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上午,海陵岛国际风能大会(2023)在阳江开幕,大会期间举行了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产业生产核心区建设启动仪式。阳江将依托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建设契机,加快推进核心区建设。

一图读懂 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产业生产核心区
2023-03-30 来源:阳江日报

阳江海上风电产业3个片区

阳江海上风电产业核心区示意图

 


国际一流 海上风电母港     

海上风电集中 运维中心    

国际风电 工程试验中心     

海上风电智慧 大数据中心  

全球风电 质检与认证中心

3月29日上午,海陵岛国际风能大会(2023)在阳江开幕,大会期间举行了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产业生产核心区建设启动仪式。阳江将依托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建设契机,加快推进核心区建设。

规划及定位

规划面积: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生产核心区——阳江港片区陆域面积64.4平方公里,用海面积11.1平方公里。

规划定位:建设海上风电高端装备全产业链制造基地、风电科技创新策源地、全球化海上风电母港、产城融合发展新典范的主平台。    

发展现状:已引进明阳智能、金风科技、东方电气、中车电机、龙马铸造、东方海缆、中天科技、中国能建、中材叶片、蓝水集团、天顺风能等风电行业龙头制造企业32家,总投资339.8亿元,年产风电整机设备能力700套,是国内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全的风电产业制造基地。

引进的企业中,涵盖了风电装备制造、检测认证、质量监督、研发、项目施工、大数据研发等领域,可生产整机、电机、叶片、塔筒、铸件、锻件、轴承、定转子、导管架、升压站、海工装备、法兰、海缆线缆、风电零部件等。

一港四中心

国际一流海上风电母港:围绕世界级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定位,打造面向全球的海上风电装备出运母港,让阳江风电装备辐射全国、走向世界。同时,配套发展海上风电特色港口服务,建成阳江及珠江西岸地区海上风电运营维护母港、调度和应急保障中心、退役设备回收基地等特色服务中心。

国际风电工程试验中心:面向产业发展需求,以研发性测试推进新技术新材料实践与应用为目标,依托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建设风电工程试验中心,推动与省实验室等创新平台紧密结合,促进开放共享。

全球风电质检与认证中心:以建设全球大型风电机组传动链全尺寸的地面检测及其关键零部件检测平台为主线,建设从关键原材料、关键部件、整机装备、海上基础、海上施工到在役机组的全寿命与全产业链的质量检验检测能力与认证体系,着力打造检测能力最全最先进、世界一流的风电装备质检与认证中心。

海上风电智慧大数据中心:推动阳江国际风电城按“全产业链数字化协同”“全生命周期价值共享”的原则进行数字产业建设。立足第三方、服务于各相关方,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应用”“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为海上风电开发建设运营提供有力支撑。

海上风电集中运维中心:打造立足阳江、面向全省的集海上风电工程建设、运行维护、维修改造、退役拆除等全生命周期领域运维中心,实现海上风电智能化、标准化运维。

发展展望

(一)培育壮大世界一流装备制造企业。支持大型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技术主导力的企业,带动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企业集聚发展。

(二)聚焦强链补链推进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建设。围绕主轴承、齿轮箱、法兰、新型材料、输变电、施工船等领域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到2025年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产值达500亿元。

(三)打造知名高端核心产品。以关键核心技术带动高端核心产品开发,实现风机整机、漂浮式海上风机、叶片、发电机、变流器等产品并跑领跑,引导企业实行“卡脖子”技术和产品攻关,形成装备制造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

(四)加快建设以“一港四中心”为重点的生态体系。加快建设海上风电母港,依托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推动阳江风电装备“走出去”,开拓东南亚和欧洲等国际市场。建成海上风电创新高地、全球最大海上风电运维中心和大数据中心。发展储能、制氢和零碳园区,构建海上风电施工、金融、保险等生态体系。

目 标

根据《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规划》——

到2025年,基本建成覆盖资源开发、创新研发、智能制造、施工安装、运维认证、金融服务、数字支撑的海上风电全生态链系统,产品和技术辐射至东南亚地区,实现风电全产业链年产值1000亿元。

到2035年,建成世界领先的国际风电城、全球风电创新发展标杆、产业集聚基地、产城融合典范,技术和产品辐射全球,实现风电全产业链年产值2000亿元

■文字 / 陈子玲 ■ 图片 / 阳江滨海新区(阳江高新区)管委会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