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喜之郎公司获评“广东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背后的故事

当少数民族员工的贴心人

——阳江喜之郎公司获评“广东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背后的故事

2025-10-21 来源:阳江日报

壮族员工韦雪波(右二)在生产车间和工人交流工作。 陈建华 摄

■ 阳江日报记者/许倩

阳江喜之郎果冻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阳江喜之郎”)的现代化车间内,不仅孕育出46条先进生产线,还有一个各民族如“石榴籽”般紧紧相拥的大家庭。近日,该公司获评“广东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作为广东喜之郎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生产基地之一,地处阳东城区中心的阳江喜之郎有员工1700余人,其中少数民族员工159名,包含18个民族。如何凝聚起各民族力量,将“喜之郎”“优乐美”“美好时光”等国民耳熟能详的品牌越做越强,把小小的果冻打造成我市首个“广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交出年产值近18亿元的鲜亮成绩单?阳江喜之郎高质量发展的密码,藏在一个个少数民族员工的成长轨迹里。

“机会公平公正,最重要看个人能力”

1999年1月,喜之郎阳江生产基地建成投产。“那时候我刚20岁出头,跟着老板在深圳、广州做普工起步,然后来阳东开荒建厂,从最基层的工人做到了管理层。”韦雪波来自广西河池,跟他一样的壮族员工有40多人。在喜之郎35年,这位“元老级”职工见证了集团建起4个现代化生产基地、端起近万名工人“饭碗”、总产值将近100亿元的蝶变。

从普工、开机手、包装工、一线组长、工段长、车间主任,到2010年起任冲海部部长。一个个职务变化,承载着韦雪波在公司“大本营”的托举下,靠务实稳重的性情、终身学习的心态与过硬的技术本领,一步步晋升的成才印记。

“喜之郎的用人标准较好,首要条件是以德为先,人品不能有问题。”韦雪波说,每年六七月,公司会循例召开全体员工廉洁自律宣导会,以真实的腐败案例警醒大家,做人做事脚踏实地,不要想着以权谋私,也不要想着靠“送礼博晋升”。作为阳江喜之郎的技术培训讲师之一,韦雪波常给年轻一代员工分享自身经历,并鼓励他们:“公司给大家公平公正的机会去成长,想要往上走,最重要的——是个人能力必须不断提升。”

“不把少数民族当少数,大家都是一视同仁地工作、和谐友爱地相处。”阳江喜之郎工会副主席郑美凤介绍,公司员工平均年龄37至38岁,较为年轻化,所以尤其关注员工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规划,在选拔和任用员工时,坚持“按需、按岗、按能力”原则。通过岗位内部竞聘,近年来,阳江喜之郎提拔了多名少数民族员工担任冲调饮料部部长、工段长、组长等重要管理职务。这些少数民族员工以出色表现,赢得了众人的尊重和信任。

“月薪连涨几倍,工作越干越有劲”

“80后”黄新荣是来自广西崇左的壮族,2006年在广西轻工高级技工学校参加喜之郎校招来到阳江生产基地工作。作为电子专业的中专毕业生,他从一名普通的充填机手做起,依托公司提供的培训平台、技术培训班,不断精进个人技术,成长为阳江喜之郎冲海部的中级维修技工。

“刚开始在计件岗位工作,月薪只有六七百元。”黄新荣说:“现在靠技术吃饭,没以前那么辛苦。如果能有创新业绩、帮助产线降本增效,月入过万也有可能,所以我们班组成员都很努力地学习设备原理、精进食品加工技艺,工作越干越有奔头。”

为提升员工综合职业技能素养、夯实民族团结基础,阳江喜之郎每年专门拨款15万元,支持和鼓励各民族员工参与实战性培训,从设备点检与保养到智能控制等关键技能提升,共设计28项培训课程。黄新荣说:“每年不同主题的培训,为新老员工都提供了免费提升技能的机会,如果有兴趣去学习,公司允许我们脱产参加。”

近年来,阳江喜之郎通过内部培训,认定1名瑶族员工、1名壮族员工为维修技师,认定1名壮族、1名土家族员工为设备维修工,69名少数民族员工被认证为技术工人,进一步激发了少数民族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对外方面,阳江喜之郎一方面积极到四川、广西、云南、贵州等地,招聘技术与管理等人才,拓宽少数民族就业渠道;另一方面,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第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长期合作,校方每年固定安排约30名实习生到公司实习,有效促进了各民族群众在工作和生活多领域的和谐交融。

“结婚生子买房,在阳江幸福感满满”

“在喜之郎,只要你有能力,上升空间是很大的。公司不只给我一份工作,我在阳江还结识了我老婆,生了两个孩子,今年还买了房,在这里生活的幸福感很强。”向育林生于1990年,是来自湖南怀化的一名土家族青年,2010年中专毕业后,就来到阳江喜之郎工作,从普通开机工人成长为维修技术员,下个职场目标,他希望借力公司众多“技术大牛”培训资源,早日发展成一名维修工程师。

在向育林心里,公司待遇好、对员工关爱,体现在很多细节里。“过年过节公司会给工人发放福利,组织免费加餐。”向育林说,每个月公司还提供团建经费,给各组职工搞活动,让自己和工友们的感情联结更为紧密。

为丰富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阳江喜之郎每年拨付专项费用,组织员工参与具有民族风情的文艺活动,如藏族的锅庄舞、瑶族的传统歌舞等项目都非常受欢迎。“我们公司有各种球类协会,还有文艺协会、文学协会。大家一起参加读书分享活动,很有意思。”韦雪波表示,缤纷多彩的业余活动,有效加强了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和团结互助。

值得一提的是,阳江喜之郎充分尊重各民族的生活习俗和信仰,为少数民族员工提供饮食、住宿等各种便利。在假期安排上,尽量安排少数民族员工在本民族重大节日时带薪休假。另外,还为少数民族员工每年报销一次年假路费的“特别福利”,让他们轻轻松松回家“充电”,再从从容容返岗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