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用于治疗矮小症,家长不应将其视为万能的“增高法宝”

孩子个矮,要不要打生长激素?

主要用于治疗矮小症,家长不应将其视为万能的“增高法宝”

2024-06-24 来源:阳江日报

医生评估儿童身高情况。 陈海涛 摄

制图/沙佩瑜

身材高大,择业、择偶就有优势;个头矮小,不仅别人看不上,自己也感到自卑。身高优势,在大多数市民的观念里,几乎已成为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在“从小抓起”的教育观念下,不少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身高。近年来,医学上主要用于治疗矮小症的生长激素在家长圈颇受欢迎。

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主治医生郭丽华提醒,临床上,生长激素主要用于治疗矮小症,家长不应忽视个体正常发育的差异,将其视为万能的“增高法宝”。当然,生长激素作为一种药物,也不是“洪水猛兽”,保证用药安全的关键在于是否对症。

■ 阳江日报记者/陈海涛 ■ 通讯员/阮小畅

家 长
期盼孩子能够“高人一头”

家长对孩子身高的焦虑正在加剧。连日来,记者采访多位家长对儿童身高的看法。大部分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高人一头”,若难以做到,至少不能“低人一头”。对于担心孩子最终“长不高”的家长,就会想出各种招数来增高。给孩子打生长激素,也在家长的增高“工具栏”里。

市民蓝女士就为她儿子的身高问题焦虑过一段时间。蓝女士的儿子今年8岁,在学校体检时,身高显示为“中下”水平。蓝女士看着孩子,确实比同龄的孩子要偏矮。为此,他们上网了解注射生长激素的情况,但又担心通过注射药物的方式增高对孩子身体会有副作用,所以最终仅采取食补的方式给孩子增加营养,以期长高。

市民蔡先生也有同样的焦虑,虽然他们夫妻二人具有足够的身高优势——男方身高179厘米、女方167厘米,但他们还是为5岁女儿体检报告中身高处于“中下”水平的事情焦虑了很长一段时间。“我一度想带小孩去医院注射生长激素,也很害怕自己犹豫时间久,让孩子错过注射生长激素的最佳时机。”蔡先生表示,但目前他们夫妻二人对于这事还处于观望状态。

而张先生似乎别无选择,他家孩子在5岁半的时候,就被确诊为矮小症。“小孩比同龄的孩子矮10多厘米,这看着就很揪心。”张先生表示,他身高160厘米左右,妻子身高150厘米,小孩的遗传身高也不太理想。再加上小孩对蛋白质过敏,营养恐怕也跟不上,若不采取医疗干预的手段,孩子或许无法长到正常身高。为此,他们夫妻二人带孩子去深圳的一家医院,住院一周做了各项检查后,决定给孩子注射生长激素。如今,小孩注射生长激素一年,身高长了11厘米,算是“追高”成功了。

医 生
生长激素主要针对矮小疾病

关于生长激素的使用,医学界存在使用指南和规范。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主治医生郭丽华在记者采访时,将厚厚的一沓关于生长激素使用的规范指南拿出来,其中便有必须严格遵循的用药医疗规范,必须基于问诊、查体和实验检查的客观结果评估。

郭丽华表示,儿童生长激素的全称是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生长激素的使用是有治疗范围和标准,目前可用生长激素治疗的导致身材矮小的疾病包括生长激素缺乏症、特发性矮小、SGA出生后持续生长迟缓、特纳综合征、Prader-Willi综合征、短肠综合征、SHOX基因缺失、努南综合征等,不能擅自扩大治疗范围。对于身材矮小的儿童,必须进行儿童骨龄、生长激素分泌水平等检查,还需要排除各种疾病,方可决定是否适合使用生长激素治疗。对确实患有矮小症的儿童,生长激素是目前认为最有效的治疗方式。在最佳的治疗时机通过药物来干预,会促进孩子生长,但一定要选择正规医疗机构。郭丽华拿出一份关于注射生长激素规范检查的项目表,其中包括全身抽血检查、放射X光片、肝胆脾等至少48项检查。如果再加上基因检测,则超过50项检查。

记者了解到,自市妇幼保健院2020年8月开设儿童身高管理门诊以来,共接诊儿童1.3万人次,其中诊断为矮小症为1700人次。2022年6月,8岁女孩小丽(化名)在医院检查身高,发现身材矮小,比正常标准身高要矮11厘米,接受注射生长激素治疗2年后,身高长了18厘米,仅比标准身高略小4厘米,增高效果明显。

接诊过程中,郭丽华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即被确诊患有影响儿童身高疾病且有必要注射生长激素的患儿,不少家长却在犹豫“要不要注射生长激素”,误将矮小当晚长,甚至希望再等孩子大些再作决定;而有的孩子经过检查,身体各项指标正常,只因身高预测未达到家长心中的理想身高,却要求医生给孩子注射生长激素,从而达到理想身高。

在郭丽华看来,每个患者具体的家族史、家族病史等条件都是不同的,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药物的指南和规范。也就是说,医生会针对具体病人进行个性化的治疗。家长也应当遵守和理解医生的工作。如果医生盲目建议儿童滥用生长激素,有违医疗规范和医学道德。

建 议
科学管理身高助力孩子“不掉队”

“要不要注射生长激素,一定要找专科医生作严格的评估。”郭丽华强调,儿童注射生长激素需要指征,不能单纯依据儿童身高判断是否需要注射。生长激素作为处方药物,必然会有副作用。所有正规药物用于临床都会明确注明其不良反应,生长激素也不例外。生长激素的使用有可能出现的相关不良反应包括注射部位红肿或疼痛、良性颅高压、糖代谢的影响,甲状腺功能低下、肱骨头滑脱、脊柱侧弯等,但部分不良反应(如颅内高压、甲状腺功能低下、糖代谢影响等)经过调整药物剂量或者停药,症状会消失。

此外,部分注射生长激素的儿童可能会出现骨骼改变,但这是由生长过快所致,而非生长激素的直接不良反应。据介绍,目前的文献资料统计表明,注射生长激素治疗总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3%。有研究证实重组人生激素不会激发没有肿瘤的个体发生肿瘤,如果肿瘤风险大,或者有肿瘤病史的,确实需要谨慎。尽管生长激素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过验证,对所有符合条件的患者,仍然需要权衡利弊。而对于身高在正常范围、只是为了想长得更高的家庭来说,医生认为根本没有“权衡利弊”的必要,建议直接放弃“生长激素”。

对于当下弥漫在儿童、家长群体间的身高焦虑,郭丽华认为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用药观,同时理性看待儿童身高问题,学习科学的儿童身高管理知识来帮助孩子长高。郭丽华说,人的身高有70%由先天遗传基因决定,剩余的30%受到后天的营养、睡眠、运动、内分泌、心理及疾病等因素影响。即使是父母高的孩子也可能因为后天因素的阻碍,而没能发挥好先天遗传优势,达不到理想身高。

如何科学帮助孩子长高?“营养、睡眠、运动、良好的情绪等。”郭丽华表示,充足的营养是孩子科学长高最重要的基础,多吃富含蛋白质、钙、锌、矿物质、维生素等食物,例如牛奶、鸡蛋、谷类、瘦肉、鱼、西红柿、苹果等,建议每餐多样化配置菜品,均衡饮食,避免养成偏食的不良习惯。其次,充足的睡眠是长高的必要条件,晚上9点至10点是开始睡眠的最佳时间,另外还要关注孩子的睡眠质量,深度睡眠可以更有效地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此外,运动可以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还可以改善孩子的血液循环,促进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刺激骨骼、肌肉、关节、韧带的增长,增强骨细胞的生长能力。根据孩子的年龄和体力状况,家长可以制定相应的锻炼计划,如跳绳、篮球、排球、游泳等中高强度的运动,这样能较快促进孩子科学长高。同时良好的情绪也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父母应以鼓励为主,允许孩子发泄情感,通过与孩子沟通,倾听他们的内心想法,让孩子感到被重视和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