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阳江日报》报道,在阳东区大沟镇一只憨态可掬的“蚝宝”正成为打卡新地标,这只以寿长蚝为原型设计的IP形象,圆润的肚皮折射着珠光,挥舞着“蚝钳”,热情地向人们招手,将“生态渔农,人文大沟”的发

抓好一只蚝的IP化突围

陈健瑜

2025-07-02 来源:阳江日报

6月24日《阳江日报》报道,在阳东区大沟镇一只憨态可掬的“蚝宝”正成为打卡新地标,这只以寿长蚝为原型设计的IP形象,圆润的肚皮折射着珠光,挥舞着“蚝钳”,热情地向人们招手,将“生态渔农,人文大沟”的发展定位转化为触手可及的文旅符号。

在“百千万工程”的推动下,大沟镇以6000亩寿长蚝养殖产业为基底,通过拟人化IP形象“蚝宝”的打造,实现了从传统渔农业到文化创意经济的跃迁。首先是特色资源禀赋,寿长河出海口咸淡水交汇的独特环境,配合红树林湿地生态屏障,孕育出肉质鲜甜无渣的寿长蚝,其养殖历史超百年,2022年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6000亩养殖规模、年产值超1亿元的产业基础,为IP开发提供了扎实的物质支撑。其次是全产业链布局,在“百千万工程”的有力推动下,大沟镇已形成“种苗—养殖—加工—销售”完整产业链,并通过交易码头中心营地等项目建设延伸价值链。2025年首届“大沟蚝美”美食文化活动中,“蚝宝”IP带动现场签订购销协议,实现品牌溢价。

在此基础上,文化赋能促进产品到符号的转化路径,“蚝宝”设计融合寿长蚝的生理特征(珠光肚皮、蚝钳)与渔民乐观精神(拟人化笑脸),通过“蚝宝奇幻旅程”旅游线路串联红树林湿地、渔人码头等节点,构建可感知的地域文化。文化赋能进一步推动体验经济的深度开发,通过“蚝宴”“蚝跑”“开蚝大赛”等活动,将饮食文化转化为沉浸式体验。2025年千人蚝宴吸引2000余人参与,游客在品尝清煲蚝、蚝饭的同时,完成对IP的情感认同。

寿长蚝目前仍以餐饮消费为主,占比超80%。寿长蚝要做大做强,还需加速文创开发与体验式消费融合,可借鉴哈尔滨“冰雪奇缘”、西安“梦回大唐”等案例,推出“蚝宝盲盒”系列,含蚝壳工艺品、渔民手作故事册等,开发“蚝宝”动画短片或文创衍生品,增强IP的故事延展性。还可以开发“蚝宝秘境探索”AR应用,在红树林设置虚拟蚝苗救助、潮汐生态解密等互动节点,增加游客停留时长。

如今是“数字”时代,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通过AR技术使游客互动时长提升至平均2.1小时,二次消费意愿达74%。反观大沟镇的红树林AR导览仍停留于基础信息展示,需升级为任务型沉浸体验,可引入AR技术打造“虚拟蚝宝导游”,在红树林湿地等场景设置互动打卡点,满足Z世代游客的社交传播需求。

笔者以为,大沟镇可参照长三角文旅一卡通模式,加入“地理标志农产品文旅共同体”,联动湛江“蚝乡”集群,联动程村镇红光村,推出“蚝乡护照”打卡体系,整合多地蚝文化资源形成消费闭环,实现将“蚝宝”从区域符号升级为产业生态组织者的破局,让“蚝宝”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文化杆。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