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智慧“大脑”赋能海上“大风车”

金风科技阳江基地累计产值超百亿元

数字化智慧“大脑”赋能海上“大风车”

2025-05-20 来源:阳江日报

   金风科技阳江基地总装车间。 袁荣泽 摄


■ 阳江日报记者/关雯静

轴承装配、机舱布线、电气测试……初夏时节,位于阳江滨海新区(阳江高新区)的金风科技阳江基地总装车间生产线“火力全开”,一派繁忙景象。作为风电装备制造“链主”企业,自2020年7月投产以来,金风科技阳江基地累计产值超百亿元,用自主创新锻造装备制造业硬核实力,不断为我市风电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5月16日,记者走进金风科技阳江基地总装车间看到,桥式起重机沿着轨道来回吊装风机部件,几十名穿戴整齐的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进行机舱、叶轮的装配工作。整个总装流程恰似“拼积木”,经过一系列精细工艺操作,一台台风电机组逐步成型、整装待发,即将运往海上与叶片、塔筒一起组装成海上“大风车”。

“目前车间生产的是13.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其核心关键部件已全面实现国产化。”基地总工程师冯国刚指着正在组装的风机介绍。该机组由金风科技自主研发,机组叶轮直径252米,叶轮扫风面积约5万平方米,相当于7个标准足球场大小。在满发状态下,单台机组每转动一圈发电29千瓦时,每年可输出6350万千瓦时清洁电能,可满足3万多户三口之家一年的正常家庭用电。

海上“大风车”的正常运转离不开各个部件的紧密配合,而主机是其中的“最强大脑”,数字化、智能化系统的应用,让其在感知、诊断、协同方面展现出卓越的性能,大大提高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整机可以感知温度、湿度、风速等信息,并通过数字化系统持续跟踪运行状态。针对台风等恶劣天气,通过机组自身的智能化系统,能高效响应,进行风机角度、功率的调节,主动切换运行模式,确保机组的运行安全和高效发电。”冯国刚介绍。此外,机组还采用便于吊装的E-TOP结构,能克服大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安装难度大、施工时间窗口期短等挑战,节省吊装成本,可实现“一键启机”。

据了解,金风科技阳江基地是金风科技“两海”战略的重要支撑点,以大兆瓦级的海上机组为主要生产方向。基地具备生产13.6兆瓦及以上全系列机型的生产能力,年产能可达250台(套)。今年,基地还将生产交付入选“2022年度十大国之重器”的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

“阳江地理优势突出,海上风电资源得天独厚。阳江市政府大力推动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激发了企业的投资热情,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金风科技广东省级公司副总经理刘寒冰表示。眼下,阳江滨海新区(阳江高新区)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不断完善,企业间合作更紧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得以实现,生产效率提高,推动了整个产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公司优化生产流程,倡导精益生产,引入先进的数字化技术,缩短生产周期30%以上;推行多能工制度,提高生产灵活性和连续性;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创新动力。与此同时,公司还积极参与阳江的人才培养工作,通过与本地高校、职业院校合作,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和实训项目等,为阳江培养一批专业的风电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站在风电产业发展的潮头,金风科技阳江基地将加大研发投入,攻克风电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开发更具竞争力的产品,以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同时,加强与本地企业合作,携手产业链上下游伙伴,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风电产业集群,为阳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