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上网成为许多家庭的“日常”。暑期来临,孩子们拥有了更多自由时间去接触网络,然而,部分孩子因缺乏节制,上网聊天、熬夜打游戏、沉迷短视频、阅读网络小说,在享受愉悦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视力下降、作息不规律等问题。如何引导孩子科学触网,成为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焦点。近日,笔者采访我市部分家长,了解孩子暑期对网络使用的状况及隐忧,教育界人士也对此提出了科学的对策和建议。
■ 文/ 林娜娇
如今,在家庭中,大多数孩子熟练操作手机、平板的场景屡见不鲜;在一些公共场所,也常能看到孩子捧着电子设备刷动画、玩游戏。“我家孩子才4岁,就会自己打开视频软件找动画片看,不给玩就哭闹,孩子与网络的‘亲密接触’明显增多了。”家长陈先生无奈地说,很希望有什么办法能让孩子放下手机……
采访中,笔者了解到,网络世界丰富多彩,对孩子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各类游戏凭借精美的画面、刺激的玩法,让孩子沉浸其中;短视频平台上的搞笑段子、创意视频,深受孩子的喜爱;而社交软件则满足了孩子与朋友交流互动的需求。网络“冲浪”,也成为孩子的暑假最常见的活动之一。
“以前上学的时候,孩子只能在周末玩会儿手机,现在暑假了,孩子每天抱着平板刷视频、玩游戏的时间特别长,吃饭、睡前都不离手。”家长王女士坦言,放假后,孩子每天玩手机和平板的时间超过6小时,整天沉浸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她担心这种状态会让孩子的身体吃不消。而在一些社区的儿童活动区,不少家长聚在一起讨论的话题也离不开“如何管控孩子上网”。
值得一提的是,在“触网”的孩子中,有很大一部分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专属设备。在市区华侨新村的公园里,10岁的佳佳(化名)熟练地从口袋里掏出手机,和朋友们交流游戏心得。佳佳妈妈说:“给孩子买手机主要是为了方便联系,有时候他与朋友出去玩,有个手机能随时找到他。”佳佳妈妈表示,孩子身边的玩伴不是拥有智能手表,就是拥有手机,他们使用上网设备可以说是得心应手了。
《2024中国青少年网络使用调研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网民规模约为1.85亿,未成年人用网呈现低龄化趋势。与此同时,青少年网络消费行为也呈现低龄化、常态化趋势。55.2%的青少年日均上网不超过1小时,约13.6%的青少年日均上网超过3小时。青少年过度使用网络的问题不容忽视。
网络为生活带来了便利,也为孩子获取信息提供了多元化的渠道。然而,网络犹如一把“双刃剑”,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问题。有家长表示,孩子长时间上网,容易导致出现视力下降、颈椎疼痛等身体问题,甚至还会出现厌学等行为。同时,网络上的不良信息、网络诈骗、网络欺凌等风险也时刻威胁着孩子的身心健康与安全。
对此,广东两阳中学心理老师林佩琼分析,从孩子自身角度来看,暑期课业压力减轻,他们渴望通过网络放松娱乐,网络世界丰富的内容和即时反馈机制,对好奇心旺盛的孩子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同时,家长工作繁忙,无暇陪伴也是孩子过度“触网”的重要原因,不少家长将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当作“电子保姆”,让孩子自行娱乐,却忽视了对孩子上网时间和内容的监管。此外,一些游戏、短视频平台为了吸引用户,不断推送符合孩子兴趣的内容,形成“信息茧房”,在一定程度上诱导着孩子接触网络。
“部分孩子沉迷网络,作息变得紊乱,熬夜上网成为常态,这不仅严重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还导致他们学习状态下滑,开学后难以快速适应校园生活。”林佩琼表示,网络信息繁杂,充斥着暴力、色情、虚假内容等不良信息,孩子的心智尚未成熟,难以辨别是非对错,容易影响孩子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采访中,有家长表示,孩子放假后,整天宅在家里,喜欢与网上“搭子”一起玩游戏,不参与其他的社交活动,与家人的交流逐渐变少,这样下去担心孩子的性格会变得孤僻。对此,林佩琼表示,过度依赖网络社交,孩子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会逐渐减弱,本该与小伙伴户外玩耍、交流互动的时间,被网络社交占据,孩子难以建立真实、深厚的情感联系,沟通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也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家长要帮助孩子正确认识网络,在虚拟与现实之间找到平衡。
在数字化浪潮下,网络已然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孩子接触网络难以避免,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有效控制孩子上网时间,成为众多家长头疼的难题。
为引导孩子科学触网,家长黄博雯跟笔者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她给孩子制定了详细的暑假计划,每天安排了学习、运动和阅读时间,并与孩子明确规定了上网的时间。同时,她还会和孩子一起上网,如看一些科普视频、在线学习课程,引导孩子接触积极有益的网络内容。但即便如此,孩子还是会对网络游戏等娱乐内容更感兴趣,令她引导起来有些吃力。
“网络并非洪水猛兽,关键在于引导,现在很多学习资料或信息源都来自网络,完全不让孩子上网不现实,但确实有不少学生沉迷网络,耽误学习,这主要是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和科学引导。”市中小学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阳江一中教务室主任谭晓云认为,引导孩子科学上网,科学性、文明性、安全性与合理性是关键,要与孩子明确网络使用的原则,让孩子认识到网络是工具,而不是玩具。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监护人,要加强对孩子上网设备的使用和监管,合理安排孩子的上网时间,与孩子共同制定上网规则,如规定每天上网的时长、限制使用的APP等,关注孩子上网内容,引导孩子正确辨别信息,才能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同时,家长自己也要以身作则,减少在孩子面前使用电子产品的频率,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引导孩子进行现实的社交也尤为重要。家长可保持轻松自然的家庭教育氛围,帮助孩子逐步建立社交信心,才能让孩子避免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谭晓云表示,家长要尊重并发展孩子的兴趣爱好,创造更多线下体验和社交的机会,可与孩子结伴旅行、体验户外活动、参与社会实践,与孩子们一起学习、游戏、成长。此外,学校和老师也应加强对学生暑期的网络素养教育,通过线上开展主题教育、网络安全宣讲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教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上网设备,合理利用网络资源,避免沉迷网络。
“孩子接触网络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我们应积极引导,让网络成为孩子成长的助力,而非阻碍。通过制定合理的上网规则、丰富假期生活、加强网络素养教育等方式,引导孩子在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中找到平衡,度过一个健康、充实的暑假。”谭晓云说。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