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老大”为13名戒毒人员提供就业岗位重返社会

“船老大”为13名戒毒人员提供就业岗位重返社会

一名“失足者”的救赎之路
2024-06-17 来源:阳江日报

■ 阳江日报记者/梁驰

梁涌泉(化名)是一名从事海洋捕捞的“船老大”,曾因吸毒被处以行政拘留和社区戒毒。后来,他积极转变生活态度,参与禁毒宣传等志愿服务,担任了阳西县禁毒协会理事,并利用自身拥有渔船的优势,吸纳了13名戒毒人员到自家渔船就业。近日,记者走进阳西县禁毒协会,走访了解这位“失足者”的自我救赎故事。

深陷毒品深渊

在亲情感化下走回正轨

年近四旬的阳西人梁涌泉,于2001年开始吸食毒品海洛因,其间被多次处以行政拘留,本是有为青年,却因吸毒几乎耗尽千万身家。

想起第一次吸食毒品的情景,梁涌泉的眼神变得无比空洞。“那时候在外面玩,有人吸食毒品海洛因,让我来一口试试,我看他们好像还挺酷的,觉得试试也无妨,只吸一口,应该不会出问题。”梁涌泉回忆说,没想到,吸了第一次之后,他经常坐立不安,总想着再“爽”一次,便上瘾了。

上瘾后,一切渐渐失控。梁涌泉告诉记者,毒瘾发作时,浑身上下如同有千万只爪子在挠、千万只蚂蚁在啃咬他的皮肤。当无力承受痛苦的时候,人是没有思考能力的,父母的哭闹,妻儿的哀求,为人的尊严……什么都顾不上。他除了想尽办法拿到毒品缓解痛苦,其他什么都不想了。

“好好戒掉就好了,出来社会重新做人。”面对不争气的儿子,他的父母始终没有放弃,一直鼓励他戒除毒品重返社会。面对父母无私的爱和殷切的希望,梁涌泉下定决心浪子回头,戒除毒瘾。

实现自我救赎

热心参与禁毒志愿服务

从戒毒所出来后,梁涌泉主动加入了阳西县禁毒协会,参与志愿服务,宣传禁毒知识,积极为戒毒人员提供帮助。有一次,梁涌泉跟随志愿者来到儒洞一名强戒人员家中,看到5口人挤在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卧室,屋子漏雨,家具残破。家中最小的小女孩怯生生地望着桌上的食物,用渴望的眼神说道:“我很少吃肉,平时都吃剩饭剩菜。”他大受震撼,明白了吸毒对普通家庭的毒害,也更加坚定自己戒毒的决心。于是他当场掏出2000元,帮助这个困难家庭。

戒毒期间,阳西县镇两级禁毒办和县禁毒协会志愿者多次与这位强戒人员开展心理辅导谈话。从净化环境、坚定信念、提升自我认同感与价值感三个阶段对其实行“软硬兼施”,用柔性关怀引导其远离毒品。

2021年,梁涌泉担任了阳西县禁毒协会理事,现已经逐渐成长为阳西县禁毒协会的禁毒骨干。2022年以来,他无偿捐助了5万多元用来帮助因毒致困、因毒致孤人员家庭。

提供就业岗位

帮助戒毒人员重返社会

为什么戒毒人员容易复吸?吸毒致孤致困,就业难,得不到社会的认可是主要原因。

为了让那些同样受毒品侵害的人重新站起来,梁涌泉利用自身拥有渔船的优势,吸纳了13名戒毒人员到自家渔船就业,因此他被当地人称为“船老大”。

“船员工作远离海岸且收入不菲,每名船员每月至少能获得1至2万元的收入。”梁涌泉介绍说,船员有了稳定的工作与收入,才能真正重新融入社会。“能够自食其力,在社会上有尊严地生活,我们才算真正重返社会。”船员莫某说。

每次船一靠岸,梁涌泉都会带他们到当地派出所进行尿检和毛发检测,三年来,13名戒毒人员无一复吸,13个濒临破碎的家庭得到了挽救。

“戒毒人员到船上过远洋生活,隔断他们与毒友的接触,能够帮助他们远离毒源。”阳西县禁毒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船上,这些戒毒人员共同参与捕捞作业,生活充实,对他们树立“增强戒毒、长期戒毒”信心有很大的帮助,也构建具有阳西特色的毒品治理体系。

“在我的带动下,有更多戒毒人员能够回归社会,这也算是对我曾经犯错的救赎。”梁涌泉说。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