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市禾九金属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出品的兵击军刀、中国风仿古宝剑非常有特色。 梁文栋 摄
■ 阳江日报记者/陈思捷
“没想到刀剪还能这么有艺术感,放在家里既是工具也是装饰品。”在第24届阳江刀博会现场,市民梁深在英吉沙小刀展台前驻足良久,忍不住赞叹道。
与往届相比,今年的刀博会有了一些新元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英吉沙小刀、铁翦金工艺小刀、影视动漫刀剪等众多兼具实用性与文化性的五金刀剪产品集中亮相,打破传统工业展的单一格局,生动演绎着从“满足功能需求”到“承载文化价值”的转型跨越,为传统制造业升级提供了鲜活样本。
刀剪文化展区成为刀博会的“流量高地”。灯光下,各类工艺精美、材料考究的刀剪整齐陈列,瑞典粉末大马士革钢、马赛克大马士革钢等先进材料与手工漆艺刀柄等匠心工艺完美融合。这些产品既保留了锋利的实用属性,又因精美的设计成为具有收藏价值的文化载体,让参观者直观感受到传统五金的“价值蝶变”。
在品牌专区,首次参展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英吉沙小刀凭借独特魅力圈粉无数。一把把纯手工打造的小刀造型精致,刀柄上的几何纹样、民族图案与镶嵌的宝石相得益彰,将工艺之美与民族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每一道纹路都是一锤一凿手工完成的,是非遗的匠心之作。”英吉沙小刀手工艺品制作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东东介绍,英吉沙小刀的历史可追溯至16世纪末,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名刀之一,也是新疆四大名刀之一。为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衔接,公司已与阳江合金材料实验室合作,将新上市的三好钢材料应用于生产,在保留传统文化基因的同时,大幅提升了刀具的锋利度与耐用性。
行走在展馆中,跨界融合的创新之风,吹遍了整个展馆。镶嵌阳江传统漆艺的刀柄、可作为客厅装饰的仿古宝剑、动漫主题的定制刀剑……这些装饰类五金产品,让参观者眼前一亮,颠覆了刀剪作为“工具”的固有定位。
在龙泉市禾九金属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展位,动漫刀剑、兵击军刀、中国风仿古宝剑等吸引了不少参展者围观。“这把中式剑鞘采用纯手工制作,涵盖铜雕、鱼皮装饰等复杂工艺,复原了乾隆年间的御用冷兵器神锋宝剑。”该公司总经理宋怡康拿起一把宝剑向记者介绍,该剑耗时近两个月打造,期间反复研究文物史料,力求兼顾美观与工艺。作为首次参展企业,他们带来的60多款拳头产品已吸引200多组客户咨询,“刀博会的国际化氛围和主办方的诚意,让我们对后续合作充满期待。”
“一把有故事的刀,附加值远超其材料成本。”市民冯建民感慨,如今消费者选购刀具,不仅看重锋利度与耐用性,也在意设计感与工艺背景,愿意为优质文化创意买单。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