求,都是驴友通过手机App高德地图出行服务中的卫星求救功能实现的。黄俊林建议,如果驴友在山野受伤、迷路需要求助又无法拨出报警电话时,可以尝试在手机导航软件使用卫星求救功能,相关求救信息将报告给当地消防部门、民间救援队等。
徒步越野爱好者在阳春永宁山间徒步。
●做好攻略与应急预案。明确路线轨迹、补给点、避险区域,避免盲目进山;通过手机App“两步路”等软件提前下载离线轨迹。
● 提前做好体能训练。根据路线难度评估自身体能,10公里以上徒步越野需提前训练。
● 强制装备缺一不可。尤其是冲锋衣、救生毯等保暖物资,失温后的黄金救援时间不足30分钟,体温维持比水和食物更重要。
●学会应对常见突发天气。大雾时立即让队伍就地休息,以3人小队为单位保持集合状态,待雾散后再行进;突然降雨时,可以穿戴冲锋衣+一次性雨衣双重防护,避免淋雨;若遇大风,需收缩队伍长度,快速寻找背风山坳处躲避,待风力减弱后再继续行进。
●保持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不高估自身能力,不挑战超出体能范围的高难度路线。
游客在阳春八排山露营。
秋高气爽,正是露营好时节。近年来,露营热潮兴起,越来越多人选择走进自然,在山水之间放松身心、享受生活。除了市区的公园草坪,不少露营爱好者开始“逃离城市”,将营地迁至山野溪畔,体验野外露营的别样趣味。然而,与应急设施齐全、人口密度更高的城区相比,野外环境复杂多变,自然气候和突发险情的应对难度更大。尤其在汛期,极端天气频发,加上部分游客缺乏野外生存常识,露营活动更容易遭遇“突发状况”,暗藏安全隐患。
刚过去的周末,市民谭泰标和朋友一起前往阳东区新洲镇紫罗山露营观日出。“最近天气好,来露营的人多了,上山有硬底化道路,挺好走的。”当晚,除了他们,还有不少来自阳江市区或周边城市的亲子家庭前来露营。沿途帐篷错落,露营灯星星点点,照亮山夜。
谭泰标告诉记者,自从几个月前上山的水泥路开放后,来此露营的游客逐渐增多。游客们在山路旁的平地上摆放桌椅,沐浴微风,远眺山景。因为山上禁止明火,一些游客利用电车外放电功能,使用小电器煮茶烹饪,还有人伴着音乐歌唱,场面热闹惬意。夜晚,大家就地扎营,周末有时营地甚至能聚集一二百人。
记者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看到,不少露营爱好者热衷于探寻野外小众营地,并分享前往路线。阳东大八雨林村、阳江牛岭山、阳江烂头岭、阳春陂面镇“小桂林”等户外景点,成为热门“网红打卡地”。有人将帐篷搭在山顶平地,眺望连绵草甸与壮丽云海,享受辽阔视野带来的心旷神怡;也有人选择在河畔扎营,聆听潺潺溪流,感受清凉流动的自然韵律。
不久前,露营爱好者图图从广州出发,前往阳东区大八镇石围村登山口,登至烂头岭露营。“连绵的草甸、触手可及的云海、遍山的牛群,实在太美了。”图图表示,尽管户外露营景致迷人,但也隐藏风险。露营中,她发现山中蚂蟥较多,夜里气温低,如计划过夜,需备好睡袋与保暖衣物。她建议初次尝试野外露营的人,最好与有经验的同伴同行。
野外露营日益受到普通市民青睐,然而频频发生的遇险事件,也为大家敲响了安全警钟。据央视新闻报道,近日在云南楚雄,有多人在一处草坪露营时突遇洪水,一觉醒来营地已被淹没,致10人被困,其中包括4名儿童。所幸救援及时,所有人最终脱险。
此类事件并非孤例。记者梳理近年报道发现,随着露营热潮持续升温,因选址不当、安全意识不足导致的野外露营险情时有发生。今年8月,一名外地游客和朋友在阳春市八甲镇鹅凰嶂龙潭角附近游玩时,不慎从岸边失足落水。由于水流湍急,他被冲至河中央。消防人员携带救生圈、安全绳等装备,合力将其救至安全区域。
露营的安全隐患,常常被青山绿水的表象所掩盖。林世乐从2008年开始接触户外运动,从登山徒步逐渐拓展至户外露营,如今还是一名野外露营博主。据他介绍,夏季汛期期间,一旦河流上游出现强降雨,几小时内就可能暴发山洪。同时,一些“网红野景点”通常缺乏水位监测与警示标识,游客难以及时察觉危险。再加上山区手机信号不稳定,在无人管理的野外营地遇险,往往难以第一时间求救。此外,露营野炊时,如卡式炉操作不当、火源消灭不彻底,也容易引发火灾。
记者了解到,7月1日,北京市率先实施《帐篷露营地设施与服务规范》,为行业树立了标杆。这份全国首个露营安全系统性标准,对选址、防汛、应急响应等方面均作出细致规定,明确露营区应设于开阔区域,且坡度需小于15度。
“要让露营既尽兴又安心,科学准备是关键。”林世乐建议,市民出发前应密切关注天气状况,不在风雨天气开展露营活动,露营期间如遇大风、暴雨、洪水等突发灾害,应停止户外露营活动,迅速转移到安全避险场所,如有危险及时请求救援。扎营时应避开地势过高的山顶,以免夜间遭遇强风,同时要远离河道,防范因降雨引发的涨水或山洪,也不宜在大树下扎营,以防断枝坠落或雷击。选择路线时,应尽量走设有路标的成熟徒步路线,提前规划并下载离线地图,可配备户外手表或指南针作为辅助,同时推荐在手机中下载“奥维地图”和“两步路”App以备不时之需。
他特别提醒,露营“小白”最好跟随有经验者同行,提前规划路线、做好功课。切勿高估自身体力,初次露营建议选择离救援点近、难度低的成熟营地。徒步露营建议携带帐篷、睡袋、足量的水和食物,并配备头灯、求生哨、多功能刀具、急救包、充电宝等安全与照明装备,也可以随身携带风油精或驱蚊液,对防蛇、蚊虫、蚂蟥、蚂蚁有一定效果。同时,露营过程中请爱护环境,自觉带走产生的垃圾,实现安全、绿色、无痕露营。
同时,秋季露营,天干物燥,火灾隐患不可小觑。记者走访中发现,不少露营市民会使用卡式炉或烧烤架,在户外野炊烧烤。对此,市消防救援支队提醒,在野外露营时,不要把打火机、火柴等火源带入山林、草坪。在户外野炊时,应选择远离山林或可燃物和空旷地带,使用正规合格的灶具,过程中时刻留意,以免发生意外。野炊结束后,要彻底灭火,检查火源彻底熄灭后再离开,做到人走火灭,不留火种。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