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窑烧制的“千尊高士”。

百年古窑“跨界”现代艺术
2025-05-17 来源:阳江日报

古窑烧制的“千尊高士”。


扶提古窑的窑口。


窑工师傅在修坯。


扶提古窑产出的传统陶器。


百年古窑与现代艺术碰撞,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近日,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广州美术学院外聘教授倪宽创作的“千尊高士”陶塑作品,在阳春市松柏镇的扶提古窑惊艳出窑。现代艺术的“柴火”,正在续写这座古窑的当代使命。

扶提古窑创于明朝天启年间,距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是阳江唯一一座柴火手工窑。其陶器烧制技艺被列入阳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类代表性项目。远远望去,黄土垒起的长窑横跨于村落民居中,似一条卧伏黄龙,承载着古人借山势引火的智慧。不够一人高的古窑里,半月形的窑洞四壁,原本应是泥土本色的窑砖,在漫长岁月的熔烧下,已形成一层厚厚的釉面。

窑洞四壁已形成一层厚厚的釉面。


陶艺研学学生制作的卡通陶塑。


练泥、拉坯、晒坯、利坯、上釉、烧制……扶提古窑陶瓷烧制技艺第十七代传承人冯洪深介绍,制陶流程中,最难的一步是烧制,而烧制中最难把握的是温度。柴火手工窑,不像气烧、电烧一样安装了数字化仪表,可以精细地控制窑内温度。在木柴熊熊燃烧的48到60个小时里,窑工师傅们分成日夜两班,一刻不离地守着窑口,不断添加木柴保持火力平衡。窑内温度最高达到1300摄氏度。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传统柴烧制陶的魅力,无疑在于其独特的窑变效果。所谓窑变,是指高温烧制下,釉面产生各种色彩和纹理的过程。窑变的结果,是七分“人力”与三分天意的结合,其不可预测性带来的“独一无二”惊喜,正是窑变的魅力所在,也是现代工艺无法比拟的。

窑变的“魔术”吸引了倪宽远道而来。在第一批“千尊高士”开窑仪式上,倪宽与开窑师傅等人爬进冷却的窑口,将高士陶塑一一“请”出古窑。一件件神态各异又妙趣横生的高士陶塑作品,引得众人连连称赞。倪宽介绍,此次出窑的高士陶塑有300余件,其余作品将分两批择日在古窑烧制。

过去,扶提古窑的窑烧产品以日用陶器为主。近些年,随着扶提古窑与现代艺术的“跨界”合作增加,这座古老的柴火手工窑连同它的技艺,渐渐被更多人知晓。把作品“带出去”,把艺术家“请进来”,在倪宽等人的帮助下,扶提古窑正在焕发出新的光彩。

■ 文 阳江日报记者/潘静思

■ 图 阳江日报记者/李   凯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